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狄利娅的“心”

2021-12-16 08:21余凤高
世界文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李尔李尔王布朗

余凤高

威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写作日期约1605—1606),一开头就隐藏了一个问题:为了把他的国土作为嫁奁分给他的三个女儿,老国王向她们提出:“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朱生豪译文)

可是,“爱”是可以强求的吗?爱只能发自内心。对父王的这种要求所做的唯一忠实的回答是小女儿考狄利娅:“我没有话说。”但“我的心却是忠实的”。

考狄利娅了解父亲的习气,他一向喜欢奉承,又十分任性;也深知两个姐姐的自私和虚伪。面对父亲的问题,她或者像她姐姐那样花言巧语,从父亲那里骗得巨大的财富;或者就只能 “自干贫穷”。艾莉森·芬德利写道:

考狄利娅的凯尔特语有“大海”的意思,但是也与拉丁文中的cor,cordis,“心”密切有关。莎士比亚的考狄利娅(Cordelia)似乎取自斯宾塞的《仙后》(The Faerie Queen)故事的文本,在那里,她叫“聪明的考狄利娅”。在考狄利娅对李尔试探他女儿对爱的回答中,强调出了这个名字与心相关。“考狄利娅应该怎么好呢?默默地爱着吧。”“我的爱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我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她预告要将一半的爱给她丈夫,又提到她的心,这些含蓄地说出来的话,比她两个姐姐标榜的更真实。因为考狄利娅知道,李尔不想听到他得不到三个女儿的爱这一实况,特别是他的小女儿要离开他去她丈夫身边。

“心”的语言才是真实的;两个姐姐的阿谀奉承,并非出之于心,而完全背离真心的花言巧语,目的是骗得父亲的财产。所以结果不难预料,目的达到之后,便将老国王逐出家门,成为“一个剥空了的豌豆荚”。考狄利娅的高贵纯洁的心不允许她说任何违背自己的心的话。她是如她说的,“按照我的名分”,“恪尽我的责任”:在父亲受难时,就担当起拯救父亲的责任,说服法兰西国王,率兵攻打两个姐姐。她虽然最后死在阴谋之下,她的死使得被阴谋家控制的国家重新由善良正直的人掌握,公理正义得以重现。她的死也重新点燃了李尔王心中的火焰,让他在“忍受了这么久”后安然死去。

考狄利娅天使般完美的心感动了历代的艺术家,激励他们来再现她这完美的形象,莎士比亚写到的她的几件大事都被他们一一予以表现,常常同一情景都有多位艺术家作出描述。

英国画家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1821—1893)虽然不是拉斐尔前派的成员,但却是拉斐尔前派画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学生,他的作品在感情、机巧和兴趣方面也都与拉斐尔前派画家相似。如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威廉·霍尔曼·亨特和罗塞蒂等,每个拉斐尔前派画家都会画几幅莎士比亚,他也转向于莎士比亚,并将之作为他终生的灵感泉源。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King Lear)是布朗在创作初期最感兴趣的剧作,这兴趣一直延续了差不多50年。

布朗曾在1865年回忆说,大约20年前他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他从《李尔王》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激情,捕捉到一种古典悲剧的原始精神,决心要去描绘剧中的宏大的冲突。1844年,他曾据《李尔王》中的场景,画出过一系列速写,如《考狄利娅的妆奁》(Cordelias Portion)、《考狄利娅离别两姐姐》(Cordelia Parting from her Sisters)和《李尔诅咒高纳里尔的不忠》(Lear Curses Gonerils Infidelity)等,这些速写后来就作为德文版《李尔王》的插图。几年后,布朗又以这些素描为基础,重新创作了一幅幅大型油画。

《考狄利婭的妆奁》(Cordelias Portion)是布朗依据莎士比亚《李尔王》开头的场景创作的。英国画家约翰·吉尔伯特(Sir John Gilbert,1817—1897)1873创作的《考狄利娅在李尔王宫中》(Cordelia in the Court of King Lear)表现的也是李尔在试探女儿们对他的爱,场面十分相似。

