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存军
(萧县国有林场,安徽 萧县 235200)
夏季受热岛效应影响,导致城市普遍存在高温问题,对于气候、动植物生存环境及人体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通过实施生态环境改善与修复工程,选取城市公共区域、开放空间引进并种植乔木类树种,能借助高大树冠和繁茂枝叶削弱、分散阳光的自然辐射,借助园林树木的绿色视觉效果赋予人们凉爽的感官体验。夏季通过园林树木树冠遮阴,减少热辐射,以降低气温;冬季树木可以阻碍空气流动,减少散热,树冠反射地面辐射,使得气温比空旷处高。遮阴降温效果较好的园林树木有银杏、刺槐、悬铃木、枫杨等。将园林树木种植于城市公园等区域,还能产生一定的对流微风,给市民带来舒适的观赏、游玩体验[1]。此外,园林树木能改善小环境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减慢水分散失速度;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例如,夏季日间一株中等体型的阔叶杨树可向外部产生约25 kg的自然蒸腾水分,由根系吸收运输至枝叶的水分中有95%用于杨树的蒸腾作用,可保持树温不变、水分充足;种植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木本植物群落,可将土壤相对湿度提升7%~8%,能有效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强土壤保湿效果,发挥气候调节作用[2]。
园林中许多树木的花、叶子均可以直接吸收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有毒和放射性物质,经分解后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例如,银桦、悬铃木等吸氯能力较强,垂柳、臭椿、悬铃木、女贞和刺槐等吸硫能力较强,泡桐、梧桐、大叶黄杨、女贞和垂柳等吸氟能力较强。一些树冠茂密、叶片粗糙或有多毛的树种,具有较强的阻微尘能力。例如,榆树、朴树、重阳木等阻滞微尘能力极强。树木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释放氧气[3]。许多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如侧柏、雪松、大叶黄杨、合欢、刺槐、槐、茉莉、垂柳和臭椿等,不仅有杀菌作用,对昆虫也有影响。在当前全球二氧化碳超量排放而引起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树木对净化大气、提高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噪声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当建筑区域范围内噪声超过70 dB时,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在小区绿地及道路两侧种植园林树木或修建垂直植物墙(见图1),如雪松、水杉、圆柏、龙珀、柏木、悬铃木和樟树等,能在一定限度上阻抗、隔绝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及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从而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图1 垂直植物墙示意图
园林树木在防止地表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树种包含杨树、柳树、马尾松及圆柏等[4]。例如,我国营造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见图2)、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在保护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2 三北防护林
当前,城市绿地植被资源在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植被碳汇计算结果可知,对于胸径10~20 cm的树木,其中落叶阔叶乔木的年碳汇量达到82.53 kg/棵,常绿阔叶乔木的年碳汇量为68.93 kg/棵,常绿针叶乔木的年碳汇量为56.69 kg/棵,常绿棕榈树的年碳汇量为6.80 kg/棵。基于造林成本法进行园林树木固碳效益的估算,以落叶阔叶乔木为代表的树木每年每棵可创造20.75元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结合不同树种的碳汇价值进行科学搭配,如选取二球悬铃木、柿树、香樟、广玉兰等大乔木以及桂花、石楠、红枫等小乔木作为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基调树种,更好地发挥树木的生态价值。
一些园林树木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种植梨、木瓜、石榴等树种,其果实可供城乡居民鲜食或食品加工;种植白兰花、柠檬桉、月季、鸡蛋花及薰衣草等,可提取其中的芳香油进行深加工;油茶、核桃、山核桃、红花油茶、油棕、油橄揽、文冠果、乌桕、油桐和山桐子等,种子可用于榨油;种植银杏、琵琶、接骨木等,能发挥出一定的药用价值[5]。实际选择园林树种时,应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与开发树木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园林树木的生产作用与生态效益,充分利用其副产物,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
园林树木普遍具有造景功能,如西湖种植的垂柳、九寨沟彩池种植的红叶树、北方地区种植的松树等树种均能与当地城市环境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常见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类如表1所示。实际选择树种时,需综合考虑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芳香等因素,并综合运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配植方式,实现个体美与群体美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树木的观赏价值。受园林树木品种、形态、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城市的园林景观具有显著差异,需要结合树种特性进行巧妙搭配、布局,与借景、框景、漏景等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相结合,能增强城市空间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发挥园林树木的景观价值与生态效益。
