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区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系统建设和养殖试验

2021-12-16 08:01:40林丹
水产养殖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程化增氧鱼苗

林丹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 福州 350003)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结合了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优点,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提升为“圈养”模式,使养殖鱼类在溶氧较高的流水中生长,并通过粪污收集和外塘净化,确保了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符合绿色健康养殖的要求。福建省自2015年开始引进该模式,先后在福州、三明、南平、龙岩、漳州等设区市开展示范,截至目前推广流水槽107条,覆盖池塘面积达744 372 m2,增产增效作用明显,深受养殖户欢迎。现以福州市闽清示范点为例,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系统建设和养殖试验进行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闽清县坂东镇前埔村梅溪边上,由2口相邻池塘组成。池塘呈菱形状,东西朝向,面积18 609.3 m2,水深2~3 m,底质为泥沙地,不漏水。水源由梅溪汇入,水质良好无污染,上游设进水口,下游设排水口,进排水方便。

1.2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建设

1.2.1 池塘改造 2018年4月开始改造池塘,挖除池塘之间的塘埂,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加宽加固池塘周边塘埂。

1.2.2 流水槽建设 在挖除池埂的位置用钩机整平夯实,整理建设平台800 m2,平台铺设15 cm碎石垫层;垫层上再浇筑钢筋混凝土20 cm(Φ8@150圆筋纵横)。该试验设计建设5条标准规格并联砖混结构流水槽,具体布局见图1,图2。养殖区长22 m,宽5 m;推水区宽2.5 m,深2.5 m;集污区宽2 m,深3.2 m,底部呈倒梯形(下边长1.5 m,高0.5 m);粪污沉淀池长2.5 m。

图1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设计示意

图2 建成使用的池塘循环流水系统

1.2.3 配套设备 包括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底增氧设备、吸污设备、水质在线监控设备、自动称量转运起吊行车等。

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主体为不锈钢框架(长5.0 m×宽1.2 m×高1.8 m)、纳米管曝气盘和铝制导流板(倾斜角度为45°)。设备整体固定在推水区(曝气盘在正常水位以下80 cm处),由2台罗茨鼓风机(7.5 kW)集中轮换供气。

底增氧设备:由2台(轮换1台)罗茨鼓风机(7.5 kW)、PVC主支连接管、微孔增氧管组成,微孔增氧管布设在流水槽底部两侧。另安装1台柴油鼓风机(5.87 kW),在停电和发电机故障等极端情况下使用。

吸污设备:由双轨、水平移动行车、吸污泵(5.5 kW)和排污渠组成,安装在集污区,排污渠延伸至沉淀池。

自动投饵机:在养殖区进水口一端安装自动投饵机(装载量50 kg),在投料口加装罩子,调整投射范围。

导流装置:沿着最里面的流水槽墙体设置网布作为导流堤,同时在外塘安装推水增氧装置,驱动水体循环。

水质在线监测控制设备:由主机和有线探头组成,主机连接手机水质在线监测app,探头分置在每条流水槽前端,实时监测溶解氧、水温等水质指标。

自动称量转运起吊行车:由支架、单轨、行车、吊框组成,安装在养殖区上游,整体高4.3 m,起吊质量1 000 kg。

1.3 鱼苗放养

鱼苗分3次放养,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流水槽内鱼苗放养情况

流水槽在鱼苗放养前10 d加水浸泡,使槽内面长满菌藻膜,防止鱼苗擦伤,同时在拦鱼栅后插入防撞网,避免鱼苗顶水受伤。鱼苗(草鱼苗已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用水车增氧运输,到达后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15~20 min投放。放苗后,每条流水槽泼洒姜500 g抗应激和聚维酮碘500 g消炎,开启底增氧设备进行增氧。一周后,推水增氧设备开启并调至低流速,鱼苗无顶水现象且达到正常投喂水平后逐步提高流速。

1.4 养殖管理

1.4.1 饲料投喂 草鱼选择膨化配合饲料,前期鱼种饲料粗蛋白含量33%,中后期成鱼饲料粗蛋白含量28%;翘嘴鲌选择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蛋白含量≥42%)。草鱼苗入槽2~3 d后,开始少量投喂驯化,7 d就能形成集群抢食;翘嘴鲌鱼苗抢食较弱,开展驯化时需保持暗光环境,在槽体上方1 m处加盖一层透光率90%的遮阳网。前期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后期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1.5%~2.0%。投喂量视天气、溶解氧、鱼摄食等情况,灵活调整。

1.4.2 水质调节 在外塘设置生物浮床,夏秋季节种植空心菜,冬春种植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占养殖水面的10%。2018年10月在外塘放养规格为17 g/尾的鲢2 000尾和规格为17 g/尾的鳙1 000尾。养殖期间维持水位2 m,水稻生长季节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其他时间基本不换水,只加注蒸发和渗漏的水。

每天投喂饲料2 h后,吸污2~3次至粪污沉淀池。池中的污水用水泵抽取至附近稻田和菜地作为液肥回收利用。养殖过程中,水质在线监测系统ρ(溶解氧)>3 mg/L;养殖中后期,水槽载鱼量较大,ρ(溶解氧)有时低于3 mg/L,可在推水增氧前加装2台功率1.5 kW涌浪机,保证溶解氧充足。

