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鹏
摘 要:铁路通信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条件,轨道电路为铁路信号的重要基础性设备。既有ZPW-2000A使用通信电缆的方式将占用空闲关键信息传输至室内,采用重力继电器GJ的方式与连锁完成通信。本文使用RSSP-I安全通信协议实现了轨道电路与联锁之间的通信,在保障轨道电路与信号联锁之间通信的安全可靠情况下,提高了通道传输质量、传输数据量和传输速度。
关键词:ZPW-2000;轨道电路;联锁;RSSP-I;安全通信协议
1 ZPW-2000A 简介
ZPW-2000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础设备,在行车安全和运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1]。既有ZPW-2000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是在法国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基础上,结合国情,引进吸收基础上技术再开发。
发送器:在区间适用于非电码化、电码化区段信息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供超速防护、自动闭塞、机车信号使用。在车站可使用与非电码化和电码化区段站移频电码化发送,并可作站内移频轨道电路使用[1]。
接收器:用以解调主轨道电路移频信号,控制轨道继电器,另实现了解调对于受电端相连接调谐区短小轨道电路移频信号,配合短小轨道电路条件,将信号送到相邻轨道电路接收器。
衰耗盘:调整主轨道电路和谐调区小轨道电路(正向、反向)。为接收器、发送器提供电源,给出故障报警、轨道状态和正反运行指示[1]。
2 RSSP-I 安全通信协议简介
铁道部制定了《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V1.0]》在2010年制定并发布,广泛应用于铁路轨旁设备之间的通信[2]。
安全通信协议RSSP-I是铁道部科技公司遵循EN50159编制,是铁路信号设备之间安全通信的规范,RSSP-I安全通信协议规定了封闭式传输系统设备间通信的功能结构和协议[2]。时间戳作为RSSP-I协议的主要技术,时间戳计算采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值(LFSR),源标识初始值T(0)= SID,按照通信周期向左移动32位,且若最高位为1时需异或一个时间戳生成多项式作为附加干扰输入,这样保障了时间戳的唯一性。
RSSP-I安全通信协议主要对以下安全威胁进行识别和防护:数据帧重复、数据帧丢失、数据帧插入、数据帧次序混乱、数据帧错误、数据帧传输超时[2]。
RSSP-I采用以下防护技术:序列号、时间戳、超时、源标识SID、反馈报文、双重校验。
参照国标GB/T 24339.2的防护说明,RSSP-I选用了以下防护措施:序列号;时间戳;超时;源标识;反馈报文;双重校验[3]。
为保障行车安全,防护措施的适应性见表1:
RSSP-I安全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三种报文,RSD安全数据, SSE校验请求,SSR校验答复。
安全数据交互原则:接收方实时检查发送方的安全数据帧的时效性, 当数据帧不同步时,触发时序校正机制,发送SSE,接收到SSR校验通过后可认为安全数据有效;接收方与发送方时序同步时,可单方向实时发送安全数据帧,无时序校正触发[3]。
3 基于 RSSP-I 的轨道电路系统
基于RSSP-I轨道电路系统,是针对既有ZPW2000A轨道电路的升级优化,优化了无绝缘轨道电路与CBI联锁通信方式[1],从继电节点型连接方式升级为网络通信方式,采用RSSP-I型安全通信协议。基于RSSP-I的轨道电路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框图中接收器部分为轨道电路系统升级部分,本文将RSSP-I型算法移植到接收器,用于接收器与CBI联锁通信。
选用原有室外设备和室内设备,重新设计室内接收器,选用2取2架构,采集主轨道电压和小轨道电压,采集小轨道检查条件,进行区段占用/空闲判断,将区段信息、自身工作状态、小轨检查条件、电压值等关键信息使用RSSP-I安全算法打包生成网络数据发送至计算机联锁。
改进型接收器新增CPU3芯片,接收CPU1和CPU2串口数据并通过网络LANA/LANB上传至联锁,从网络接收联锁信息并通过串口发送至CPU1/ CPU2。
接收器CPU1/2代码移植了RSSP-I安全通信协议,将区段信息打包生成安全数据并通过CPU3上传至计算机联锁。接收CPU3轉发的联锁数据,并修正参数。
在基于安全协议的接收器中,RSSP-I安全通信协议被分为三层:通信适配层、信息管理层层和安全校验层[3]。
接收器的RSSP-I安全通信协议实现了:支持多设备通信;对接收到的报文进行检查,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实时性、有序性;对安全数据进行编码,对含有安全数据的报文进行解码和验证;提供报文处理反馈信息,提供自动时序校正信息。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轨道电路及RSSP-I安全通信协议算法,使用C语言完成了RSSP-I安全通信协议算法的实现,解决了多路传输及收发端一体的软件代码。
基于RSSP-I安全协议的轨道电路系统实现了传统物理接口到电子接口的升级,通过对既有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改造,使用RSSP-I开放式安全通信协议,将数据安全的传输至连锁设备,极大地降低了联锁的物理硬件接口,减少了轨道继电器的使用,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多样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 李文涛.高速铁路ZPW-2000轨道电路技术发展与成就[J].铁道通信信号,2019,55(S1):49-54.
[2] ALSTON 1999 FSFB/2 Safety Protocol RequirementsSpecification
[3] 郑长宗,刘晓斌,徐登科,等.铁路信号安全协议RSSP的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1,47(1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