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海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35例采用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45例,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定剂量0.5 μg/kg、1.0 μg/kg和2.0 μg/kg,比较不同剂量的苏醒质量情况。结果:T1时刻,患者苏醒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5,P>0.574);在T2和T3时刻,Ⅱ组和Ⅲ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较Ⅰ组变化波动更小(t=15.374,P<0.05)。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56%,明显高于Ⅱ组的13.33%和Ⅲ组的20.00%(χ2=13.527,P=0.000);Ⅱ组、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4,P=0.725)。结论:在瑞芬太尼全麻患者中,静脉泵注剂量右旋美托咪定1.0 μg/kg,患者苏醒质量更好。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质量
麻醉是手术的重要环节,麻醉剂量的控制关系着麻醉效果及患者苏醒质量。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气插管操作,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或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右旋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激动剂,在全麻手术中应用广泛,科学合理的使用剂量,对于全麻患者苏醒质量有重要影响[1]。因此,在全麻手术患者中,选取适度的、高质量麻醉,对于患者术后恢复、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135例采用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下患者苏醒质量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采用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意识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45例。其中,Ⅰ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8.04±8.17)岁;平均体质量(60.15±10.26) kg。Ⅱ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7.16±8.03)岁;平均体质量(60.01±10.14) kg。Ⅲ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7.86±8.44)岁;平均体质量(59.82±10.31) kg。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建立静脉通路,并密切关注心率、动脉压等指标变化。插管前,三组患者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盐酸右旋美托咪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10097),分别为Ⅰ组0.5 μg/kg、Ⅱ组1.0 μg/kg、Ⅲ组2.0 μg/kg。所有患者均同时靶控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8)4 ng/ml全麻手术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刻苏醒的相关指标值:T1(术毕)、T2(拔管时)、T3(出手术室)三个时刻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水平情况。(2)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苏醒延迟、恶心、躁动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不同时刻苏醒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T1时刻,患者苏醒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刻,Ⅱ组和Ⅲ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较I组的变化波动更小((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56%,明显高于Ⅱ组的13.33%和Ⅲ组的20.00%(χ2=13.527,P=0.000);Ⅱ組、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834,P=0.725)。见表2。
3讨论
麻醉是手术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全麻手术患者而言,适度的麻醉程度对于手术实施及苏醒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右旋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特异性激动剂,能够抑制神经元放电,起到镇静(痛)等良好效果。有研究指出,麻醉程度(质量)是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麻醉不理想情况之下,患者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影响麻醉实施及苏醒质量[2]。张博弘等[3]研究指出,右旋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且脑电双频指数波动越小患者的苏醒质量越好,在右旋美托咪定1.0 μg/kg剂量,可有效抑制患者躁动,脑电双频指数波动最小,苏醒质量最佳。余璇等[4]研究指出,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中1.0 μg/kg剂量影响最小,且患者手术各项苏醒指标波动小,手术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0.5 μg/kg和2.0 μg/kg剂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2和T3时刻,II组和III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较I组变化波动更小(P<0.05)。表明在1.0 μg/kg和2.0 μg/kg右旋美托咪定剂量下,患者苏醒指标值(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波动更小,苏醒质量更佳。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6%,明显高于II组的13.33%和III组的20.00%(P<0.05);II组、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右旋美托咪定剂量较小的情况下,更易出现心率异常、躁动、术后谵妄等不良反应。在2.0 μg/kg剂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但相比较于1.0 μg/kg剂量下的13.33%无显著性差异。表明1.0 μg/kg和2.0 μg/kg剂量安全性更高,患者苏醒质量更好。
综上所述,在瑞芬太尼全麻患者中,静脉泵注1.0 μg/kg右旋美托咪定,患者苏醒质量更好,可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巍.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麻病人苏醒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5):133-134.
[2]高杨.右旋美托咪定(小剂量)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行无肌松药全麻气管插管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119-120.
[3]张博弘,彭书崚,叶西,等.右旋美托咪定抑制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与脑电分段频谱的关系[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7,17(1):104-109.
[4]余璇,卢彬,李强,等.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8):1273-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