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瑞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收官年,乡村振兴将拉开农村深化改革事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序幕。如何精准施策将二者有效无缝衔接形成内外循环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是考验各级政府部门决策与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议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 400亿元,带动了550万户农民受益;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 700亿元,带动了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举办首届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数万名市民和游客体验了乡村农耕休闲旅游的特色,由此拉开乡村振兴序幕。广西利用自然山川地貌景观,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农耕、休闲、旅游有机融合,加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村民脱贫攻坚。
2017—2019年,广西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期许后来居上赶超其他领先省份。据统计,2017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2.1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4%;乡村旅游消费约1 405.80亿元,同比增长约29%。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1%;乡村旅游消费约2 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2019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8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6%;乡村旅游消费约2 766.0亿元,同比增长约34%。2020年前三季度,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1.78亿人次,约占全区游客量的43%;乡村旅游消费约1 173.48亿元,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60.6%(见表1)。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广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消费两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目前,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文旅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1]。
表1 广西乡村旅游年度指数
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明了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能够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玉林市作为广西的农业大市与粮仓基地,现代化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因此,保留了较完善的传统农业生态、农耕文化和人文景观。因此,各地乡村将以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从精准脱贫过渡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玉林市是广西主要的稻米、水果和家禽生产基地,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稻谷、水果)产地认证面积累计超过18.39万hm2,在广西位列第二[2]。2018年,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77.85亿元,同比增长5.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 984元,位居广西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1.00,小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为玉林市乡村振兴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近年来,玉林市农业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拓展至以农产品粗细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商服务为主等的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能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品种超过40种,这些食用菌经济价值均较高,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4]。例如,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帮助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与致富。2018年,灌南县鲜菇总产量达60万t,实现产值超55亿元,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为当地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务工岗位约2.2万个,从业人员年均工资收入超3.5万元,农民增收约8亿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灌南县农业产业富民的重要途径之一[5]。近几年,灌南县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以多元就业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为升级台阶,形成了现代化循环式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上述事例给玉林市丰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手段带来了启示,通过创建桂东南食用菌乡村振兴休闲农业文创产业园,使玉林市呈现农村收入位居全区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的发展新格局。
2013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908.7万m2,年产量6.64万t,年产值8.37亿元。2016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 360.0万m2,年产量13.83万t,年产值11.47亿元。2017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突破1 400万m2,年产量14.00万t,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2018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 500万m2,年产量15.10万t,年产值13.30亿元。2019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510.60万m2,年产量15.90万t,年产值14.04亿元。玉林市食用菌产业规模扩大、收入倍增表明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玉林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发展中高温食用菌品种。目前玉林市开发出来的食用菌种类有蘑菇、平菇、金福菇、秀珍菇、木耳、猴头菇、杨树菇和鸡腿菇等20多个,供应广西各大小市场和超市,也销售至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远销东盟沿线各成员国。
食用菌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和效益高等特点。玉林市各级农业部门认为,作为特色农业的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脱贫致富作用。玉林市下辖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均将种植食用菌作为助力辖区乡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手段之一。在福绵(食用菌)、北流(木耳)、陆川(平菇)、兴业(双孢蘑菇)等县(区)域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玉林市已发展双孢蘑菇、木耳、秀珍菇、平菇等10多个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分布在北流、兴业、福绵、容县等主产区,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已实现基地化、规模化发展(见表2)。同时,在市级扶贫办统筹监督、县级扶贫办帮扶施策下,各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让农民过上有盼头的生活。2018—2019年,玉林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升至16 348元,已连续4年蝉联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
表2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消除贫穷、繁荣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玉林市旅游资源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独具特色,结合两者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与休闲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娱乐与游览兼备的食用菌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将大有可为[6]。
