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药

2021-12-16 21:28高雅麟
阅读时代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天下人伦理学读书人

高雅麟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大人们称书包为“书药包”,现在看来,实在是至理之言,正应了那句古语:“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既然书是一种“药”,那么放书的书包,自然就是一种“药包”了。所以我觉得,一个人背上书包去读书,便是一个医生了,治的就是“愚”这个病。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甲与乙素有冤仇。于是甲给在学校读书的乙的儿子邮寄了一大包黄色书刊。数年后,乙的儿子高考落榜,到了社会上犯了强奸罪,锒铛入狱。甲的行为虽为君子所不齿,但其做法实在有些高明。所以既然是我们把书当成药来看,还得明白“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药有药理,书有书道。作为读书人,必须明白两点,其一是看什么书。这点英国的培根给我们开出了一个药方:读史使人明智,演算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其二是怎样看书,这更是值得每个读书人思索的问题。所以书犹药,可以治愚,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善读之。

关于书的溢美之词,古今中外,难以计数。对于读书的方法,历代名家,均有心得,不胜枚举。然而“开卷有益”的说法早已被人否定了。比如黄色书刊,自然有百害而无一益,这倒也好提防。可也有人读了《红楼梦》,就羡慕贾宝玉能在这么多貌美如花的女人堆里厮混;看了《水浒传》,觉得写的西门庆与潘金莲,是一个爱情故事;看了《西游记》,便学着去装神弄鬼;看了《三国演义》,觉得曹操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可以仿效的人生态度。所以,除了看什么书之外,還得看书怎么读。

常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态度,则对书过于痴迷。纵观历史,总觉得在文字中畅游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常常游离于现实之外,过于理想,眼高手低。至于“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恰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则是读死书、死读书的恶果了。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读书人往往是物质的贫乏者和精神的富有者,能清贫而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境界。可是,治了精神上的“愚”,却奈何不了物质上的“穷”,让人多少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说法有了一点困惑。所以虽说是一种境界,却仍有那么一点迂的味道。

真正算得上境界的应该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一家言。”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当年孔子、孟子博学多才,同时他们还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伦理学,以印证自己的学识。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值得读书人效仿。

要说真正的读书之法,要数《礼记·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像用药讲究的是“君、臣、佐、使”,读书则应当讲究“学、问、思、辨、行”。然而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普天之下,能有几人?就像天下医生多得是,可成为名医的能有几人?

就我自己来说,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了,回想起来,似乎很难有心境读几本好书,不过,常常感觉得找几本好书治一治自己,就像一个人感觉身体有些虚,便得找一个营养师替自己调理一番了。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天下人伦理学读书人
求人不识
求人不识
阅读理解两篇
李鸿章其人
我是快乐读书人
读书人
历史
错别字先生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