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蒙
临近202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整整20年了。这20年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时期,通过出口与对外贸易,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市场体系,中国一面实现产业升级,一面加快发展步伐。中国在入世之前,经济总量还不如英法德,但入世10年后,在2011年时,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又过10年,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总量与综合国力也大幅缩小。
确实,WTO与国际贸易为中国带来了空前的发展红利。然而,随着反全球化思潮崛起,新冠疫情冲击与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舆论场上出现了“入世红利已经吃完”甚至“WTO对中国意义不大”等言论。但结合現实来看,入世红利依然在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给中国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及足够的发展潜力,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依然十分重要。
WTO带给中国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增长,更在于面对国际复杂形势时的定准定位。当年我们利用全球资本市场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这是基于当时国情的定位。但随着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全球金融地位的提高,我们也不会仅靠制造业或廉价劳动力来谋求发展。如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试图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基于这种情况,中国就更应该尽量提高国家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论WTO在未来是否还能发挥曾经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不能因此被耽误。
好在,中国还有一些后发国家的优势,虽然中国已经存在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优势还是明显的。中国近年十分注重人口结构的优化,只要能保证中国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轻劳动力占比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中国的发展红利就会始终存在。加入WTO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中国人口对于外贸与经济发展的优势作用,在将来,其作用还会发挥较长时间:国内庞大的人口与市场足以支撑经济内循环的状态,而只要我们有一个坚实的国内“大后方”,就不会惧怕国际上一时的贸易风险。这也是一个大国发展的后劲所在,是需要得到认可与保护的后发优势。
其实,纵观近几百年的国际关系,贸易问题上话语权的升降,最终还是取决于国力的起落。尤其是在新兴强国对老牌强国的国际地位构成冲击的时候,后者往往会在贸易、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给予前者打压,乃至通过改变国际经贸圈子的“游戏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地位。因此,围绕WTO展开的争议,最终还是会跟国家实力绑在一起,如今中国面对一些压力与风险,其实也是强国之路上在所难免的事情,对此还需平常心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