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耘
夏虫吟吟,从古至今。思及古意,举杯共饮。
还没入夜,虫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演唱会,是急着送走如火的阳光灿烂,还是急着迎来似水的月光清澄?对于出生于农村的人来说,听到虫吟,就像听到了乡音。思绪刹那飘到了故乡,想起了那山、那水、那银杏,心房瞬间打开了扉门,念起了那人、那狗、那笛声。
听,虫吟此起彼伏,却又杂而不乱,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韵,自有其错落有致。听,虫吟忽南忽北,只管随风飘忽,颇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风情,直教人顾盼生辉。听,虫吟愈演愈烈,已有成千上万,大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声势,正可谓渐入佳境。
地上,虫子到处都有,点点滴滴,你方唱罢我登场,唱成了逶迤虫吟。天上,星星到处都有,点点滴滴,你眨眨眼我眨眨,眨成了璀璨星空。一只虫子在吟唱之时,是不是也有一颗星星正在眨眼?地上的虫子和天上的星星,是在共鸣?
星星小,月亮大,月亮游行于星空之中,却毫无违和之感。虫子小,人高大,人游行于虫吟之间,是否也能相得益彰?正因为月亮的不疾不徐、不焦不躁,才能与星星共赢,那么,人也应该不卑不亢、不吵不闹,才能与虫子共鸣吧。
用心感受吧,人跟虫子肯定是有共鸣的:当你散步时,脚步会跟虫吟共鸣;当你品茗时,茶香会跟虫吟共鸣;当你快乐时,会觉得虫吟欢快无比;当你悲伤时,会觉得虫吟悲凄之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虫子也有喜怒哀乐。
或许你会觉得可笑,虫子那么小,怎么会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
确实,对于高高在上的人来说,虫子是很渺小。但是对于高高在上的月亮来说,人类是不是也很渺小?既然比月亮渺小的人类是复杂的,比人类渺小的虫子当然也就不简单了。
听,有的虫吟高亢而欢快,那定是快乐的;有的虫吟低沉而怠慢,那定是悲伤的。
人的快乐,是因为遇到了美、遇到了希望、遇到了另一个人……虫子或许也一样。
虫子的悲伤,大概也跟人一样,是因为遇到了丑、遇到了失望,失去了另一只虫子……
“夏虫不可以语冰”(《庄子·秋水》),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为什么不跟夏虫说冰?因为夏虫的生命很短,活不到冬天,看不到冰雪。不管你怎么跟它描述冰的美丽,它也是不懂的,还不如不说。
我也觉得不应该跟夏虫说冰。因为虫子跟人一样,有喜也有悲。身披同样的风之衣裳,头戴同样的星空之帽,有的人觉得风很冷淡、星星很渺茫,也有人觉得风很凉爽、星星很可爱,这就是悲观与乐观的分别。要想分辨人的悲乐,看看他们的嘴角就知道了,高昂的是乐,低垂的是悲。
虫子也一样,面对同样的春夏秋,有的虫子觉得春有花秋有月。如今春已过秋未至,就忍不住伤春悲秋,有的虫子觉得夏天很棒、很热情,所以就拼命称颂夏天。要想分辨虫的悲乐,听听它们的吟唱就知道了,高亢的是乐,低沉的是悲。蟲子的生命中已经有了风月星、春夏秋等,已经足够它们乐和悲,足够它们吟唱不停了,又何须多冰这一物?冰,无非也是乐或悲的一种罢了,乐其坚贞,悲其寒冽。
夏虫不足语冰?夏虫何须语冰!
夏鱼萦萦,所萦何因?鲤鳗鳄鲨,各有其萦。
夏天热了,人们或躲在空调下,或泡在凉水里,或逃到北方去。不管去哪避暑,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圈子里。
就像鱼,水被太阳晒热了,它们不愿意被温水煮青蛙,就往深处潜。只是无论潜多深,也还是萦绕在一个不大的圈子里,等日落水凉,还是会游回去。鱼很少会有地盘之分,之所以只在一个圈子里萦萦而游,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什么东西让它们萦萦于怀吧。
或者是一条让它翻滚共舞的水草,或者是一串让它追逐同游的气泡,又或者是另一只让它魂牵梦萦的鱼……
或者那里的清晨有“一叶渔船两小童”,或者那里的黄昏会“半江瑟瑟半江红”,又或者那里的晚上让它江枫渔火对愁眠……
说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说到这首词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大家都知道的。让大多数人萦萦难忘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这句更像是在写鱼。“初见”对人来说很珍贵,对鱼来说却很平常。因为鱼的记忆只有七秒。
秋天,鱼早就把春暖、夏热、冬寒给忘掉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它们哪里还会去想什么何事秋风悲画扇?七秒,很快。鱼儿打一个小盹,看一会儿天色,想一段心事,七秒就飞逝而过了。无数的七秒过去了,无数的记忆消失了,鱼却仍然萦游于同一段水域里,不离不弃。
或者鱼所萦萦于怀的,并不是水草、气泡、另一只鱼,也不是清晨、黄昏、晚上,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得不到的最珍贵。人非鱼,不知鱼之乐,所以就羡鱼了。羡鱼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羡鱼之美味,想把鱼抓来吃掉,或者卖掉;另一种是精神上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是羡鱼之自由,羡那鱼水之欢。
人羡鱼,鱼会羡人吗?或许也会吧。人能在空气中自由呼吸,在大地上随性行走,能任意地享受和风、暖阳、鸟语、花香……这对于只能在水里生活的鱼来说,不是很值得羡慕吗?说不定,鱼语中就有临岸羡人。
看,有鱼忍不住羡慕之情,穿过被炎阳烤热的水域,浮上水面,伸出大嘴,用力地吸一口气。它所吸的,是空气阳光,是鸟语花香,或许也是对人的向往。不过鱼只是吸了那么一口气,就重新回到了水里。水才是鱼的故乡。
下大雨了,潮起了,鱼儿化身为弄潮儿,离开了曾经萦游良久的溪池江湖,来到了更宽敞的水域之中。看来鱼所萦萦的,也并非是熟悉的感觉,而是水。
世界上原本没有花鸟鱼虫,也没有人,这些都是一个个分子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成的。中国有句话叫相由心生。这两句话综合起来,针对鱼,就是每条鱼现在的样子,都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成的,而影响鱼的进化方向的,就是它们的心。
确实也是。心里决定只吃水草落花的,就进化成了鲤鱼、草鱼;想体验陆地生活的,就进化成了有脚的鲵鱼、斗鱼;想做巨无霸的,就进化成了蝠鲼、鲨鱼;想做小不点的,就进化成了虾虎、胖婴;想攻击的,就进化成了鳄鱼、食人鱼;想防御的,就进化成了松球鱼、电鳗……看来鱼所萦萦的,不是某种外物,不是熟悉的感觉,也不是水。它亿万年来所萦萦的,还是自己的心。
看一条鱼的样子,就能知道它的心。那么,看人呢?
责任编辑 韦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