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琦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烫伤、扎伤、割伤、扭伤等都很常见。遇到这些小伤,有些人不当回事,更多的人是不知道正确的应对方法,全凭感觉处理。但实际上,小伤也不能轻视,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妨碍愈合,甚至可能导致感染和二次损伤。
高温烫伤。吃火锅碰到锅边、不小心打翻热水瓶、炒菜时热油喷溅……不少人都有被高温烫伤后皮肤处出现水疱的经历。一般来说,小水疱不需要刺破,保持局部干燥即可,疱皮是很好的保护膜,可以防止感染,最好让其自行吸收、愈合。对于大些的水疱,可局部消毒后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去除疱液或用无菌注射器抽除疱液,保留疱皮。注意不要撕掉疱皮,因为疱皮是很好的保护膜,然后再按医嘱涂抹药物。另外,创面结痂最好等它自行脱落,不要人为强行揭去痂皮,不然还没完全长好的表皮细胞,没有了痂皮的保护会形成色素沉着,可能发生炎症反应。
低温烫伤。最近,气温明显下降,小李经常感觉手脚冰凉,便每天晚上睡觉时把热水袋放进被窝暖脚,没想到脚出现了低温烫伤。一提到烫伤,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开水或者热油等引起的高温烫伤。实际上,除了这种常见的烫伤之外,还有一种叫低温烫伤。低温烫伤的温度并不高,但是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还是会导致皮肤受伤。每年秋天降温后直至供暖前,室内温度低,很多人长时间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类的敷贴等取暖,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低温烫伤的处理与高温烫伤不同。从外表看,低温烫伤面积并不大,表皮也没有高温烫伤那么严重,但烫伤面可能比较深,有的可深达骨质。低温烫伤发现后往往创面较深,如没伤及深层组织或肌肉骨骼,可到专科医院进行用药处理;如创面较深,则需要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
深而窄的刺伤。生活中,有时一不留神,可能会被钉子等尖锐的东西刺伤,造成的伤口较小,几乎不流血。这时,很多人并不在意,认为一点小伤口,又没流血,几天就好了。其实不然。通常,如果伤口窄而深,伤口肌肉中形成无氧环境,容易产生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潜伏期一般为7~8天,但也有几个月甚至数年。如果处理不当,伤口可能长期不愈合、感染、化脓,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被钉子或其他尖锐的东西刺伤,如果伤口较小且深,钉子上有铁锈,一定要进行冲洗、消毒,最后须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关节扭伤。不久前,小刘运动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回家后赶紧用热毛巾敷了起来。谁知第二天脚踝肿得像发面馒头,还有大片的皮下淤血,比受伤时更严重。到骨科就诊后,医生最后诊断小刘只是软组织损伤。但脚踝肿胀严重还与他扭伤后错误的热敷有关系。通常,扭伤发生的24小时内,千万不能热敷,尽量每隔一小时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垫高;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另外,如果扭伤几天后,患处仍疼痛且行动不便,有可能是骨折或韧带断裂等,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皮肤受伤破损,人们往往首先就会想到贴创可贴。其实,创可贴不是“万能贴”。一般情况下,创可贴主要用于一些小而浅、出血量不多的小伤口,并不适合窄而深的创口,也不适合烧烫伤、污染严重的伤口、动物抓咬伤等。
很多人受傷后,想着伤口不能沾水,因此不对伤口做处理,直接贴创可贴。其实,创可贴的主要作用是压迫止血,透气性不佳,消毒作用有限。使用创可贴前,首先要检查一下伤口内是否留有污物,如有不洁物,须先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清洗干净,然后再贴上创可贴。长时间用创可贴覆盖未经消毒处理的伤口,容易让厌氧菌生长,导致伤口化脓。还要注意创可贴不要包得过紧,使用后,要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如果有红肿、化脓等现象,撕掉创可贴,及时去医院就诊。
不宜反复使用消毒药水涂伤口,处理伤口时,消毒是必要的,但在伤口上多涂、反复涂消毒药水的做法不可取。碘伏、双氧水等消毒药水可能会破坏新鲜肉芽组织,降低白细胞活性而影响伤口愈合,所以,不宜反复、频繁使用。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退休护士)
(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