文 冯加慧 柳娅娅
民生新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是社会新闻中受众较关心的新闻类型之一。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地位日渐弱化,而新媒体则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传统媒体中的民生新闻也遭遇到严重的冲击,怎样做好民生新闻变成了新闻传播亟待处理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着重针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民生新闻的传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报道同质化。大部分的地方媒体在晚间高峰时间段,就设置了五档以上的民生类节目,由傍晚五点开始,很多媒体平台都报道着内容类似的民生新闻事件,这部分题材重复性明显,事件类似度很高,极易导致观众出现倦怠心理。然而,媒介融合下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使得此类新闻早已在互联网中大范围传播和扩散,所以,民生新闻若不进行创新改进,再加上新媒体对受众的分流,必然会导致其受众量不断下降。
二是报道内容相对琐碎。长期以来,民生新闻节目都偏向于播报人民群众的日常琐事,却不重视挖掘新闻更深层次的涵义,以致于报道内容相对肤浅,选材不具有代表性。针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仅仅停滞于表层,而没有深层次对事件的根本原因及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和报道,而这其实也是造成受众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闻资讯传播的形式与途径日益丰富起来,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拥有了很多全新的发展机会,有效充分地运用这部分资源,推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化转型和变革,是目前民生新闻节目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的机会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过去,电视民生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依靠热线这一途径,还有一些通过其他媒介平台来进行素材的获取。而进入到了媒介融合时代,素材的来源变得越来越广泛了,互联网等各种平台网站都能够成为民生新闻素材的获取渠道。不仅如此,节目也能够通过公开收集优质的新闻素材资源。目前,摄制机器已大范围普及和运用,不少民众遇到突发事件时,记者如若不能及时快速地前往现场,可对目睹人所拍摄的视频进行收集、加工、剪辑,从而进行播报。
传统的电视新闻通常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但民生新闻则具有平民化这一特点,较为重视和民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就如今来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形成了很多的报道形式,不仅有地方方言节目,凸显浓厚的地域特色,比如说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主持人通过方言进行新闻的讲解,从而激发观众对节目的亲切感,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又比如说类似纪录片的报道方式,使新闻事件中的主人物自行述说自己的经历故事,将人物的自述组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有头有尾的故事。总的来说,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拥有了越来越多样的报道形式,其应当积极地把握这一发展机会,制作出创新性的优质节目内容。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必须要对不同的传播方式做出有效整合,比如不少电视台栏目均能够在其官网平台中进行观看,而且目前也有很多电视台都构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新闻节目发布于公众号中,实现了新闻产品的多渠道、大范围传播,这对于节目的影响力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来说,唯有创设出自己专属的品牌,才可以在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才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品牌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对节目进行合理定位,这是特别关键的。电视民生新闻与“民生”紧密相关,这里的“民生”涵义广泛。民生新闻制作和报道的初衷在于关切百姓的生活,关切民众的冷暖。在制作民生新闻产品时,其素材应当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所播报的内容必须要和百姓密切相关,所以,其节目定位必须要瞄准普通群众。既需要对人们的生活小事进行关切和注重,而且还必须基于宏观角度来看待问题,围绕有关民生的政策做出分析和解读,通过最好理解的方式使广大群众了解和认识。切勿将民生新闻和社会生活严重脱离,或者局限于生活琐碎事件展开浅显报道,所制作和报道的民生新闻必须要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可以为社会带来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并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对大多数观众而言,得到更丰富有价值的信息才是最关键的,因此人民群众关切的、在乎的大事小事均可以作为节目的焦点。
比如说,山东电视台所推出的多档民生新闻栏目均体现出了各自的特征,如《拉呱》这档节目中,主持人通过地方方言进行讲解,不仅如此,还设置了“搭词儿”的环节,通过打断或者插进部分话语,把各类话题联通在一起;而《民生直通车》则将自己定位成“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并始终坚守这一宗旨,将关注视野投放到整个省内及其附近地区;《小溪办事》这档民生新闻节目主要属于新闻服务类的节目,依靠“特派员”小溪的自述讲解,纪实性的呈现,将办事的整个环节全方位的呈现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评。创建品牌栏目,也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展开。对于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来说,应当最大化地基于当地实际,最大程度地汲取当地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素材,设计固定的分栏目,比如说地名故事等等小栏目,不仅具有很强的观看性,而且还有丰富的新闻素材可以挖掘。另外,像当地的知名美食、特色旅游资源等等均能够变成新闻素材的获取来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提升,很多社交软件、平台纷纷涌现,新闻传播得以更快速、更大范围地传播和扩散。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可通过多样化的平台渠道发布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就连大量重大新闻事件也能够依靠互联网展开及时快速传播。如今,大部分引人瞩目的热点新闻也均源自于网络,在这基础上,传统媒体仅要负责实时跟进和播报就可以了。只基于新闻时效性这一方面来讲,新媒体更具有优势,与传统媒体对比,其运用范围会显得更加宽广。民生新闻媒体也可以依靠互联网了解百姓对新闻的看法和意见,并且从中获得有意义的重要内容,完善新闻内容,展开真实播报,从而实现新闻价值的有效增强。
比如说,某地方的民生新闻栏目,为了更好地立足于媒介融合环境中,积极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到目前为止,其粉丝量已经上升到了100万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其自身的影响力。在微信公众号的运作中,其着重为了开采新闻素材资源,且把这一优势转移至新媒体平台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新闻内容编制、排版,提升受众的视觉体验。此外,还开通了留言板块,能和受众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素材资源主要是通过热线和记者各自的人际关系来进行获取的,而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已经不能只是简单地依靠这种途径来获取新闻素材了。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来说,还必须要展开合理策划,对节目内容做出一定的创新优化。在如今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应当从不同方面展开创新优化,持续掌握新媒体的新闻播报形式和方法,取其优点去其糟粕,依照形势需求进行分栏目的设计和构建,使得节目持续推出全新的形式及其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受众的粘性。
比如说,人民日报客户端便与今日头条进行了合作,共同设计推出了一档民生新闻产品——微视频《生于1978》,该新闻表达了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致敬之情。短视频中记者采访了八名来源于不同行业领域且都是在1978年出生的人物,他们都对各自印象最深刻的年份进行回忆、描述,构筑出了形象生动、触动人心的家国回忆故事。
在市场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更多的人们开始积极地参与到了热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之中,广大群众都希望可以准确、真实地传述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此,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必须要尽力为广大群众开辟更多的、更大的话语空间。一是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必须要多采访基层百姓,对其想法和见解表示尊重,且给其带来更多的表达机会。二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人民群众能够进行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使广大群众积极地加入到新闻播报中。三是民生新闻栏目必须要开通专属的社交账号及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定期在上面上传、发布新闻资讯,最大程度地展现新闻媒介的关键作用,从而为网民带来更丰富的表达机会。
总之,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必须要依靠自己所储备的专业知识及其能力,将整个新闻事件真实、完整地呈现出来,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调研、追踪,从而进行更全方位、更理性的判别,推动新闻向更高深度发展。
民生新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清楚、真实地体现民众的实际状况,具有较高的新闻意义及其价值。因此,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必须要不断强化民生新闻的可靠性、真实性,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有力地把控和引导,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及其平台更大范围、更快速地传播新闻资讯,探索开辟出具有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从而确保民生新闻更好更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