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协新 王文雁 乔 羽 曹绪勇
(1.宜都市气象局 湖北宜都 443300;2.宜都市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中心 湖北宜都 443300;3.宜都市果茶服务推广中心 湖北宜都 443300)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长江和清江交汇处的南岸,是古老的江南名优茶产区,截止2020年底,茶叶栽培面积达8667hm2,产量达到1.95万t,产值约6亿元,是全市农业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国百强茶叶生产大县。
云台观茶场是宜都市三山农贸有限公司的一个茶叶种植专业农场,地处武陵山余脉的东延伸段,在松木坪镇海拔899m的云台山南坡,连片茶园面积53hm2。茶园多为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的种子直播茶园,树龄50年左右;2010年前后曾经分批半台刈修剪改造过一次,现为正常采摘茶园。因该场茶园地处云台山的中上部,并与山下农户有树林间隔形成的天然屏障,2001年该场通过国内相关机构的认证,不施用农药和化肥,有机茶生产从未间断。
2021年6月3日,云台观茶园发现有小块茶树枯死现象;6月10日,宜都市农业农村局派果茶服务推广中心茶叶专家会同市气象部门专家组成联合专家调查组实地踏勘;7月8日再复查现场。经过综合分析,认为云台观茶场的急性萎蔫枯死茶树是由雷击造成的。现将茶园雷击典型症状和诊断方法整理报告如下。
2021年6月3日,云台观茶场孔令华副场长巡山时发现茶园中有一块面积约5m2的茶树发生了萎蔫枯死现象(图1)。经6月10日联合专家调查组现场观测,发生枯死的茶树在该茶园偏下部位,离云台山顶直线距离约800m,距下部树林约40m;该茶园在山脊处,地势空旷,不渍水;土质为黄棕壤,内含石头较多;经测量,枯死点茶园海拔高度为734m,经纬度分别为30.1606°N和111.4211°E。枯死茶园下方约40m原为铁矿区,2000年左右还在大规模开采。
图1 枯死茶园远景
枯死茶园包括两行(垄)茶树和两行间的杂草,椭园形,长×短径分别360 cm×310 cm。两行茶树之间的杂草枯死之后,又有部分小草从土壤中萌芽生长出来,以此为中心的5 m2内茶树叶片脱落,小枝枯死,主枝失水明显;而在此中心外围,茶叶枯焦,仍存留树冠,小枝也未完全枯死;观察枯死茶园的东北下坡方向茶树蓬冠上,有部分茶叶出现萎蔫发黄状况,最远离中心点距离约6 m,其它方向茶叶生长正常(图2)。据茶场人员反映,茶园枯死状况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现面积与最初发现时的面积扩大了近1倍。
图2 枯死茶园近景
7月8日再次观察,最先发现的雷击点中心5 m2内的茶树已经连根全部枯死;外围症状扩大的茶树小枝叶枯死脱落,大枝及主杆尚青,有可能萌芽新枝,其余原发黄萎蔫的茶树已基本恢复正常。
据孔场长介绍,他在云台观茶场先后工作30余年,曾多次发现在夏秋季节发生不明原因的小块茶园急性萎蔫枯死现象,但因面积不大、损失不多,加上一段时间后有的还能自动恢复,就未作深究;茶场还曾经多次发生雷击房屋山墙、树木的事件。因这次发现枯死茶树前一个月内,阴雨日多,并发生过几次雷雨天气过程,加上往年发生过的雷击现象,因此初步判断这次茶树枯死为雷击造成。
经访问茶场生产管理人员,枯死茶树可排除喷施除草剂等人为活动造成;仔细查看周边茶树,也未发现可致茶树死亡和落叶的病虫草危害。查阅气象信息资料,在这次发现枯死茶树前的5月14~15日,当地曾经发生过雷雨交加的天气过程。
该场茶园集中连片在云台山的南面山坡,海拔较高,地势空旷,且北面山坡陡峭,易形成强对流云;加上茶园地下富含大量铁矿,有易产生雷击的客观条件[1]。根据湖北雷电监测网数据,2021年5月14日宜都境内出现闪电700次,但雷击点与现场的经纬度不吻合;5月15日宜都境内出现闪电1221次,其中1时16分44秒出现在30.16°N、111.42°E,雷电强度为11.05 kA/μs的负闪电,雷击地点与实测点吻合;雷击点附近气象观测站(六里冲30.17°N、111.43°E)前6 h有20.3 mm的降水。茶叶枯死点为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与汇水方向一致,符合雷击低矮作物造成近圆形危害面的特征;四周茶叶短期还会继续萎蔫,且以下坡方向发展最远,也与雷击放电向四周和电阻小的方向多、造成伤根现象相符[2],这种萎蔫是因部分根系受损吸收能力变弱造成的,但程度较轻,一般均可自行恢复正常。
专家组综合分析认为,该茶园枯死现象是在降雨过程中(或者以后)遭遇雷击天气过程造成的。
茶树等低矮农作物遭遇雷击灾害较少发生,目前尚无良好的预防措施。对易发生雷击的区域,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野外劳作人员的防雷知识普及,了解、熟悉、遵守雷暴天气户外防雷规则,避免发生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发生[3]。
茶园雷击灾害发生后,对整株完全枯死的茶树,应及时挖除枯死植株,并清理1 m深以内的乱石,施肥改良土壤后,再采取补种(植)同一品种的措施;加强培育管护,尽快恢复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