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助力“三农”工作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2021-12-16 03:57罗四昭
山西农经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农党组织党员

□罗四昭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东川区地处云贵高原北部,由于历史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原因,一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较落后,是昆明市辖区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区,区内拥有众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贫困覆盖面较广。

面对这一深度贫困的难题,东川区政府在各项脱贫工作中,遵循“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扶贫思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发动全区各级政府和党组织的力量,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三农”工作向贫困发起总攻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在这一过程中,东川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力量,主要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点。

1 以党建为引领,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助力解决农民贫困问题

东川区党委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贯彻党领导一切的工作原则,全面协调各类扶贫主体参与扶贫工作,使各扶贫主体的扶贫政策与措施符合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起到精准施策的作用。

1.1 党组织建设与易地搬迁“挪穷窝”同步进行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东川区境内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的地方无法实现脱贫致富,因此对30 000 多名群众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

在易地搬迁扶贫项目中,东川区党委围绕把支部建在楼栋的工作路线,建设扶贫搬迁点的组织架构。在移民新区建立党工委,领导社区里的党委;在社区楼栋建立楼栋党支部,并设立楼层党小组;在移民新区建立为民服务中心,让党员干部与群众代表结对,面对面为搬迁群众解决好社保、教育、就业以及医疗等实际问题。

1.2 党组织护航产业扶贫,助力“拔穷根”

1.2.1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根据东川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具体需要,东川区党委探索出了“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激活了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大程度释放了广大农民的发展动力,摆脱了过去以土地资源为资本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1.2.2 增强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建设

区党委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组织力,协调帮助各村整合扶贫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由村党组书记作为村集体经济的负责人,帮助贫困户与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分成机制,最大程度保障贫困户的收入。

1.2.3 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

区党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号召力,帮助创建绿色农产品品牌,进行消费扶贫,充分利用市级扶贫机关和东川区外“流动党支部”等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面,进一步帮助群众对接有需求且有购买意向的外地企业[2]。

1.3 党组织牵线务工就业,助力“换穷业”

1.3.1 建立健全就业政策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在就业扶贫上,东川区设立就业人员信息服务窗口,通过劳务公司有效对接用工企业,开展多种就业服务,制定多种形式的就业决策,精准帮助劳务人员找到适合的工作,用政策保障就业。

1.3.2 建立就业基地

依靠网络信息技术,通过流动党员支部、党组互助小组等平台,建立精准帮助农村务工人员实现有效就业创业的基地,例如在昆明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等。

1.3.3 增强就业培训

增强创新培训,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用工信息对就业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使务工人员实现有效就业。

2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在脱贫攻坚即将完美收官之际,东川区党委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工作同步发展。

2.1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

东川区党委根据中央党建思想,进行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贯彻相关精神,全面加强思想作风教育,严格自查自纠,提升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2.2 提高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中的覆盖面

面对新发展环境下出现的生产基地、合作社、企业等主体,东川区党委把基层党组织建在其中,不断推进农村新发展环境中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扎根在新农村的各个领域中,与群众紧密相联,把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融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中[3]。

2.3 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中的阵地建设

东川区党委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中的阵地建设,共筹集资金1.52 亿元,投入建成了506 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立69 个村级党组活动中心。在每个行政村和社区内建立“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并设立党员活动室,开设“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党课,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使群众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脱贫攻坚。

2.4 加强基层组织制度规范化建设

面对以前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组织涣散、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东川区党委进行分类指导建设。一方面,不断整顿比较涣散的党组织,加强了组织制度的规范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等活动,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其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脱贫致富的决心。

为了使乡村振兴更有驱动力,创建成立了由包村干部、村组干部、乡贤人士、后备人才等人员组成的村、组两级乡村振兴先锋委员会,实行联席会议机制,整合乡村各方力量与资源。

3 农业农村局党组精准发力,助力发展现代科学农业

在脱贫攻坚中,农业缺乏产业化生产,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很多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开发不合理等问题。东川区党委始终把坚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道路放在首要位置,用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规划产业转型发展的道路,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4]。

3.1 加强党组织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心系农业,汗洒大地”

东川区党委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积极进行理论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强化全区党员谋划促进农业发展的意识。

3.2 坚持理伦联系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

东川区农业农村局事业第一党支部在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党建活动,支部党员带头走进农村田间地头,把广大农村田间地头当作学习和讲解农业科学知识的教室,在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发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把科技带到田地间,解答种植户的难题,为群众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科学指导,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例如支部在东川区小江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学理论,强素质”主题,对示范园区进行观摩学习,了解示范园区内的智慧农业,使所学理伦知识与实践工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3.3 抓项目、促发展,用科技驱动保障农业生产

3.3.1 用现代科学农业知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为了助力农业生产,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安全,东川区党委成立了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党员团队,分别开展有关经济作物技术、种子监管及咨询、粮食作物技术等工作。

这些团队用专业的科技知识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例如种子监管及咨询党员服务团队对种子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对市场上的种子进行专业检查,解答种植中关于种子问题的咨询,确保种植户种植优质的种子[5]。

3.3.2 用现代科技设备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

东川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向农机合作社人员推广农机装备并进行农机使用技术培训服务,帮助农户了解和使用新农机,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为农户实现增收贡献力量。例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事业第一党支部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调研的基础上,于春耕复工复产期间,在全区内大范围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使东川区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用现代科技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收入。

3.3.3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推进“清洁田园、科学用药”发展理念

面对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农田垃圾污染和农药污染等问题,东川区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业务,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坚持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围绕党中央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有关决策精神,切实保护好农业生态安全。

为了使这种绿色发展观念深入基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把“主题党日”开在农田间。例如把“清洁田园、科学用药”的发展理念带到汤丹镇洒海村,开展一系列活动,活动不仅清理了田间垃圾,对农村农田的面源污染进行了全面治理,还教授农户有关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

这一活动不仅保障了田园清洁,使每一个党员都体验到了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更为当地群众作出榜样,提高了当地群众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认识,提升了群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农业环保行为,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6]。

3.3.4 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先锋队既抓农业技术指导又抓疫情防控

东川区党委一直把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到基层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例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党员先锋服务一分队到大寨村和小江沿岸的巨菌草种植区,对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还对现场群众宣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通过现场技术指导,不仅提升了种植户的种植技术,还使党群关系更密切,履行了基层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4 结束语

在贫困人口即将实现全面脱贫的阶段,广大农村地区面临持续发展的问题。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探索与创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调整工作重点,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寻找符合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党建新模式。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习近平

猜你喜欢
三农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党员之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