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
摘要:目的:探究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观察组采用调强技术。观察两组患者靶区参数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分别为0.66±0.06、1.18±0.11,低于對照组的0.41±0.05、1.13±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效果更明显,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调强技术;放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2.16±3.16)岁,观察组平均年龄(43.01±3.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TF-3DCRT-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具体如下:患者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以及胸壁交界处,使用两切线二分之一野,明显减少射野下肺组织,连接前后方照射的锁骨上野。如果靶区深度过大可以设立一个后前野区,切线半野,每野两个子野需要替换契形板,其中的一个在皮肤外部放2 cm,另外一个的MLC位置可以进行手动调节操作,确保其最大剂量均匀。观察组采用的是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采用Varian Eclipse 11.0计划系统,开展放疗计划设计,物理逆向调强总野数设置≤7个,采用固定铅门技术,射野方向观射野面积约为50 cm2,其子野机器的跳数需要>15 MU。计划物理师需要严格控制射野的面积以及子野的机器跳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参数,由物理师负责统计适形数、剂量均匀指数;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包括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未参与本项目的2名专业人员负责数据录入,剂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计划靶区剂量参数对比
观察组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分别为0.66±0.06、1.18±0.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1±0.05、1.13±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85.31±4.35)分高于对照组的(75.24±1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且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患者的家族病史、妇科、乳腺疾病等,均是诱发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根据临床调查显示,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运用普遍。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把残余的癌细胞清除,但是由于也会杀死健康细胞,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选用的放射治疗方法不同,预后效果也各有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适形指数、均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比之下,调强技术放射治疗更加安全,可以有效减少对健康组织的照射,在靶向区内,剂量分布更均匀,运用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王留洋,张跃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9,32(3):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