考狄利娅和李尔的感情是剧作《李尔王》所着重表现的。考狄利娅原是李尔最爱的女儿,但是她因为说了实话,使历来听惯奉承之言的李尔不悦,立即声称“永远和你断绝一切父女之情和血缘亲属的关系”。于是,她“只好自安于贫穷了”。但在李尔被两个姐姐榨得像“一个剥空了的豌豆荚”、沦落荒野并发疯时,她出于责任和名分,设法讨伐了这两个邪恶女人,还前去看望她这可怜的父亲。最初,李尔仍处在神志昏迷之中,随后一点点缓解过来,并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待这个最有爱心的女儿,请她“不咎既往,宽赦我的过失”。父女这次的见面,以强烈的人性光辉令人动容。英属北美的艺术家本杰明·韦斯特(Benjamin West,1738—1820)1793年的 《李尔王和考狄利娅》(King Lear and Cordelia)描绘的就是莎士比亚描写的这一场景:李尔靠在卧椅内,按照考狄利娅的吩咐“已经替他把新衣服穿上去了”。考狄利娅正上前要去问他,“啊,我的亲爱的父亲!但愿我的嘴唇上有治愈疯狂的灵药,让这一吻抹去了我那两个姐姐加在你身上的无情的伤害吧!”

布朗作于1849年—1854年的《李尔和考狄利娅》(Lear and Cordelia)也是再现这一相见的场景,但与韦斯特稍有不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海伦·博罗维茨说:“1848年,布朗开始描绘《李尔王》后四年,依据剧中的一个场面来创作他的第一幅油画《李尔和考狄利娅》。他画中描绘的服装和景物,都重现了麦克里迪的演出。”

威廉·查爾斯·麦克里迪(William Charles Macready,1793—1873)是英国的演员,以扮演哈姆莱特、伊阿古、李尔、奥赛罗等莎士比亚人物而闻名,他一次演出《李尔王》,甚至吸引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都前来观看。博罗维茨接着写到布朗描绘考狄利娅见李尔那个场景的有关情况:

虽然布朗用他早期的素描来设计《李尔王》主题的画作,但是那些素描中并没有画考狄利娅在李尔床边那个时刻;这是在1848年专门为这幅画而创作的。创作的灵感显然来自(德国插图画家莫里茨·)雷茨施(Morita Retzsch,1779—1857)(《莎士比亚画廊》)中的两处表现。睡中的国王这个人物可能取自于《哈姆莱特》里的睡中的国王……另外,布朗的画整体设计可能从雷茨施画的一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草图获得启示。聚集在睡中的朱丽叶周围的人物都被布朗置换了,呈拱形覆盖的天蓬床,在布朗画的宽阔的顶上再次出现。

布朗在1848年10月的日记中写道,他创作《李尔和考狄利娅》,从10月17日到10月27日,已经超过十天。但没有提到雷茨施或任何别的来源。奇怪的是回到英国后,布朗从《李尔王》中选择了一个他此前没有构思过的题材。选择这样一个新的场景是由于他回来后在伦敦看过一场《李尔王》的舞台演出。这也是对这一成为麦克里迪的最伟大成就的场景的认可。

除布朗和韦斯特外,描绘《李尔王》中考狄利娅的著名画作,还有英属澳大利亚的画家居斯塔夫·波普(Gustav Pope,1831—1910)的《李尔王的三个女儿》(The Three Daughters of King Lear, 1875—1876),英国画家威廉·弗雷德里克·伊姆斯(William Frederick Yeames,1835—1918)的《考狄利娅》,美国画家埃德温·奥斯丁·艾比(Edwin Austin Abbey,1852—1911)的《考狄利娅的告别》(Cordelias Farewell),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的《李尔和考狄利娅在狱中》(Lear and Cordelia in Prison,约1779年),爱尔兰画家詹姆斯·巴里(James Barry,1786—1788)的《李尔王哀悼考狄利娅之死》(King Lear mourns Cordelias death)等。

猜你喜欢
李尔李尔王布朗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你好,我是布朗熊
精神分析视野下李尔王的疯癫心态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皇上胸肌好伟大
麦格纳接替李尔为宝马提供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