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小块头”村小有了硬实力

2021-12-16 07:53姚瑶
科教新报 2021年43期
关键词:边远村小农村

姚瑶

“抬眼满目翠绿,处处古色古香,真没想到一所仅130余学生的村小能有这样美丽的风景。”10月19日,湘乡市月山镇龙洞学校迎来“国培计划(2021)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骨干校长”研修班的14名校长。当看到青瓦白墙的徽派风格教学楼、硬化平整的操场、明厨亮灶的食堂、配备齐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时,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忍不住发出啧啧称赞。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连像样的操场也没有,教室透风漏雨,孩子们上体育课多是自由活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学校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三十几个学生,随时都有被撤并的可能。”龙洞学校校长叶桥华告诉记者,2019年,学校迎来了发展机遇——湘乡市委市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投入1400余万元对龙洞学校原址重建。不到一年时间,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了村里最亮眼的风景。“在诗意的校园里学习,我感到很开心。”五年级学生刘彩婷幸福地说。

在湘乡市,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鄉村小规模学校共有64所,它们是教育体系中“神经末梢”,承载着农村孩子的梦想与希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村小日渐衰弱、乡镇中心校难负重压的情况日渐明显。

如何改变这样的困境?近年来,湘乡市多措并举,为村小“输血补钙”,从资金、教学设施、师资、教研等领域给予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支持,让一所所“小块头”的村小有了“硬实力”。

金薮乡普岭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现有学生86人。由于年久失修,学校围墙坍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020年下半年,在湘潭市教育基金会及湘乡市教育局的帮助下,学校获得了4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校舍得到全面提质改造。如今,焕然一新的校园,美观又安全,让家长和老师更加放心。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湘乡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提质改造;投资4000多万元,对全市学校进行“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每年投资近400万元,用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和更新。“环境改善了,老百姓无需舍近求远送孩子到城里上学了。”普岭学校校长贺伯平高兴地说。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另一个弱项在师资。怎样才能吸引好教师到村里来教书?湘乡市严格执行新招聘教师分配向边远学校倾斜、晋级晋职向边远学校倾斜、落实待遇向边远学校倾斜,近5年共为农村学校补充600余名教师,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原来我校教师平均年龄高达50岁,现在只有30出头,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都有了专业老师。”在月山镇胜利小学教师办公室内,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彰显着学校的喜人变化。校长彭文明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农村教师成长,今年,湘乡市教育局开展了“订单式精准送培”,只要学校提出订单,便会有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团队上门为大家答疑解惑。如今学校教研氛围浓厚,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彭文明的切身感受是,“小规模学校教师跳出了闭塞的地理空间,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从“小而弱”到“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湘乡市不断探索着激发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活力的密码。

在毛田、虞唐等乡镇,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将茶文化、高跷等乡土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中沙镇是红军将领黄公略故里,境内的公略完小选择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壶天镇日新学校地处偏远,学生大部分是周边村的留守儿童。一直以来,运动场地的局限、没有专业体育老师授课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硬伤”。2020年9月至今,多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孩子通过湖南湘成足球俱乐部的选拔,成为了俱乐部的青训小球员,被安排到湘乡壶天镇日新学校学习和生活,也为学校带来了以足球特色立校的契机——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本地孩子一同加入了足球队,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更多的孩子培养了不服输、不怕苦的体育精神。今年元旦,学校足球队出征娄底JOMA杯赛,勇夺JOMA杯冠军。

“将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好办优,让边远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的担当。”湘乡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友明告诉记者,目前全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正在从“痛点”“堵点”中走出,“亮点”多了起来,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目标正在实现。

猜你喜欢
边远村小农村
坚守村小23年,爱心留乡间
边远的生活
“边远”乡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思考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在边远的多民族交融地区,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丰城市招聘21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小任教
村小校本教研“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