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产教融合平台为载体,通过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运用协同创新中心与产教联盟,打造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效应,实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技术创新全球“领先跑”、技术应用“带头做”,并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实现校企研“双侧、双向、全方位”融合,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18-0156-03
Abstract: Taking the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s the carrier, by build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nd alliance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or the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 of rail transit equipment, and building the integrated plat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t can realize the global "leading ru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the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 of rail transit equipment, "taking the lead" i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and "going hand in hand" in two-way education, and form a good operation mechanism, Realize the "bilateral, two-way, all-round" integ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industry.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rail transi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rail transit equipment application
近年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行业技术不断升级。“绿色、共享、开放”的京张智能高铁建设,是中国轨道交通迈进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工程。京张智能高铁建设工程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意味着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逐渐智能化和集成化,同时对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健全科技创新型行业体制,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行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劲动力[1]。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三大主体在技术创新中各成体系,造成了资源分散、重复率高;二是重创新、轻转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为适应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技术的快速升级,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之间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的协同合作实现智力资本的共享,通过硬件资源的协同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规模效益,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展,实现“1+1>2”的技术协同创新效应[2-6]。以湖南轨道交通行业为例,对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实施途径进行研究,以大力提高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与成果转化能力。
1 打造湖南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战略与千亿产业群,建设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驱动、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以及产教融合系列功能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装备运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集技术技能创新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涵盖主体产业、配套产业、支撑产业的区域共享型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实践基地与运用实践基地,深化轨道交通类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双侧、双向、全方位”融合发展,实现高端技术研发创新“领先跑”、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带头做”,形成“教、学、产、研、创”一体化、协同进步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服务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类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新型产品研发以及产教协同育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1.1 组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湖南轨道交通类高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以及配套制造企业,成立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以企业的产品需求与技术创新为着力点,通过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同以及技术集成,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加强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2]。充分发挥协同技术创新的优势,服务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围绕电力机车、动车组以及城轨车辆整车制造等领域,重点开展轨道交通牵引传动、运行智能控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等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促进集群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与成果产业化。
1.2 组建轨道交通装备运用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湖南轨道交通类高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与运用企业,成立轨道交通装备运用协同创新中心。搭建校企双向互动联结桥梁,集聚校企资源,服务于轨道交通装备运用产业链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智能安全行车调度、车站客运组织、统筹多式联运以及高效物流等研究,推动高校专业集群与行业产业集群紧密对接。针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的共性技术,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工艺改造、产品研发、职工培训,面向学校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养、专业技能培训、新技术讲座,培养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与高端技能型人才。
1.3 建设产教融合联盟与实践基地,实现校企研深度合作、协同育人
整合各方资源,创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共同建设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集生产性实训、校企专家协同创新服务、学生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人工智能+虚拟学习环境”的智慧型培训场地和产教融合的真实实践环境,从产业发展、教育培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实施教学资源与标准开发推广、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现代学徒制协同培养以及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项目。
2 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中转站,推进技术创新产教协同
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轨道类院校为主体,建设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与运用技术中转站,在制造企业、运用企业、高校三者之间及时进行技術的二次加工与资源的中转,如图2所示。一方面跟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将其转化、更新为运用企业的作业标准、工艺流程、检修方案、操作手册等,进而为运用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服务,同时将技术创新成果、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开发转化为高校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技术的协同。另一方面,对运用企业的产品运行情况和产品需求进行调研,为制造企业产品升级和功能完善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3 打造企业服务平台与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十分完整,不仅拥有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整车制造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还拥有生产核心部件的骨干企业和以零配件生产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以产品、技术、服务为纽带,将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融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同轨道交通制造与运用等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开放共享型校企培训基地。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行业企业的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调试、售后服务等人才紧缺领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职工继续教育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培训,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
以轨道交通类高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建设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站,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升级、技术咨询与培训、技术服务等。通过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站,准确全面地分析轨道交通行业配套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产品需求,通过精准对接解决实际项目中的技术问题,为轨道交通中小微企业全面把脉。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基础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试验实训装置、机车配件、安全检测与监测等,合作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共性技术研究和个性产品研发,为区域内轨道交通类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其进行产业升级。
4 结语
通过建立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以及产教融合系列功能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建立企业服务平台与中小微企业服务站,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建立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加工中转站,推动校企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促进了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其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华柏.基于协同创新视角长株潭区域人才资源共享研究[J].轻工科技,2020(11):100-101.
[2]刘戒骄,方莹莹,王文娜.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逻辑与关键要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3.
[3]管艳民.京津冀一体化下渤海新区人才共享困境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5.
[4]翟冠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32-35.
[5]黄杰,聂蓉,曹卫权.“中国制造”背景下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的集团教育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9):162.
[6]吴尚谕.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