1.4.3 日常管理 每天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及时捞除在拦鱼栅、防撞网处附着的树枝等杂物,发现损毁马上更替;暴雨、大风等异常天气要防止停电事故发生。每天用抄网检查集污池底部的粪便收集情况,及时用吸污泵吸出,以免漏溢出集污池而污染水质。随着养殖鱼类生长和规格增加,逐步提高推流速度;随时关注溶解氧变化,增减底增氧机及涌浪机;及时捞出病死鱼,做好饲料投喂、用药、死亡等日常记录。每15~30 d打样1次,抽查鱼类生长情况,测算存塘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饵量。

1.4.4 病害防治 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定量投喂,防止投喂过量。鱼类定期伴饲料内服微生态制剂、维生素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观察鱼群摄食和活动情况,出现“炸锅”情形时,检查鱼体表和鳃部的锚头蚤寄生情况,并用相应药物治疗;发现病鱼要及时捞出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每隔半个月泼洒戊二醛或苯扎溴铵对养殖区消毒。

2 结果

2.1 收获情况

截至2020年6月,试验共收获草鱼和翘嘴鲌112 825 kg,折成池塘平均每667 m2产4 043.91 kg(外塘未收获不计)。养殖过程中,草鱼苗出现了损伤与应激,发生了烂鳃腐皮等病害。2019年3—4月,水温13~14℃,养殖草鱼摄食旺盛,过量投喂,草鱼出现严重的肝胆综合征,死亡约10 000 kg,造成了严重损失。

草鱼成鱼出售时间2020年4月—5月,养殖时间18~20个月,平均商品规格达到1 589 g/尾。4条流水槽产草鱼92 174 kg,平均每条流水槽产23 043.5 kg,平均成活率38.82%,平均饵料系数2.06。翘嘴鲌成鱼于2021年6月开始出售,截至2021年8月出售完毕,养殖时间31个月,平均商品规格达到912 g/尾,产翘嘴鲌20 651 kg,饵料系数1.92,成活率90.20%。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养殖收获情况

2.2 效益分析

均摊成本包括电费12.6万元,渔药5.17万元,人力成本12.6万元,池塘租赁9.3万元,合计39.67万元。4条槽草鱼养殖成本合计109.25万元,出售单价13.0~14.8元/kg,产值131.80万元,利润22.55万元,平均产值32.95万元/槽,平均利润5.64万元/槽;1条槽翘嘴鲌养殖成本47.56万元,出售单价38元/kg,产值78.47万元,利润30.91万元。养殖成本和收益具体见表3。

表3 养殖成本和收益情况 万元

3 讨论

3.1 系统建设

系统建成后测量前端推水流速低于0.4 m/s,影响了集污效率。原因可能是系统配备的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为1台罗茨鼓风机(7.5 kW)集中供气,动力不足。在水槽的远端加装了1台3.45 kW漩涡鼓风机后,推水流速达到0.5~0.7 m/s,集污效率明显提高。水槽系统设计安装的水质在线监测探头分置在每条流水槽前端,探头设置在前端,不能真实反映槽内全部水体溶解氧状况。养殖中后期将探头全部置于流水槽末端,且在推水增氧前端加装2台叶轮式增氧机(1.5 kW/台),推水增氧+底增氧+叶轮增氧机的组合,可以满足中后期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

试验点流水槽占池塘面积3%,超出一般占比1.5%~2.0%的设计要求,外塘净化压力较大。养殖期间除了充分利用集污系统收集粪污,还将池塘水排入周边稻田进行异位净化,定期换水,保证了水质长期稳定。

试验点安装了自动称量转运起吊行车,平均起获鱼1 000 kg,用工3个,用时20 min,对比未安装自动称量转运起吊行车的池塘循环流水试验点,效率提高70%以上,省工时50%以上。

3.2 养殖技术

草鱼作为池塘循环流水模式鱼,多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初学者选用的品种。本养殖试验从养殖产量和效益看,总体是成功的。试验放苗密度过大,放苗规格过小,养殖前期发生病害损失,养殖周期偏长,饵料系数偏大,流水槽的生产优势未充分发挥。从生长情况看,草鱼宜投放0.25 kg/尾以上规格鱼种,养殖5~8个月即可达到商品规格,能够缩短养殖周期。可用一部分流水槽专门培育大规格鱼种,或在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周边配套鱼种培育池塘,提高养殖效率。

翘嘴鲌首次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试验养殖,摄食驯化不理想。加盖的遮阳网未达到促进集群摄食的效果,翘嘴鲌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远高于福建的池塘养殖成本,虽然产出的商品鱼品质较高,但在养殖户缺乏营销能力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建议在养殖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调整养殖品种,养殖单价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鱼类,区别于草鱼等传统养殖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工程化增氧鱼苗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计测技术(2021年2期)2021-07-22 09:16:56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煤气与热力(2021年2期)2021-03-19 08:55:58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1:52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乡村科技(2016年12期)2016-02-19 07:56:05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中国塑料(2015年3期)2015-11-27 03:41:42
富士特GS40高速增氧变频耕水机
现代农机(2015年6期)2015-04-13 05:43:09
谨防购买鱼苗计数中的骗术
农村百事通(2014年8期)2014-08-15 03: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