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月
2021年8月初,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需在西伯利亚新建3至5个人口30万-50万人的城市,从事科学、工业活动,将其打造成为新经济中心,他甚至提议将首都迁往西伯利亚。俄经济、工业重心和人口中心均位于乌拉尔山以西,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虽占到全俄面积的3/4,人口却不足俄总人口的1/5。尽管与迁都相比,俄高层更倾向于向东疏解首都部分职能,但西伯利亚无疑正重新回归俄罗斯政治精英的视野中。
如果说苏联衰落和解体带来的经济困难不可避免的话,近年来西伯利亚地区发展严重滞后却有着深刻的内因。21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亚太国家的经济腾飞及其对资源能源的热切渴求促使俄罗斯“向东看”,远东因颇具区位优势被联邦中央打造为面向亚太的“桥头堡”。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陷入僵局,振兴遠东成为俄加速推动战略东移的必然选择。
在远东开发的地理范围一再拓展、开发战略不断推出的同时,毗邻远东、拥有厚重的人文积淀和工业基础的西伯利亚却一片沉寂。2010年推出最后一版《2020年前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后,俄再也没有出台有关这一战略的监督、落实机制以及更新、修订举措。俄著名学者卡拉加诺夫指出,在俄罗斯“向东看”之初,绍伊古曾积极讨论将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迁往远东和西伯利亚,意图发展乌拉尔以东的整个俄罗斯东部领土。但目前看绝大部分政策都被划定在远东地区,西伯利亚似乎成为远东轰轰烈烈开发之外的“真空”地带。
在此背景下,西伯利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日益堪忧。过去30年从西伯利亚向俄其他地区的人口外流持续增长。而眼下的疫情、经济停滞和频发的极端天气更加剧当地社会的不满情绪。在上届国家杜马选举和近几次地方选举中,西伯利亚多地投票率和对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支持率数据并不好看。
当前,世界变局深入发展、疫情久拖不决、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俄西关系长期对立已是大势所趋,俄罗斯的内外战略面临着深刻复杂的调整与变化。尽管迁都西伯利亚并不现实,但这一地区可能将再次肩负起促进俄罗斯战略转向和经济转型的重任。俄罗斯媒体透露,绍伊古指示一批学者加紧制定安加拉―叶尼塞大区发展规划。主要设想包括:成立安加拉―叶尼塞大区公司,由副总理和总统全权代表分别出任公司监事会、董事会主席;发展“西伯利亚大铁路2.0版”,创建至少10个新经济特区以扩大铁路容量;打造类似苏联时期的单一城市。该计划“旨在为增加西伯利亚人口、为其居民生活质量高于全俄平均水平创造条件”。按计划,从2025年起该地区经济增速应保持在6%以上,到2030年人口将从600万增至800万以上。
西伯利亚再开发当然蕴含着联邦中央的多重战略考量: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美博弈的主战场在亚洲,美国及其盟友加紧实施“印太战略”,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俄罗斯外交也日益聚焦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地区,进一步“向东转”势必需要“激活”西伯利亚腹地。
从地缘经济角度看,西方制裁短期内难消,世界经济中心东移趋势明显,俄将更依赖从亚太地区获取资金、技术和市场,挖掘西伯利亚的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潜力也是其题中之意。目前,俄正在当地加紧实施超大规模的“东方”石油项目、开发北极航道以及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从国内发展角度看,俄2021年7月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已明确传递出俄将专注国内、依靠自身的倾向,开发西伯利亚可能成为俄未来发展的“一张王牌”。
更为重要的是,联邦中央或许真正意识到,远东开发与西伯利亚息息相关。若没有西伯利亚的商品、市场、人力资源、科技实力以及发展高附加值生产潜力的支撑,远东也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如卡拉加诺夫所言,“这两个地区不仅在历史上、经济上紧密相连,更在逻辑上不可分割,发展政策必须相关” 。
如今,新一轮远东开发效果尚有待评估观察,振兴西伯利亚的号角似乎已迫不及待地吹响。在安加拉―叶尼塞大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足莫斯科的30%、人口外流趋势恶化且基建严重滞后的背景下,俄罗斯的财富能否如科学家罗蒙诺素夫所言——“依赖西伯利亚而增长”,西伯利亚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莫斯科精英层的战略智慧、政治意志和执行意愿。
(摘自《世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