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渭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觉得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屡见不鲜。学生们常常觉得没有素材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又或是似曾相识,常常为应付写而写。所以,笔者想利用周记练笔的方式,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能捕捉到常人所忽略的细节,让其成为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克服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并逐渐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自主习作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周记;兴趣;习惯
作为一名从教了十七年的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他们面对写作,无从下笔,不知道要写什么,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通过观察和学生的习作反馈,笔者发现学生不善写作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缺少素材支撑习作内容的选择;二是平时读书不多,词汇积累太少,面对需要描写的事情,不能进行或细腻或详细的加工。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在平时养成用心观察和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写出具体生动、真情实感的文章。
按理说写日记是不错的写作训练,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写日记很多学生很难坚持下来。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很难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发现值得记下来的事情,日记写着写着便敷衍对待,更加深了学生对写的恐惧。为了不加深学生的学业和思想负担,笔者将日记变成周记。那么,如何利用周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积累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呢?下面就笔者积累的一点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周记内容灵活,学生有话可说
一般来说,周记不是教师命题,不用像作文那样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因此,没有作文那样严肃,它比作文灵活,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写。周记可以是学完某篇课文,或者看完某本书某篇文章的读后感。很多时候,学生看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触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些感想大多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抓住这些琐碎、模糊的感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的梳理,并展示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学完《慈母情深》,笔者让学生把自己读文章后的感受写在周记上。有的学生写道:“我读了《慈母情深》,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与宽广,让我又一次走进了母亲的心田里。母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有的温和、有的严厉、有的故意冷漠,不管怎样,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学了《慈母情深》,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勤勤恳恳,把家里和家人照料得非常好。她总是很忙,忙着做家务,忙着接送我上下学和兴趣班,忙着给我辅导作业……每天晚上等我睡著后,还会帮爸爸做账。在我的眼里,母亲就是钢铁铸城的,从不喊苦,从不喊累。”读着学生们的周记,笔者看到了一颗颗感恩的心……
周记内容也可以是课文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生模仿课文来写周记,可以训练学生学习课文的结构去写作。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篇上突出四个标准:经典、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例如,教了《桂林山水》之后,指导学生模仿运用课文中的排比句描写一个事物,可以是熟悉的校园,可以是常去的公园,也可以是旅游时游历过的一座山等。学了《别了,语文课》,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为小学毕业写一篇回顾小学生活的文章。随着学生智力的增长,学生也逐渐明白,模仿日记不再是对课文简单的改写与临摹,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变通,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周记可以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随着学生年龄渐长,学生有很多想法不愿意跟身边的人直接沟通,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宣泄抒发的渠道,周记便是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周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既便于联系、沟通、对症下药,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终,又能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笔者从学生的周记里知道了一次看似替学生着想的行为,却被误认为是对学生的轻视;从学生有着愤怒字迹的周记里,了解到学生非常不满意爸爸经常对妈妈的恶语相向和冷暴力;知道了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却总是得不到提高的无奈、彷徨和焦虑;知道了学生对于家族的重男轻女而愤愤不平……因为学生的信任,因为笔者的耐心倾听、及时安慰、鼓励、赞赏,让学生越来越信任笔者,愿意与笔者分享喜怒哀乐,也更期待每一周在周记上畅所欲言。
二、及时盘点生活,“慧眼”识素材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就是作文的素材源泉。上学的日子,看似是日复一日单调的重复,但是只要仔细观察生活,用心回顾一周里的每一天,就总能在枯燥平淡中,找到值得记录的材料。但是,由于学生活泼的天性,注定他们会忽略很多生活里的细节。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在学习写周记的起步阶段,每一周笔者都会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盘点一周的学习和生活,一起寻觅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捡拾生活中滴滴点点的纯:我们想起了安装已久的空调终于启用时激动的心情;想起了放学时突然下大雨的狼狈;想起了同学追逐打闹把植物打翻时,不同同学的反应;想起了蜜蜂突然飞进课堂时的骚乱……开家长会的那周,笔者让学生回忆接到家长会通知时的心情,让他们回想家长会快要结束时,等待家长回家的心情是怎样的。周记里,有的学生写道:“爸爸去参加家长会了,我一晚上的心都在扑腾扑腾地跳,光猜测着老师在家长会上会讲什么呢?学霸在家里大概是翘着二郎腿,等待家长的表扬吧。唉,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有的学生则写道:“今晚要开家长会了,大部分同学都很紧张。只要平时用功努力学习,我觉得开家长会没什么可怕的。”
这种“盘点”的回顾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在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学会去捕捉生活场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三、潜移默化指导,周记交流促肯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 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刚开始写日记时,笔者不会对学生提出太高的要求,重在定期创作习惯的培养。对于能写出真人、真事、真情感周记的学生,会进行重点表扬,让其他学生知道周记里“真实”的可贵,并让其他学生加入原创者的队伍。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的反馈会上,笔者还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渗透一些方法指导。例如题目的拟定,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起不出错的题目《伟大的母爱》《谢谢您,妈妈》《母亲的爱》……对于母爱选材特别的周记,笔者会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拟题,如,《甜甜的中药》《一碗汤的温度》《爱的画册》。
周记交流会上,笔者让几个学生站到讲台上,大声朗读出这些独具匠心的题目,点评:题目一下子抓住别人的心,让人有迫切想读下去的欲望。有了教师高度的肯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下一周,学生们学会在题目上下功夫,形式丰富,大胆,也更精彩。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朗读展示自己被教师肯定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会让他们更自信也更愿意投入到周记写作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台下的学生在写周记时更有目标和动力。
事实证明,周记作为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之一,是行之有效的。经过长期的周记训练,学生不会再惧怕作文,也不会苦恼“没米可炊”。周记内容的形式自由,激起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有话可说,也让他们更用心地观察去生活,对学生的习作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