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富暖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方式、媒体格局以及舆论生态也产生了诸多变化。融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作为新闻记者,在融媒体视域下,应该主动苦练内功、积极转型,从传统媒体记者朝全媒体记者转变,这样才能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为大众输出接地气、时代性强的新闻作品,从而提高媒体影响力、传播力以及公信力。本文简单介绍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苦练“内功”的必要性,并重点阐述新闻记者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围绕发展“县级融媒体”做出了重大部署。2019年3月,《求是》发表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手段、理念、方法以及内容等领域的创新与升级,进一步提高正面宣传质量。新闻记者作为媒体主力军,要着眼于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趋势,要从工作理念、思维方式层面予以转变,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向融“采、写、摄、录、编、网络设备操作”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化新闻记者转变,这样才能输出高品质和满足受众需求的新产品,进而成为具备单兵作战综合素质的全媒体记者。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对于大众而言,媒体及新闻记者都有着重要地位。而在融媒体环境下,大众对新闻生产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媒介产品的日益多元化,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以及传播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新闻记者职业使命感开始弱化,这就导致新闻记者自身要积极转型,明确自身定位,锤炼内功,加速转型。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具备较强的“单兵作战素养”,这就使得新闻记者要拓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实现“一岗多能”。媒体数字化融合发展需要不同媒介之间以及媒介内部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和整合,所以新闻记者必须形成发展思维。以“电视新闻记者”为例,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方式来打造新闻产品或者栏目,并不能满足高效能和快节奏的新闻需求,并在以往的电视记者多局限于服务电视媒体,其工作职能是采集图像以及声音。但在融媒体视域下,媒体终端、受众群体、新闻偏好以及舆论环境等都存在明显不同,这就使得新闻记者要熟悉不同媒介平台的特点、用户画像,着力分析新闻选题的可行性,并及时利用对新闻素材加以编辑处理,配合和协助其他技术部门,例如传输、灯光以及通讯等发布新闻,这意味着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自身的职能定位开始发生转变,所以,新闻记者修炼“内功”极具现实价值。
数字技术的成熟与应用驱动媒介发展的深层次发展,这也意味着新闻数字化生产给采编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掌握传统媒体的采编技能,也要熟悉并熟练运用多媒体平台采编技术。在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下,新闻记者必须适应全媒体采编流程,实现全平台供稿,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掌握和熟练应用数字化新闻采编技巧、跨平台编辑以及信息推送能力,此外要求担当诸多全新的跨媒体业务,例如社交发布运营以及移动直播等,并及时对后台数据,例如阅读量、互动量等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实效性。所以新闻记者只有真正掌握和驾驭多媒体平台采编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舆论导向的作用。
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基层地区往往有最生动的素材,为记者提供最真实的材料。为了丰富新闻材料的内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和民生,开展了许多高质量、深思熟虑的新闻工作,新闻记者为了丰富素材内容,已将采写触角深入基层与民生,推出了诸多有品质和有思想的新闻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并不意味着摆拍作秀以及走马观花,要让新闻视角直面基层的实际问题,所以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必须俯下身子,要让自身真正融进基层生活。以芜湖台《第一看点》的子栏目《问政》为例,该项目每周会让记者深入社区,搜集最基层的诉求与意见,由此采集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真实意见,最终形成新闻素材,在新闻编辑以及传播过程中灵活应用了新媒体平台,并取得了良好反馈。无论是基层百姓、新闻记者还是职能部门都愿意通过新媒体渠道表达真实想法。特别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以及社交媒体搜集贴近生活的新闻内容,例如对政府办事效率等问题展开深度报道,通过网络了解民生,掌握网络舆情,集中为基层百姓说话,进而增强时政新闻报道品质。这意味着新闻记者必须持续深入基层,为群众还原立足基层并且正式的基层图像。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应该善于对海量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才能以小窥大,反映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以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旗下全新广播电视机构视界网为例,该平台依托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网等诸多新兴信息网络,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新闻资讯,涉及国内国际时局分析、重庆要闻、农村发展、财经资讯等内容,建立了一套全天候、跨媒体融合的聚合类内容体系。例如《2020不夜重庆生活节拉开序幕——重庆夜间经济吹响提档升级号角》这篇新闻报道中,记者从市民普遍关心的2020不夜重庆生活节开幕仪式作为切入点,描绘了当天开幕仪式的盛况,但是与此同时,记者并未将新闻局限于“描述”,而是“以小窥大”引入多方面内容,为读者带来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全景式报道。专栏记者要聚焦新闻事实,在网络碎片化的背景下,主动加工收集的新闻线索,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挖掘,最终整合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政策,提高整个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套良好的跨媒体新闻内容传播链,才能真正体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服务状况。
在媒介一体化的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思考,明确新闻价值和亮点,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发挥媒介舆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新闻的影响力,这是新闻机构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新闻记者必须着力提升新闻影响力,这是媒体单位都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要求广大媒体工作者应建立互联网思维,多思多想。以《人民网》为例,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其聚焦新闻的厚重性和持续性,兼顾社会影响力以及公信力的提升,不断推动新闻品牌建设,彰显了新闻品牌价值。因此,新闻记者要紧贴时事,领略时政新闻背后的政治属性以及新闻属性,这样才能引领大众深度思考。
新闻记者必须进一步巩固基础,从全媒体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的写作风格需要适度改变,文风要生动、朴实,需要树立受众的意识和思维,这对所有媒体和专业记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以某融媒体中心抖音账号为例,新闻编辑人员在编辑“中国外交天团”的新闻的过程中,应用了诸多网络流行语,另外也转述了诸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原话, 例如华春莹在回应美方要WTO改变发展中国家地位规则,同样增加了字体的辨识度,即“做人不能太美国了”,编辑这一新颖操作吸引了诸多网友留言和关注。因此,在媒介包容的语境中,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平台和媒介的特点,以更加扎实的方式向受众传播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跟上媒介融合的发展步伐,全面提高新闻素养。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新语境给新闻记者提高更高要求,新闻记者应充分审视修炼“内功”的客观必然性,主动求变,积极拥抱融媒体带来的新变化,掌握并运用新媒体采编技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