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实施困境与策略

2021-12-15 00:20:23卢镭
体育时空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

卢镭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43-01

摘  要  青少年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等近年来引起了我国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借此体教融合政策契机,从多方面、多层次分析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提出有效推进体教融合实施路径以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策略。

关键词  体教融合  青少年  体育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明确了发展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才是基础和重点。进入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重视竞技体育,忽视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充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实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体教融合之路。由于深感体教融合实施面临的三方面困难,故提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三方面建议。

一、整合社会资源为辅,培养专业人才为主

体育教育是我国为了培养优秀体育教师而专门设置的专业,在我国的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其他众多综合性高校中都有设立。但通过调查可知,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均为参加体育统考而录取,这些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也往往难以达到较高的专项水平;而对于大部分有着较高专业水平的运动员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取得进入高校进行学术深造的机会,也就使得现如今体育教师往往存在专業技能水平不高或者文化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不强的现状。

现在许多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利用社会资源,租用校外场地、器材、聘请教练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各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体育教师,特别是要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加大教育类课程知识培养的同时注重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在对未来体育教师加大知识能力输入的同时注重自我能力输出中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培养,做到对于学生严进严出的要求。对于专业队运动员,体育教育专业应降低文化录取要求,对其进入学校后严格要求,不可把某些专业队的戾气带进学校,主要注重文化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如此双管齐下,使两类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借鉴,最终培养出新时代体育教师。

二、政策支持做指引,全员参与是关键

体育就是教育,“体教融合”中的“体”和“教”指的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通过整合两大部门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近年来两部门都发布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性文件,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大批足球特色校、冰雪特色校等,中小学“一校一品”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局势。但是否名副其实却有待商榷,是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也需进一步考证。据悉,“一校一品”示范校在国内一线城市发展迅猛,而对于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报道却少之又少。

相比于政策文件的发布,具体的实施以及监督工作更加重要,为此应加大对于偏远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体育人才引进策略;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以及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参与,在确保全体学生体育课正常进行以及课后一小时锻炼目标落实的情况下再加强相关运动技能的培养。

三、打破学校壁垒,推进社会全员参与

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教育基地。研究表明,父母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体育参与活跃度,家庭式集体体育运动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体育意识。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进行体育活动的关注度较低,自身体育素养不高,难以进行家庭式体育教育。要想短时间提高家长的体育素养几乎很难,只能从思想上突破障碍,让家长权衡生活、工作与子女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能够在精神上以及行动上支持并陪伴子女,鼓励其参加校内外各体育活动。

社区对于青少年体育不够重视。通过对比国内外社区体育设施可知,我国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远低于各发达国家。国内许多社区根本就没有体育活动中心,锻炼设备少之又少,部分社区仅设置了适用于中老年人运动的简易器材,社区体育设施配置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鉴于此,需要政府部门对于社区规划进行进一步管理,明确社区体育活动中心至少应占社区建设比例,并按一定比例投放适应于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育健身器材,定时组织社区体育活动,以构建良好体育环境、营造浓厚体育氛围。

四、结语

新时代体教融合意见的提出不仅仅是教育界与体育界的重大改革,更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的大事,将在各个方面对我国的青少年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影响。它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教育培训模式。然而任重道远,我们应立足实际,继续努力推进体教融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