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洁
一大早,陈林根就来到上海金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这家合作社成立不足一年,销售量却逐渐攀升。基地负责人金建林告诉记者,这些多亏了陈林根的帮助。
金建林并不是唯一得到陈林根帮助的农户。这两年,联中蘑菇因其过硬的品质、清香的口感逐渐成为金山的特色农产品,走进了大小商超,也进入不少市民的厨房。而联中蘑菇的“缔造者”就是刚刚被评为金山工匠的陈林根,他也被周边农户亲切地称为“蘑菇大王”。陈林根不忘带动廊下周边农户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本着“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陈林根与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一起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食用菌的产业化,以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食用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陈林根是浙江嘉善人,高中毕业后就开始“闯”社会,做起了养猪、收猪的生意,甚至还开了一家养猪场。他曾在烈日下光着膀子,从货船上背起七八十公斤的猪往岸上扛,猪粪沾在身上也毫不顾忌。
2000年起,积累了一定资本的陈林根先后开了一家水泥制品厂、一家五金机械厂。在事业逐渐发展壮大时,他把目光投向了农业。“国家惠农政策很多,我的家乡嘉善姚庄的蘑菇也是全国有名的,我就想到了种蘑菇。”
2010年,陈林根看准金山的农业发展势头,在廊下正式创建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进行传统蘑菇种植。
2011年,陈林根每天守着他的传统蘑菇种植大棚,但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他渐渐觉得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跟不上市场。“蘑菇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10到18度的温度之间才可以生长,每年只有春秋两季可以种植。产量少不说,而且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无法进大型商场。”陈林根说。最让他头疼的是工人的人身安全。“传统的种植方法,工人需要爬在毛竹上进行采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改变也发生在2011年。陈林根受邀到北京通州参加全国食用菌技术座谈会,专家展示的荷兰规模化蘑菇生产技术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规模化的厂房、电子信息化技术控制的恒温蘑菇房,安全的采菇移动电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无一不打动他。
座谈会后,陈林根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2012年陈林根前往荷兰取经。2014年5月,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现代化的蘑菇厂房终于建起来了,这也是上海市首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让陈根林自豪的是,“蘑菇工厂”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技术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主要设备从荷兰引进,菇房采用电子化精细设备,可以控制房间温度、湿度、光照。“以前,一年只种一茬蘑菇,但现在每30天就可以采收三茬,年产量是传统种植的15倍。投产以来,产值达1500多万元。”陈林根高兴地说。
陈林根被合作社周边的百姓称为长三角地区的“蘑菇大王”。2018年,合作社日产鲜菇20多吨,约占上海市生产总量的90%。伴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合作社成为长三角地区栽培规模最大,产、供、销渠道最完善的智能化双孢蘑菇栽培基地,并跻身全国蘑菇种植合作社前列。近年来,陈林根加大进行双孢蘑菇产业升级,创办了蚂蚁蘑菇学院,线上线下推广食用菌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