近年来,玉林市政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一体化发展,为农民群体创建美好的生活、生产环境。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部分乡村除了村容村貌改观较大外,村庄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很多乡村因此摘掉了禁锢已久的贫穷帽子,成为脱贫攻坚有成果、产业发展有规模、美丽新农村建设有高度的示范村。2020年8月20日,玉林市评选出10个乡村振兴的典范村,分别是北流市新圩镇河村、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司马第、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玉州区鹏垌村、兴业县大平山镇江下村下塘坡、玉东新区鹿塘社区、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博白县江宁镇江宁村结菜麓屯、陆川县田龙村竹园屯和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这些村庄皆具有十分鲜明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村屯景观特色,通过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延伸产业链,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村屯行政办公居委会组织、乡贤领头人带领、乡村居民参与,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庄条件将各项产业打造完善,同时改善村庄软、硬件设施,改善村内外环境,达到参观游览标准,将文化创意融入第二、第三产业中,实现“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立体式经营。同时,通过网络营销,玉林市将乡村各种农产品及旅游资源以直观沉浸式的体验,在线上多家短视频平台和移动端App进行传播,形成了几个热门的网红与旅游打卡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追溯玉林市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玉林市由发展传统农业种植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转向发展以加(代)工、提供服务、休闲体验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开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景观园区,经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特色食用菌产业、农耕文化体验、地方民俗文化和乡村手工艺芒编制作等项目,创造出玉林市乡村振兴中特色农业多元化经营、多维化产业升级的休闲农业文创产业园模式。“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出现后,有效连通了农村与城市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了社会财富与文明成果在乡村与城市间的共享与转化,缩小了城乡间甚至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使乡愁、乡韵及乡土成为游客对家乡情感抒发的纽带。
但玉林市辖区县域在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经营上,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单一提高种植产能与扩大销售渠道上,而应将食用菌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平台上延伸发展,形成多维度相互依存、相互循环支撑的“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复合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打造出农村休闲农旅文创产业园的发展格局(见图1)。
图1 复合式产业集群发展关系图
食用菌栽培基地结合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将基础对象设定为农业景观的模式,此类模式中旅游景点不占主导地位,而是以农业景观为基础[7]。目前,玉林市可在较成熟的第一产业基础上,将发展重心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平行式联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中下游的衔接长度并增强衔接韧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增加收入,帮助生活环境较差的乡村早日摘除贫困之帽。
当前,在农旅文化融合背景下,结合食用菌栽培基地资源开发地方民俗、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村产业升级的一种新思路、新路径。调研数据显示,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项目的落实,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促进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8]。玉林市发展农业特色食用菌产业已取得明显效果。如何将现有成果资源进行整合,进军以服务、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领域,是未来玉林市食用菌产业与休闲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发展建议如图2所示。
图2 循环经济乡村多元产业发展关系
玉林市食用菌种植业十分发达,现今已开发出的品种可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但是目前也只是在种植与销售上下功夫,产业单项发展的态势还无法满足大农业、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反观江苏省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栽培基地示范园+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推动了县域美丽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多样性,破解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使该县跃升为富裕样板县。
玉林市打造国家级“五彩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从我国台湾引进“农业+休闲+观光”先进理念打造的“蘑菇部落”种植大棚,是集食用蘑菇种植、蘑菇种收体验、菌种培育研发、观赏蘑菇造景、采摘蔬果、观光游乐和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普示范园区。其是第一个食用菌落地在玉林市的农业休闲示范点,为附近很多农民带来了新业态、新产业的就业机会,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而且使当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其中,玉州区茂林镇鹿塘村社区以“土地入股、农地流转”形式,发展多元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改革中的最大受益者,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在21 500元以上,高于玉林市和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城乡发展鸿沟增大、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供给质量欠佳、粮食保障能力不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亟待提升、农业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充分的现实国情做出的战略判断和政策调整,是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抓手[9]。玉林市各乡镇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观光旅游时,应利用自身农业大市的优势,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历史人文进行全域融合式发展,以“参与、体验”为特色旅游核心内容,结合菌菇特色农业基地开发特色旅游路线,在全市范围内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让城市旅游者感受“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食用菌特色产业+历史名胜景区+自然景观”的多角度旅游体验。
玉林市有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玉林市中农富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已培育大量职业人才从事农业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但是,玉林市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玉林市整体发展。对此,玉林市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研究所、企业合作,将共同培养复合型(农业+特色产业+旅游)人才的计划列入发展规划,鼓励跨学科人员组成专项小组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咨询与技术服务。例如,2019年8月在北流市新圩镇田心村成立的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邀请地方高校及各方专才扎根乡村,不仅负责乡村规划建设,而且对各类人才的聚集及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
各村庄应打造一体化专业运输团队,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从食用菌采收、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贩售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把控,保证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
同时,各个生产企业与县域示范基地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完善整体营销网络,做好品牌注册与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加强与东盟地区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除了将食用菌产品销往该区域外,还可利用中欧铁路专线将产品销往欧洲等地区。激励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参与国内、国外农特产品营销活动与展销会,寻找各种机会开拓产品合作销售渠道。
现代人离不开智能手机,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媒体信息,旅游资讯也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得。玉林市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应借助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推介,培养农村网红,大力发展“网红直播带货”,带动地方农产品销售及推广。同时,玉林市可建立专属互联网App平台,开辟乡村专栏,主打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地方风情、文化民俗、农耕体验、农家美食和食用菌菜谱开发制作等一系列充满乡愁、乡韵的线上项目,定期更新网络视频片段及文章帖子。App平台的开发,可解决长期以来城市人群获得乡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可解决生态农产品从生产端垂直面对消费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乡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需多借助大众传播平台及5G带来的智慧农业发展机会实现科技农村的愿景。
食用菌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和乡村振兴中的角色越发重要。《玉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以特色农业确立市场优势”的战略目标,为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及其在玉林市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未来几年,广西将打造食用菌六大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新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