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劳动育人实现路径探析

2021-12-15 16:40杨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0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政治

杨梅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劳动作为人生存发展的手段,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坚毅品质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大学生在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培养引导他们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學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河南某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分析当前高校劳动育人的现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劳动教育困境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28-02

一、引言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诸多对劳动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导致学生不会劳动、不屑劳动等现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尊重劳动、关心劳动,并提倡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推进以劳育人刻不容缓。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和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及高校劳动教育现状,明晰当前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探索劳动育人的有效途径,发挥劳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

二、新时期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

本文选取河南一农林类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对新时期农林类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及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一)高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新时期大学生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看法是没有区别的,大部分学生是赞同劳动伟大,不劳而获可耻,同时勤奋劳动可以创造人生价值,坚信一份劳动一份收获。在“是否赞同做一名体力劳动者”方面,赞同的占29.25%,不赞同的占46.86%。但是大部分学生是不愿做体力劳动者的,84.85%的大学生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必要的,有44.99%的学生同意参加义务劳动,其中有33.92%的学生虽然同意,但是他们不太想让劳动实践活动占用太多时间。在“选择职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时,有53.96%的学生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岗位不分高低;有26.11%的学生对职业的选择秉持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原则,只有15.38%的学生愿意从基层扎扎实实做起。

调查发现,不想做体力劳动者的本科生比专科生比例更高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认为艰苦奋斗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比例较城镇学生更高,在被问及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否必要和是否希望所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时,不赞同的学生中城镇学生比例更高。要求学生参加一定学时的义务劳动,城镇学生不同意的占比较高。总体来说,“00后”大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基本上是正向的,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够全面,选择逃避劳动,尤其是城镇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现状调查

调查发现,该校劳动实践活动举办频次中,经常举行只占42.19%,48.95%的学生认为是偶尔举行,只有46.62%的学生对劳动教育开展的活动表示比较满意,63.5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内容单一、形式主义,65.5%的学生认为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兼职活动,同时为学生开辟更多勤工助学岗位占比更高,学生在学校参加的劳动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是教室、宿舍的清洁工作和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在学校参加劳动实践的频率上,大部分学生是偶尔参与。同时大部分学生想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提升能力,在社会服务中提升能力、在文化知识中学习能力和在关注前沿技术中提升劳动创造力占比较小。说明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但是劳动的形式多选择简单劳动,通过专业实践来达到自身劳动能力提升的意识不强。在现实中,一些学生认为劳动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挣钱思想较为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劳动育人困境分析

(一)劳动教育氛围营造不够

当前大学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降低,一方面,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主要是通过设置“劳动素质教育周”的方式,各院分阶段进行,由于无法做到全校同步进行,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影响面,同时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劳动教育的相关专题课程开设较少,劳动教育课堂缺乏活力,没有进行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互动和讨论,课堂氛围营造不够;另一方面,虽然开展了一些劳动实践活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参与程度以及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二)劳动认知不够,劳动参与度不高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大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不一。当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多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学生对当前的劳动实践形式并不满意,对劳动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挣钱上,更多地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社会兼职和勤工助学岗位,因此,在学校举办的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中会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的情况,或者即使参与了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修够自己的学分,导致“假劳动”这种情况。

(三)思想政治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不足

当前,虽然教学任务中添加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且有一定的学分要求,但是劳动教育课仍未被正式列入教学大纲的内容,课时量和学分规划并未得到合理安排。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的方式是网络课程学习,由于网课的学习没有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大多不重视,仅仅以完成學习任务为目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从事简单的校园卫生与保洁,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从专业实际出发开展的实践活动不多,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增强劳动育人效果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劳动环境,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对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共同努力,不断宣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整体氛围,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劳动实践等劳动内容的认同感。同时明确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防止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首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良好品质,改善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其次,教育大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意识,鼓励他们从基层做起,爱岗敬业,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最后,注重劳动精神培育。国家发展需要创造性劳动,劳动精神的培育能鼓励学生在具体劳动中进行创新。

(二)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1.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择业观,开展相关的主题讨论实践活动,利用校外红色基地开展参观考察活动,邀请老英雄、老革命以及劳动模范现身说法。2.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体系建设。(1)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定期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保证劳动教育能稳步推进;(2)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选择一批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担任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共同探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热点话题和课题。3.组织参观学习。实践出真知,通过深入工厂、农村、企业等劳动一线,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使劳动教育更具前瞻性。

(三)发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发挥劳模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2.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训等综合性活动,增强学生深入社会积极劳动的意识。3.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成立企业培训班,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具体劳动。4.创新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和途径,组织开展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5.学校可通过产学研项目等多种渠道来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畅通学生进入渠道,真正发挥实践育人效果。

此外,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督促学生亲身体验劳动。注重对城镇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

(四)建立反馈系统,加强评价机制建设

劳动教育效果是否明显,需要各个教育环节及时作出反馈,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反馈系统,并采取措施畅通反馈系统。学校及时对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效果进行考察,根据需要可设立劳动教育评定委员会,研究探索衡量劳动教育效果的指标体系,学校针对劳动教育加强课程督导。同时可借助微信、微博等开展“校园劳模”评选活动,对在劳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巩固劳动教育效果。多种形式检验劳动教育效果,确保劳动育人效果,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靖庆磊.劳动教育的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之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52-54.

[2]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7(4):161-169.

[3]韩震.劳动教育在构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政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热爱劳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