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灵
[摘 要]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是厦门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与医学交叉渗透的桥梁课程。为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需要对“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总结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明确本课程的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将德育贯穿到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医学检验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68-02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1],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植入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等,成为德育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是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应融入什么思政内容以及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内容是专业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探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以期为内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一、课程简介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绍内科学专业知识及部分诊断学基础知识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与医学交叉渗透的桥梁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了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基本知识,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临床医学学科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今后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内涵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是指以除思政课以外的专业课程为载体,充分提炼蕴含在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等[2-3]。
三、课程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专业课程教师普遍认为只要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技能即可,忽视育人和育德,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脱节的问题。其次,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生命缺乏敬畏心,没有职业责任感等,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因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把思政内容融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各个课程的举措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本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培养有爱国主义情怀、有担当、甘奉献、爱岗敬业、关爱他人、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德才兼备的医学生。为此,本门课程深挖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通过提炼思政精神或者寻找本学科人文素材、经典案例,以其为载体把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4-5]。
(一)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涵盖35种疾病,深挖每个疾病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全面渗透到内科学教学全过程,贯穿整门课程的始终,思政元素的融入注重不生硬、不刻意,将思政知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例如,(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最常见病因是吸烟,长期吸烟者是COPD的好发人群。由此专业知识转移到讨论吸烟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有害人体健康,促使学生懂得主动拒烟,学会自爱。(2)呼吸衰竭:有些病人因意外事故出现全身多脏器衰竭,包括呼吸衰竭。部分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生命。以此为思政点展开,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讲述一位以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的就诊经过,最终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从中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医学知识仍有欠缺,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明白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的重要性。(4)消化性溃疡: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通过“以身试菌”验证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密切关系。从中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态度,激励学生做研究一定要坚持,并要多尝试不同的方法。(5)急性白血病:王振义院士发现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临床上疗效显著。为救治更多病人,王振义院士并未申请专利,这意味着全世界各医院都可以无偿使用。从王振义院士的事迹中,学生体会到医者的高尚品质,有了学习的榜样,感受到王振义院士心怀大爱、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刻苦钻研学术等优秀品质。(6)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讲述一位患有该病的学生面对疾病的心路历程,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从中学习这位患病学生面对疾病的态度与方法,提高抗挫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情景摸拟、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下列以类风湿关节炎的内容为例,讲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提供一则以“双手多关节疼痛伴晨僵2年余”为主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学生认真阅读患者的现病史后,教师提问:你认为这位患者生活中会有哪些苦恼?学生按座位分组,每组4~6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而后小组的组员自行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也可给予补充。教师将学生的看法记录在黑板上。紧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觉得这位患者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这些苦恼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对于这些苦恼,你给患者怎样的建议?学生再次思考并作答,教师再提问:你觉得作为医生,面对这样的病人,应该注意什么呢?经过这番提问、思考与回答,促使学生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与体会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能存在的情绪或情感问题,激发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而后,教师接着讲道:这位病人有这么多的苦恼,医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诊断、治疗等。由此过渡到专业知识。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对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建议患者完善什么检验项目?治疗原则是什么?其中,治疗原则上有没有必要给予止痛治疗?什么时候给予止痛治疗?可以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提问:平时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使我们痛苦的事情,该如何面对与处理呢?进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痛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与抗挫能力。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心得记录下来,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共享,以巩固所学,并促进交流,共同进步。
五、結语
根据内科学的特点,挖掘本课程中蕴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德育元素,授课中将思政知识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中,采用PBL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主动思考德育元素、相关医学知识,促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与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从而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导向作用,学生从中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时代责任和职业使命,也进一步提升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动力。最终,我们也实现培养德育健全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关于高职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9(18):80-84.
[2]彭艳,朱丹,罗涛,等.《临床医学导论》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6):15-17.
[3]李笑岩,逯鹏,袁文丹,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概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5):84-86.
[4]张一璠.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38-42.
[5]张玲华,贾建芳.“课程思政”在本科内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7):611-61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