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阮文珍
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绍兴 312000
在血液病的救护和治疗中,输血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实施科学有效的输血,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1]。传统的输血管理过程人工参与程度高,从开具输血申请单到输血结束整个输血过程中,步骤多、流程复杂,各个环节均有医护人员手工参与,填单、交接、核对、记录以及数据书写均由手工完成,人为因素变化大,且大部分利用手工书写和纸质工具完成和保存,不仅效率低,资料不易保存,而且备血环节和输血过程不能实时监控,输血风险高,环节难以追溯[2]。实施智能输血管理系统能有效优化输血流程,减少人为差错,降低输血风险[3]。绍兴市人民医院从2019年1月起全面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在输血过程中全程实现可追溯化闭环管理,包括开具输血申请、采样、送检、取血、接收血制品、输血过程、血袋回收,规范输血流程,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护理质量。现将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临床输血指征,为异体输血,临床资料完整,于住院期间完成所有输注过程。排除标准:淋巴细胞、干细胞输注;语言交流障碍,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者。选取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前(2018年10-12月)患者81例共输血215次为对照组、应用后(2019年10-12月)患者90例共输血262次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模式执行输血流程,即医生手工开具纸质的输血申请单,在信息化电子医嘱系统里开具输血医嘱及采血医嘱,护士遵医嘱采集血型复查标本或血交叉标本并且打印取血凭证共同送至输血科,输血科拿到取血凭证后确认发血,临床护士手工接收血制品,双人通过纸质核查单核对后进行输血;输血开始时、开始15 min、输血结束15 min,护士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静脉通路情况、调节输血速度,输血护理记录手工录入电子护理病历记录单;输血结束血袋与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送回输血科。
1.2.2观察组
在信息化电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智能输血管理系统,采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执行输血流程。
1.2.2.1 输血申请及血标本采集
医生登录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发出电子输血申请,信息系统自动获取患者输血相关的最新检验结果、血型等导入生成输血申请单,并且同步发送至输血科;输血申请直接导入医嘱系统并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前采血,如需要采血,系统会自动导入采血医嘱;护士确认医嘱,核对打印血检验标签,由两名护士共同到患者床边,用手持终端双人扫描核对,无误后采集血标本复查血型或血交叉标本,通知护工送标本到输血科。
1.2.2.2 取血及血制品交接
评估患者病情可以输血,护士进入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取血模块点击取血,输血科实时接获取血信息。血制品接收:输血科完成配血,确认扫描发血,出库信息自动传输至智能输血管理系统;病房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同步跳出发血信息框,临床护士得到信息,可以提前准备输血前用物、评估输血静脉通路及执行输血前用药;血制品由输血科专人使用专用箱送入病房,双方当面检查血液质量,合格后扫描枪扫描接收,录入接收者工号完成核对,对不属于本科室的血制品直接跳出对话框提示错误,送回输血科。
1.2.2.3 血制品输注及巡视
血制品输注:临床护士通过工号登录手持终端上的智能输血管理系统进行输血核对扫描,双人核对患者输血信息、输血核查表及血袋信息,核对无误后双人持手持终端到患者床旁进行输血,扫描患者腕带、核对患者信息、扫描血袋条形码、扫描两名护士胸牌工号二维码、询问患者血型、完成评估并在床边通过手持终端实时记录,相关输血记录自动导入电子病历护理记录单。输血巡视:输血开始15 min后手持终端跳出提示对话框并发出提示音,提醒护士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调节输血速度,护士用手持终端输入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巡视时间,相关输血记录自动导入电子病历护理记录单。输血结束:输血完毕,使用手持终端上的智能输血管理系统扫描患者腕带及血袋条形码,点击“输血结束”,记录输血结束时间,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24 h。输血结束后15 min提示护士巡视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任何时间段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中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不良反应反馈单全院实时共享,便于查询、统计管理。
1.3.1输血及时率
由固定的2名质量控制成员每日在患者输血期间进行评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血制品在常温室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 min[4],故血制品出库后,临床护士在30 min内为患者开始输注血制品为输血及时。
1.3.2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由固定的2名质量控制成员每日在患者备血操作及输血过程中进行评价。输血不良事件包括血型填写错误、采血相关性错误、取血交接错误、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静脉渗出。
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输血及时率为90.7%(195/215),观察组输血及时率为100.0%(262/262)。观察组输血及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观察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次(%)
传统模式的输血流程中,临床护士无法得知血制品的发送情况。智能输血管理系统能够对输血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输血科发出血制品,病区电脑会及时跳出提醒框并发出提示音,护士接收到发血信息后即可执行输血前准备,如评估患者静脉通路、执行输血前用药,使送血过程与临床护士输血前准备同步进行,血制品到达病房后能够及时输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通过扫描记录输血时间能够督促护士及时为患者输注血制品,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延误,保障输血安全。马靓等[5]的研究也指出其应用的安全输血系统进行输血管理,血液出库后30 min内输注率高于传统模式,为97.5%。本研究结果显示,智能输血管理系统使输血及时率从实施前的90.7%提高到100.0%。
传统模式下输血流程较多采用手工处理,涉及人为因素较多,并且过程缺乏监控,无法及时干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智能输血管理系统通过与电子病历系统端口的对接,完成对患者信息包括输血相关的各项检验数据、血型等的自动获取,避免手工书写血型或录入错误。智能输血管理系统能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前的相关采血,避免重复采血或者遗漏采血,减少差错的发生,缩短备血时间。智能输血管理系统能够用扫描枪识别血制品信息,双方当面扫描并交接,避免取血交接错误延误患者输血。在输血过程中督促护士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巡视,能够及时观察患者输血过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静脉通路、输血不良反应等,为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相关问题提供了保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使用手持终端对采血、送血、取血、输血每一个环节进行核对扫描并且记录,全程实时监控,加强了对患者身份的确认及血制品核对的准确性,督促护士规范行为,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规范了输血流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后各项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