表1 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类
园林中各种树木根据枝条的粗细、长短、数量及各个分枝夹角度的不同,均可以表现出其形态之美。例如,垂柳的细枝,轻盈蜿蜒、摇曳多姿,低垂于水边的碧波之上,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赞美;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油松,伸展着苍枝,其古朴自然的美感引得无数游人为之注目。园林树木的树根同样具有形态美。例如,榕树类的花枝树干具有1根气根,下垂时形状奇特,能给人带来生生不息之感;水杉、落羽杉的膝状呼吸根,凹凸有致,给人以百折不挠的美感;热带树种四数木的高大板根,景观奇壮。
为有效发挥园林树木的造景功能,除了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造景要求进行造型树种的科学选择外,还应注重对植物配植进行精细设计。通常,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风景区等场所,应选择上述场地的中心部位、入口进行造型树种的巧妙配植,以造型树种为核心、周围搭配球类苗木起到衬托作用,外侧选用藤本、地被植物营造有限空间内的层次感,有效强化整体景观的视觉冲击效果与艺术欣赏价值(见图3)。同时,在造型树种的选用上,需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统一。例如,在城市道路分车带、绿化带等部位,可选用球类树木、云片造型树木进行配植,在吸引眼球的同时避免影响行车与行人视线;在城市公园、街心广场等位置,可选用大规格精品树种进行造型设计,或选取小规模树种进行成片配植,借此发挥分割空间、引导交通流线等功能。此外,可选取公共绿地等场地范围较大区域,打造不同造型树种的专题观赏园,借此营造城市特有景观,充分发挥园林树木在城市建设中的贡献作用。
图3 居民小区园木景观示意图
树木的颜色之美在整个园林中最为引人注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1 叶。叶是园林树木中最直观、显示时间最长久的景致类型。在园林绿化中常选用黄栌、红叶李、红花继木、密冠卫矛等彩叶类植物,其色彩可随树种不同或所处环境与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彩叶植物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能依托丰富构图、多变色彩与不同季相特征增添城市景观亮点,改善城市绿化效果。
3.2.2 花。花是园林中色彩丰富的受人们喜爱的园林景观之一,也是园林中最受重视的一类园林材料。多种花卉植物在城市园林中常被用来作为主景,或孤植,或群植,甚至建立各种专类园,以供人们欣赏。
3.2.3 果。果实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树种的果实具有丰、大、奇等特点,颜色呈现出红、黄、紫等多种色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有些树种的果实在树上久悬不落,配以美艳色彩,与花具有同样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合理地配植一些观赏型果树,果实盈枝,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感受。尤其在秋季,园林中的花卉逐渐减少,树叶逐渐枯萎凋落,若搭配一些果树,则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美。
3.2.4 树皮及干枝色。一些树种的树皮也具有一定的色彩美感,在园林中颇具观赏价值。若将其成片栽植,或与其他园林景致搭配栽植,互相映趣,则具有特殊的色彩美。例如,白桦、柠檬桉树皮光净洁白,紫薇树皮细腻光滑,均能给人们带来清新亮丽的印象,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白皮松、悬铃木、木瓜、榔榆及青檀等的树皮成片剥落,显得斑驳可爱;老槐树、老核桃、老栎树的沟裂树皮,给人以雄劲沧桑之美感;大腹便便的佛肚竹、圈圈叶痕的椰子树,则使人感受到南国的风格情调之美。
在当前城市建设工作中,园林景观通常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心理,对造景环节园林树木的选择与搭配设计提出更高要求[6]。从文化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城市不同区域及其环境氛围进行树种选择。例如,在临近医院、政府机关单位等区域,宜选择油松、中山杉、雪松等常绿或半常绿树木进行种植,确认整体环境的基调,并配植绿篱等,营造庄重、宁静的环境氛围;在街头绿地、城市公园等区域,宜选取马尾松、圆柏类树种进行种植,搭配花灌木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营造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在城市街道两侧、道路分车带等区域,宜选取白皮松、石楠树等树种进行种植,并与草坪、灌木、花卉等植物相搭配,借此在保证基调树四季常青的同时增强景观的多变性,起到丰富视觉效果、突出城市特色的作用[7]。
从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视角出发,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运用梅兰竹菊等植物作为景观元素,使得园林植物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节,在园林景观布置上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教育与美育价值。以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为例,通过运用造型艺术与色彩艺术将园林树种的形态与季相进行巧妙搭配,可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彰显出“大一统”与“和”的文化内涵;在园林布局设计上,通过沿中轴线进行乔木、灌木等树种的连续对称布置,凸显出儒家文化“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理念,进一步呈现城市园林景观的中和之美,给人以视觉、心理层面的深层文化体验,丰富城市建设内涵[8]。
园林树木在各类型园林绿地及风景区中起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各种园林树木,如乔木、灌木、藤木或地被植物,经过精心选择、巧妙配植,都能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和生产经济副产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