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在天
有位父亲和孩子约定好,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看课外书。结果没想到,孩子在学校就把作业做完了,回家后舒舒服服地靠在沙发上看课外书。
父亲一看:这可不得了,难不成这一晚上的时间都要浪费在课外书上?他特别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可是自己事先就和孩子约好了,这让他焦虑得不行。
于是,他发出了求助:自己要怎么做才能不焦虑?
想要不焦虑,可能就是焦虑的表现
焦虑是很多父母的心病,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需要先思考一个问题:焦虑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焦虑一定是坏事吗?
也许大家会认为,焦虑的情绪让人感受不舒服,焦虑的状态是不好的,所以想要摆脱它。但其实,适度焦虑反而有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当然也有助于我们当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的动机强度处于中等的时候,也就是当我们处于中等程度的焦虑状态时,工作和学习效率是最佳的。相反,过于焦虑的状态或者完全没有焦虑的感觉,都不利于推动事情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过于焦虑,可能会让人处于过度紧绷的状态,就像绷得太紧的弦容易断掉,过度紧张也会干扰人的身心状态,甚至让我们停滞不前。
如果焦虑程度过低,或者说完全不焦虑,则会影响我们的动力和积极性。
举个例子。
高考之前紧张备考的状态就是情绪焦虑的反应,这恰好是对考试重视的态度。可是如果过于焦虑,在考场上可能就会出现熟识的内容忽然不记得的状况;如果一点都不焦虑,会觉得这个考试并不重要,想要通过高考实现理想大学梦的动力也不强。
所以,适度焦虑有利于我们推动事情的发展。养育孩子也是如此,适当的焦虑也有助于提升父母养育孩子的职能。
焦虑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的基本情绪之一,其核心是一种对未来潜在的失控感的担心与害怕,这就会促使我们去做一些行为,以期让事情能够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就像很多准妈妈会在孕期不断地囤积母婴用品,装点婴儿房间,了解育儿知识,等等。这种所谓准妈妈的“筑巢”行为,除了有激素水平的影响,也是育儿焦虑的呈现。
准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她的注意力更多从外面的世界转向肚子里的孩子,走路开始放慢了步伐,更喜欢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所有的行为、动作都围绕着将要出生的孩子。
这种焦虑状态,可以帮助准妈妈更好地面对和适应自己将要成为母亲,也有利于夫妻调整到父母的角色,让自己有一个为人父母的基本育儿态度。
所以,虽然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但也有正面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把注意力调整到当前这件重要的事情上来。对于准父母来说,他们让自己逐渐调整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上,对孩子的成长当然是一件好事。
同样地,也有女性丝毫不存在焦虑的表现。曾看过一则新闻,说有位女性在怀孕期间去蹦迪,最后导致流产。
看起来这是完全不焦虑的表现,但其实很有可能是,她在用不焦虑的行为来防御焦虑。因为怀孕既是获得母亲的角色,同时也意味着要和少女时代告别。
孕期蹦迪,也许是她无意识地在否认怀孕的现实,于是通过蹦迪来缓解将要为人父母的焦虑。
所以,要做个完全不焦虑的父母,也许是个伪命题。想要不焦虑,也许就是焦虑的表现。
我们真正能做的是保有正常的焦虑,管理好焦虑,并且将这份焦虑作为育儿过程中的动力,去面对在养育孩子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承认自己的焦虑,才不会传递焦虑
那么,父母要如何管理好焦虑呢?
首先,要接受和承认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有焦虑存在的(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次,属于自己的焦虑不要轻易地传递给孩子;
最后,要接住孩子传递过来的焦虑,不要随意反弹给孩子。
什么是属于父母自身的焦虑?
以文章开头提到的父亲为例,在看到孩子舒舒服服靠着沙发看课外书的时候,他产生了焦虑,担心孩子整晚的时间都泡在上面。
最重要的是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让父亲有了失控的感觉。哪怕孩子的行为是在约定之内的,但因为失控感,父亲产生了对未来的联想,担心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这就属于父母自身的焦虑。
假如父母过于专制,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就是在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就像有网友说,让父母安心的办法就是自己坐在书桌前。但是,孩子坐在书桌前可能根本就没有看书,只不过是孩子在滿足父母的期待,承接父母的焦虑。
但这位父亲没有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他知道去外界寻求帮助,而不是要求孩子该怎么样。他在提出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就已经释放了部分焦虑,最重要的是没有影响孩子。
什么叫作接住孩子传递过来的焦虑呢?我再说另外一个例子。
有位朋友来求助,他的孩子在重点中学念高三,而且是尖子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临近一模考试,孩子告诉父亲说自己有点儿失眠,于是朋友就来问我有没有什么减压的办法。
我对朋友说,孩子能够向你表达他的焦虑,能够说出自己因什么事情失眠,就是一个好的迹象。
第一,当人在碰到重大事情的时候,出现焦虑并不是坏事,因为这能让他处于备战状态。就好比草原上的羚羊,在吃草的时候也保持高度警觉。吃饭也不安心,这就是让自己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了。但是这种焦虑的状态,能够让它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第二,他虽然有焦虑有失眠,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社会功能,知道向父母表达,就说明他能够把自己的焦虑释放出去。
朋友听我这么解释以后,心里就安定了很多。他知道孩子有焦虑,说明孩子非常重视接下来的考试,有点儿小失眠也是正常的反应。所以,他没有表现得很焦虑,也没有把焦虑反弹给孩子。
孩子能够向父母表达,也愿意向父母表达,这种表达其实就是在释放自己的焦虑。但是,很多父母听了会更焦虑,于是他们就以更焦虑的方式反弹给孩子。
比如,在考试期间,有的父母忍不住会问孩子很多细节:“你复习得怎么样?”“你发挥得怎么样?”,或是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你不要太紧张。”“一定要仔细,记得一定要检查……”这些对话都会把焦虑的情绪反弹给孩子,令孩子觉得不胜厌烦,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为人父母,不可能没有焦虑,承认自己有焦虑,同时又能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支持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又远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