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2-16 09:40傅洪芳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融合术复合体后路

傅洪芳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脊柱科 广东 江门 529100)

在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下,针对各类腰椎疾病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改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临床的应用中逐渐地被推广[1]。此种手术的方式可以在椎间融合以及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后使得腰椎矢状面以及冠状面达到双重稳定,进而使得立体融合可以实现,加强椎间盘的高度,与此同时获取间接的椎间孔减压[2]。但是,脊柱内的固定会造成节段性的僵直,使得腰椎邻近节段的应力增加,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会逐渐地增加,但发生率是不一样的[3-5]。为了有效促进其治疗,减少后路腰椎融合术后ASD 的发生,我院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治疗进行了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2 月—12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 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4 例。参照组男13 例,女11 例,年龄45 ~65 岁,平均年龄(56.0±10.5)岁,病程10 ~24 个月,平均(28.0±10.5)个月;试验组男14 例,女10 例,年龄45 ~65 岁,平均年龄(56.5±10.5)岁,病程10 ~25 个月,平均(28.5±10.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若是发生腰痛,会伴有或者不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和下肢放射痛等的症状,在通过6 个月的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②明确诊断为相应的腰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③年龄45 ~65 岁;④无其他的腰椎疾病和腰椎手术史;⑤手术都是同一个主刀医生完成。排除标准:①存在有腰椎肿瘤、脊柱侧弯、腰椎滑脱以及腰椎感染等疾病;②腰椎存在1 个节段以上的病变;③存在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

1.2 方法

试验组应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患者术前的30 min 给予患者注射用头孢左琳娜(生产厂家: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67),进行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全身麻醉结束后,患者采取俯卧位,腹部要悬空,应用“C”臂透视定位其第4 ~5 腰椎间隙,并做好相应的标记。然后实施消毒和铺巾,将第4 ~5 腰椎间隙作为其中心,行长度在7 cm 的纵向切口,依据顺序将皮肤、深筋膜、皮下组织切开,然后在棘突旁切开相应的腰背筋膜,将棘上韧带保留,使其紧紧贴住骨膜剥离双侧相应的双侧椎旁肌,将第4 腰椎椎板和双侧关节突显露出来。采用“人字脊”的方法将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确定,然后按顺序放置4 枚合适的椎弓根螺钉,最后将连接棒安装。切断4 ~5 腰椎节段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咬骨钳将第4 腰椎下相应的1/2 的棘突咬除,保留其中的1/2,然后依照规范,实施各项的操作。最后,再次使用“C”臂透视见钉棒和自体骨的位置情况,使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伤口,做好止血的操作,完成缝合。注意将引流管放置好,放置1 根,在器械清点结束后,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参照组应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前做好一切的准备,与试验组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实施术中减压时要咬除第4 腰椎节段间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实行全椎板的减压。对于椎间隙处理和自体骨植入的处理方式和试验组一样。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腰椎ASD 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ASD情况包括:影像学退变、症状学退变。(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进行评估并对比。(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情况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腰椎ASD 情况对比

术后10 个月后,试验组ASD 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ASD 情况发生率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视觉评分情况对比(±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2410.76±0.692.90±0.58参照组2410.47±0.583.81±1.54 χ21.57612.7091 P 0.12180.0094

2.3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情况对比(± 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2460.72±4.6920.81±4.60参照组2460.25±3.5825.77±13.54 χ20.39021.6992 P 0.69820.0960

3.讨论

针对后路腰椎融合术后ASD 的发生,目前还没有任何定论[6]。腰椎融合术后脊柱的整体如果要达到相应的活动度和运动负荷,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邻近节段椎间隙产生超出范围的活动,还会使得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压力加强。孙卓然等[7]提出,手术会对于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造成损伤,使得其失去张力带的作用,造成邻近节段的相应活动增强,从而使得ASD 发生。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对术后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有着一定的影响,我院对其进行了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次研究表明: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差异性不大,但是,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ASD 的发生率,特别是相应的头端退变的产生。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0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发生ASD 情况的有6 例(25.00%),其中影像学退变的有5 例(20.83%),症状学退变的有1 例(4.17%);参照组患者发生ASD 情况的有16 例(66.67%),其中影像学退变的有12 例(50.00%),症状学退变的有4 例(16.67%);试验组ASD 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者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术后ASD 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融合术复合体后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3种多糖复合体外抗肿瘤协同增效作用
日本西南部四国增生复合体中的锰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