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目标从让学生掌握知识转变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的眼光看待世界。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开展研学旅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笔者在本文从活动目标、活动地点、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开展研学旅行以提升地理实践力。
一、明确活动目标
在开展研学旅行的时候,教师要找到一个载体,借助其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深入的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例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在开展研学旅行之前,教师要布置一定的任务,为研学旅行做准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掌握流水侵蚀的相关概念,并明确在流水侵蚀的背景下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学生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就能明白教材中对流水侵蚀的描述。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学的过程中去观察这样的地形地貌,总结这些地形地貌的特征。开展这样的研学旅行的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在这样的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需要推测河谷呈“V”字形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见,明确活动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力。
二、精心选取活动地点
教师在开展研学旅行的时候,要重视考察地点的选择。开展研学旅行的原则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注意安全。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之前,必须提前对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
将责任划分到每一个个体,尽可能保证整个研学旅行的安全性。
2.遵循教育性原则。首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其次,教师需要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联系起来。3.遵循有效性原则。开展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提前设定教学目标,将研学成果进行展示、评估。4.可操作性原则。要想让研学旅行发挥真正作用,就必须充分地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方案,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有效地拓展延伸
实践证明,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总结研学旅行中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对学生的研学旅行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深化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发挥研学旅行的真正作用。
例如,在教学《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喀斯特地貌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对研学旅行中遇到的地貌的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的评价,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对河流形成的探索,结合自己的了解理解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这样,就能真正地让学生感知到研学旅行的魅力所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力。
研学旅行的开展是应时代所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是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在研学旅行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团队意识,还能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增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發现地理学习是有趣的,才能让学生的实践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