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5 21:26周晶晶,王文发,崔林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0期
关键词:理工类五育育人

周晶晶,王文发,崔林立

[摘           要]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综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和推进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以体系化、工程化、重人文、强特色为总体思路,形成了筑牢四根基、构建四协同、实施四工程的育人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    键   词]  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四根基;四协同;四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01-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利益关联度日益增强,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加剧,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学生既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团结协作的意志品格,又要具有广博扎实的知识根基、解决复杂工程的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的自我发展能力、勤思善辩的创新意识。可以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它承载着国家、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1]。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在“五育”融合育人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充分调研和认真分析当前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以卓越教育计划、《华盛顿协议》、地方高校转型、新工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改革举措和中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本为本和推进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了“筑牢四根基、构建四协同、实施四工程”的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育人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二、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工轻人文,理工类学生知识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受专才教育模式影响,重理工轻人文,忽视了人文类知识对理工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2]。更有甚者,部分一线教师在课堂上极力排斥人文教育,致使理工类学生缺少基本的人文素养,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对社会科学知之甚少、对技术伦理漠不关心,导致众多理工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中饱尝知识结构失衡之苦。

(二)重研发轻基础,理工类学生发展后劲不足

地方高校受生源(农村学生占比80%左右)影响,理工类学生培养过程普遍看重未来从业的收入状况,导致在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重研发轻基础,但随着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应用于市场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难题需要基础研究去解决,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理工类学生长远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重成绩轻实践,理工类学生理想、信仰不够坚定

地方高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远大于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出于升学保研、评选奖学金等目的,过于看重成绩轻实践,对于参与实践课、实验、实习和公益劳动等实践环节反而敷衍了事,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造成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不够坚定。

(四)重专业轻素质,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一些高校一味強化专业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特别是现在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他们喜欢挑战,但抗挫折能力低;他们思维活跃,但不善付诸实践;他们期待独立,但自律意识不强;他们个性张扬,但团队协作意识较差;他们渴望积极进步,但吃苦精神不够。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着实有待加强。

三、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的改革与实践

(一)筑牢四根基,为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筑牢师资队伍根基。针对目前一些理工类的青年教师把科学研究当“主业”,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当“副业”,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出现严重“缺位”的现象,课题组结合延安的红色资源优势,探索把延安精神教育贯穿到青年教师入职培训、日常教学、职后研修等环节,教育青年教师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用延大人立德树人的感人事迹教育青年教师扎根老区、乐于奉献,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人。

2.强化四种氛围建设,筑牢育人氛围根基。优良的舍风、班风、院风和校风是培育学生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温床,为此,课题组以倡导德育为先的导向教育、营造养成氛围、严肃学习纪律、创设良性竞争、树立标兵示范等理念为指导,通过宿舍文化比拼、班徽班旗设计、班歌班训创设、班级主题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组织、学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形成以舍风促班风、以班风促院风、以院风促校风的良好氛围,筑牢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根基,使学生个性、特长、潜力、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个人品质和集体荣誉的协调发展。

3.强化五个数据库建设,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数据根基。学生学习生活数据是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收集并用好学生学习生活数据对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课题组以心理健康数据库、学习状态数据库、宿舍及生活状态数据库、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数据库和学生思想状态数据库五个库建设为依托,应用大数据技术适时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学生问题根源,总结优秀学生成功的经验,为问题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和对优秀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支持,助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

4.构建科学的评价保障体系,筑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根基。科学合理的评价保障体系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3]。为此,课题组以“明德奖”“尚礼奖”“勤学奖”“创新奖”为牵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优评奖、综合考评、推免保研、校际联合培养等“五育”全面发展的评价保障体系,助推“明德尚礼,审美文明,勤奋学习,参与创造”理念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构建四协同,为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创造全方位的协同育人环境

1.优化资源配置,注重顶层设计,打通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科研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學院等部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壁垒,构建了多部门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2.找准校、企、地各方合作共赢的利益平衡点,打通校企、校地、校际合作瓶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了第一年宽口径打基础、第二年定专业强能力、第三年选方向促卓越、第四年拓视野促就业的校企、校地、校际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保障学校培养与社会用人真正实现零距离。

3.构建家校协同一致的学生教育计划,建立家校互通的信息渠道,营造家校一体的育人氛围,形成了家校协同作用的教育合力,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

4.以大学章程为基本遵循,学生社团自主发起、自主策划、自主实施、自主管控、自主评估和自主总结,构建了高、低年级学生协同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使大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大学生的民主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观念和个体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实施四工程,为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提质、铸魂

1.实施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培养工程。一是通过院报《辰日》宣传引导,举办人文精神培养类主题活动、主题讲座和各类人文素养比赛进行导向性牵引教育;二是通过开学典礼、军训、毕业典礼、计算科学文化节、表彰大会和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力促学生切实感受人文精神的内涵,激发和拓展学生的参与度;三是通过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优良品质和素养;四是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推动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五是通过推行课程思政、专业报国和延安精神教育,推动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实施专业能力拓展和工程实践工程。遵从“知识培养为基、能力培养为要、素质培养为魂”的育人理念[4],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校、企、地各自的优势,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实施问题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习实践、知识技能、素质品格等深度融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培养。

3.实施“特立班”教育工程。依据学生和专业特点,以促进学生党员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优秀学生突出培养、帮扶问题学生为主题组建特立一班;以学生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区域经济为主题组建特立二班(卓越师范班)和特立三班(卓越工程师班)。通过特聘导师带队指导、党员骨干先锋带动、优秀学生跟进协作、帮扶问题学生迎头赶上、专业学习团队化、专业实践实训化等举措,带动和支撑学院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实施“明德讲堂”视野拓展工程。以传播社会发展新思潮和先进思想、讲授专业前沿知识和行业先进技术、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继承并传承红色基因和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国内外名家和行业才俊、民间艺术达人、老革命、老前辈,以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专题论坛、现场展示、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为大学生营造高品位、可深思、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的内驱动力。

总之,课题组从2014起,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明德尚礼,审美文明,勤奋学习,参与创造”为育人理念,在理工类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方面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立足长远筑牢四根基、多方协同理顺四机制、综合发展实施四工程的地方高校理工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特别是近两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攀升,部分活动得到了延安电视台、《延安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荣获省级优秀标兵团队,一些做法在学校兄弟院系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杨峰.打造“五育平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19(3).

[2]孔姝,闫颢芯.理工科大学生培养中的五育并举教育设计初探[J].决策探索(下),2020(2).

[3]张淑敏.蔡元培五育并举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启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4]李伟群,朱白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中的高校人文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9).

◎编辑 王亚青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ve Education” Mod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ZHOU Jing-jing,WANG Wen-fa,CUI Lin-li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exis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losely focuses on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takes moral cultiv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adheres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ndergratuate education,follows the four basic regressions.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engineering,hum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overall idea,the education mode has been formed with four basic foundations,four parts cooperation and four education modes.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alen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ve Education” mode.

Keyword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Five Education” mode;Four foundations;Four parts cooperation;Four projects

猜你喜欢
理工类五育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数说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