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青 贺永辉 丁舒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优化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认知性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抑郁症患者通常伴有焦虑、身体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若不加以治疗,患者还可能出现自残或自杀等倾向及行为。为了有效控制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各类自残、自杀风险,必须重视并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本研究旨在探究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53±5.84)岁;平均病程(2.59±0.74)年。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5±5.60)岁;平均病程(2.38±0.66)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理等。
试验组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方式,讓患者感受到关怀,加强对患者思想情感的掌握,借助语言等技巧,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走入群体,多和他人沟通,增强治疗信心;举办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认知护理。依据不同患者,找准引发抑郁症的病因,转变患者原有的认知思维,使其充分明确自身疾病的性质,及时走出消极情绪;帮助患者重建认知;老年人思维较为迟缓、反应较慢,护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耐心,给予患者足够的反应时间[1]。(3)睡眠及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饮水,注意营养均衡;入睡前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通过用药、播放轻音乐等,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以及服药不良反应等;对个别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症状态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HAMD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体质量变化0分,焦虑或躯体化(1.84±0.58)分,认知障碍(1.02±0.43)分,睡眠障碍0分,阻滞(1.58±0.56)分,绝望感(0.66±0.31)分、日夜变化(0.51±0.55)分;对照组患者体质量变化(1.25±0.31)分,焦虑或躯体化(2.62±0.84)分,认知障碍(1.77±0.58)分,睡眠障碍(1.62±0.88)分,阻滞(2.21±0.78)分,绝望感(0.84±0.55)分、日夜变化(0.34±0.31)分。试验组HAMD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74.51±10.55)分,心理功能(73.51±10.03)分,物质生活状态(72.58±10.12)分,社会功能(71.63±9.78)分;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61.25±8.56)分,心理功能(62.96±9.07)分,物质生活状态(62.85±9.47)分,社会功能(61.84±7.26)分。试验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抑郁症的发病原理和个人心理因素、外界因素等存在一定关系,且抑郁症十分容易反复发作,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长期处于消极状态,还会导致患者自残率、自杀率升高。通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可重构患者认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和个人价值的认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保持身心愉悦,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认知性心理护理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一起查找认知中不正确的想法,并究其原因,通过纠正错误认知重构患者思想系统,调节患者情绪和行为。
本研究中,试验组HAMD、GQOLI-74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爱焕.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