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现代化是人类理性精神的胜利,如果说科学和技术是促动现代化最主要的因素,那么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在于理性。这种理性先发生在经济领域,然后扩散到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设计等几乎所有领域。
我们相信理性,相信中国现代化需要我们基于理性的力量。如何掌控我们的情绪而弘扬理性至为关键,因为决定中国现代化可持续进展的是理性,而有可能中断中国现代化的则是情绪。
在今天的世界,各国都被情绪所主导。如果写过无数以“年代”为书名的英国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邦(1917-2012)还活着的话,说不定会把当今这个时代称之为“愤怒的年代”。英美发达国家因为收入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高度分化在愤怒,不发达国家因为持续的贫困在愤怒。
内部民粹主义和外部民族主义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今天各国不断高涨的愤怒,内部的愤怒和外部的愤怒,是否会再次导向人类的大冲突甚至战争呢?
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至为关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就经济发展而言还是就反贫困而言,在所有经济体中,中国为世界作出了最大份额的贡献。但未来呢?中国是否可以继续扮演这个角色,或者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决定了中国本身现代化是否可以持续,更决定了世界和平发展是否可以持续。
世界有愤怒,中国社会也有自己愤怒的地方,对内部不公的愤怒,更对外部不平的愤怒。全球化和其他一些原因也造就了内部的不公平,因此,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整顿市场、规范企业行为,为国家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但一些社会成员发现了机会,借此发泄愤怒。如果对社会现实的抱怨有正当理由,把愤怒变为理性的批评和建议,可以促成社会好的变化。但不当的发泄愤怒,不是辨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外部更为糟糕,“商业民族主义情绪”泛滥,一些人毫无节制地发泄情绪,哪管得上国家利益。更为糟糕的是,一些人自以为爱国主义的表述,但处处被自己所仇恨的人牵着走,处处被人所利用,反过来损害国家利益。
人们有一万个理由对美国表示愤怒甚至仇恨——几乎在所有问题上,自特朗普以来,美国和中国作对,妖魔化中国,围堵中国。更为荒唐的是,美国把所有的责任,即使是国内治理(例如新冠疫情控制)问题都推给中国。特朗普是这样,现在的拜登也是这样。
针对美国,我们应当如何反应?是不是“以牙还牙”、互相对骂和妖魔化?显然不是。一些敏感的国际观察家已经察觉到,中国“以牙还牙”式的反应正是美国对华法西斯主义力量所需要的。
如果诉诸理性,中国可以有更有效的方式,既对自己有利,也对世界有利。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先和中国脱钩,再来围堵中国。但无论是“脱钩”还是“围堵”,只要中国自己不犯再次走向封闭老路这个颠覆性错误,美国已经没有一点可能性。
也就是说,中国需要继续深化开放政策。开放是中国回击美国的最有效手段,因为开放可以分化美国不同的既得利益,开放可以分化美国和其盟友的“统一战线”。美国的资本、军工系统、反华力量等力量的利益是不同的,美国和其盟友的利益是不同的,这种利益差异决定了美国内部对华不会只有一种声音(利益)、美国和其盟友之间对华也不会只有一种声音(利益)。只有中国的开放才能分化这些利益。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在开放和市场规模。这是两个互相强化的要素——越开放,市场规模就越大;市场规模越大,开放能力就越强。在学术界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规模就决定了其市场规模。中产社会和消费社会简直就是同义词。因为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个消费过度的上层社会,而基层社会往往消费不足,只有中产具有可持续的消费能力。
中国已经有4亿中产。尽管从人口比例上说只有30%左右,但已经是美国的全部人口。并且,中国的中产还在增加。近来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是为了做大做強中产阶层,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简单地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非西方国家,有意愿放弃中国市场。
如果了解了这个道理,就知晓了中国深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在美国(和一些西方盟友)围堵中国的情况下,对等开放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便这样,中国也要对美国和西方实行单边开放。有些人对单边开放不解,认为这是向美国(和西方)示弱、投降,甚至出卖国家利益。不过,这些人既不理解单边开放,更不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具有单边性。
应当指出的是,经验地看,因为各国的自然禀赋、地理条件和制度等要素的不同,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对等开放”,各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实行单边开放政策。但总体上说,历史上,大英帝国在大多数领域是实行单边开放政策的,“即使你不向我开放,我也向你开放”;而美国则是实行对等开放的,“只有你向我开放了,我才向你开放”。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美国强调的是“对等”原则,在实践上,在很多方面,美国甚至比英国更加单边开放。美国所特有的优势使得其有巨大的能力实践单边开放,尤其表现在人才方面。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发展优势向全世界的人才敞开大门。
现在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在一些领域实行单边开放政策。这不是说,我们放弃对等开放政策,转向单边开放,而是说在一些我们需要的领域实行单边开放政策。当然,很多经贸协定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或者暂时搁浅的中欧投资协议都不是单边的,而是对等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很大程度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从单边开放中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实行“请进来”政策,主动邀请外国资本进来。然后90年代我们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接轨”政策,主动修改了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与国际规则对接。90年代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很多方面都是单边开放的。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在美的企业制造困难,甚至驱逐中国企业,但中国没有对等反击,没有像美国那样驱逐美国在华企业,这也是单边开放。
说到底,单边开放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即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
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国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国际社会层面,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世界局势感到深刻的担忧。而全面实现现代化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西方一些人说我们现在是“马基雅维利时刻”,就是说,中国为了达到主导世界体系这一目标,什么手段都会采用。这自然是对中国的污蔑和妖魔化,因为中国不是美国或者苏联,从来就没有想要主导世界。但人们忘记了,马基雅维利主义背后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对人和事物没有任何幻想。
要在日益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我们需要这种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那些过度民粹或者民族色彩的愤怒与仇恨发泄至多是一种“理性”的道德或者价值表演。如果控制不好,过度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会和恶化的国际环境日益强化则最终可能中断中国的现代化。
(摘自“大湾区评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