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玮,于泽芳,刘英俊,庞国勋
(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简称摆药机)调配及分包口服药品,大大提高了药师的摆药效率和药品分包的准确性。摆药机内的药品库存指为保障摆药机正常运转,摆药机药盒内药品的储备量。我院住院口服药房有2 台LS-CS-400FDSⅡ型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日本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每台摆药机有520 个药盒,实际在用药盒共723 个。药盒中的药品为裸片形式,每1 个药盒都可看作1 个小的存储单元。本研究中评价了我院摆药机补药量优化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摆药机补药的过程多采用高低限量方式[1],下限为药盒前1 d 的使用量,上限由药师凭经验设定,当实际库存( Q)低于下限时即生成补药单,加药量=上限-下限。该方式具体参数由主管药师凭经验设定[2],可能会导致药盒中药品添加量过多或不足。若添加量过多,一是降低了药盒中药品的周转率;二是药盒中的药品均以裸片形式存在,储存环境变化后难以保证质量和有效期[3];三是若长时间未使用,药库更换药品时无法回收大量裸片,造成浪费。若药品添加量不足,会导致缺药,需频繁补药,会大大降低摆药效率。从实际工作来看,不同药师的经验水平和对药品使用现状的了解程度差异会直接影响药品库存周转状态,因此,需制订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型,高效、科学地进行日常补药工作[4]。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摆药机中导出数据,分析2019 年6 月至9 月摆药机内药品的平均周转天数[5],极小值为0.33,极大值为 2 070.00;标准差(107.72)远大于均值(42.75),表明样本数据的离散度大;由样本全距(2 069.67)和 四 分 位 数 (Q25:9.36,Q50:18.04,Q75:37.26)可知,样本数据频数集中在偏小的一侧,呈右偏态分布。结合实际管理要求,采用频数分布表进行统计,分别以库存周转天数5,15,30 d 为组段的上下限,采用非等距分布进行频数累计。结果见表1。
表1 摆药机内药品周转天数累计占比(n =723)Tab.1 Cumulative proportion of drug turnover days in the dispensing machine(n = 723)
可见,摆药机内药盒药品的周转天数相差较大,调取数据后可知,有75 种药品的周转天数超过100 d。由于储存条件的变化,裸片拆除原包装后有效期会缩短[6],这主要由不合理的补药模式造成。
现有补药量的计算模式研究了数字的简单运算,忽视了时间这一重要维度[7]。时间序列是一系列包含时间信息的数值,即一段时间内的使用量,相邻数据间的依赖性是时间序列的本质。根据时间序列原理预测动态数据,由已知历史数据建模,并分析其动态结构及规律性,并由此对未来时刻进行外推预测。同时,借鉴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库存上、下限概念,基于库存管理[8]和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结合摆药机中药盒库存的特点,制订药品库存管理模式下的最优库存运行状态。
1.3.1 最适库存天数
将药品采购中常用订购模式和公式引入摆药机的补药过程,将摆药机看作口服药调配室的二级库房,每次向药盒内补药的过程即为从口服药调配室向二级药房订货的过程[9]。定期订货法在药品采购过程中的订货周期固定,订货量原则上为每次库存补充到最大值。结合摆药机的补药工作特点和方式,摆药机药盒的最大装药量即为最大库存量( Qmax),但摆药机内药盒的补药过程是一项日常工作,需平衡领药次数、领药数量、最大库存值、订货周期等因素,因进货的周期即补药周期不固定,故引入补药量的概念。利用摆药机自带的软件,结合Excel 软件,制订了初步的补药量计划表。
假设药房口服药品供应充足,首先计算出摆药机内药品的最适库存天数[1]。
1)摆药机中药品日均用量(I)的计算:I =近 30 d某种药品的使用量/30。
2)摆药机中药品最高日用量的计算:最高日用量=近30 d 内某种药品的最大日用量。
3)最适库存天数的计算:平均库存天数=近1 年内每种药品平均每天的实际库存/ I,取所有药品平均库存天数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即为药品的最适库存天数[1]。经计算发现,摆药机中26 个药盒有库存但无使用量,故撤出药盒,改为分离式药品适配器(DTA)摆药;其他正常使用药盒的摆药机中,药品的最适库存天数为8 d。
1.3.2 药品种类划分
根据药品周转天数划分药品种类。统计2018 年10月至2020 年9 月摆药机中每种药品的周转天数,根据结果将药品划分为A,B,C 3 类:A 类为周转天数≤5 d的药品,B 类为周转天数为 6 ~30 d 的药品,C 类为周转天数 > 30 d 的药品。A 类药品,补药量 =(Qmax-库存量)/药盒包装量( U),取整数;B 类药品,又分为以下 2种情况,鉴于我院要求阴凉药品周转天数≤5 d,故阴凉药品补药量 =(I×5)/ U,非阴凉药品补药量 =(I×最适库存天数)/ U,均取整数,至加满药盒;C 类药品,将药品改为DTA 摆药。
根据上述理论,首先对摆药机自带程序中的表格进行维护,并制作摆药机补药量统计界面(见图1)。
图1 摆药机补药量统计界面图Fig.1 Statistical interface of quantifying drug - refill in the dispensing machine
最初由于C 类药品种类较多,将药盒中过多的药品用摆药机按一定量装入药包中,标明有效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后,C 类药品种类明显减少,将周转天数过长的药品改为DTA 摆药。试运行发现,部分药品包装量大(如每瓶100 片),但使用量较少,按原有计算方法会导致药品的安全性下降,故对上述公式进行优化,增加了IF 函数,当补药量=0(即不足1 盒)时,按拆零片数添加。
根据2015 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和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口服药品的一般贮存和保管要求密封[10]。但摆药机的药盒对空气和水蒸气的阻隔作用较差,达不到密封状态。文献[11]总结了常见药品的拆零间隔,根据药品性质和储存条件制订了备药周期。对性质不稳定、储存条件不达标的药品(如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进行特殊管理,尤其是使用量较少、瓶装量较大(每瓶100 片)的药品,撤出其药盒,改为DTA 摆药。由于部分疾病具有季节性,故药品使用量也在变化,采取动态管理,定期(3 个月或换季时)统计药品使用量,将C 类药品移至DTA 或原装药盒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浪费。
摆药机药盒中药品的月均周转率由优化前(2018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的 2.06 升至优化后(2019 年10 月至 2020 年 9 月)的 3.13,周转天数 > 30 d 的药品品种占比由优化前的24.20%降至1.52%,填写补药申请单的时间由优化前的0.46 h 缩至0.08 h。详见表2。
表2 摆药机补药量优化前后药品库存周转及人力消耗情况Tab.2 Drug inventory turnover and human consumption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of quantifying drug-refill in the dispensing machine
可见,措施改进后,人工填写补药申请单的时间大幅缩短,其补药量只需根据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微调即可;虽然改进措施实施后摆药机中药品的月均周转率提高,但日均补药品种数小幅增加。
本研究中针对医院药房拆零药品操作不规范、流程不统一、补药不量化等问题进行了整改,就实施情况来看,较好地解决了摆药机内药品积压和临时短缺等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提高了摆药机内药品的周转率。且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药师的工作压力。
相较于单一考虑平均消耗,本研究中借鉴了A,B,C分类法,根据药品属性对药品进行分类,将二者结合,预测药品消耗量,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12]。
由表2 可知,药盒内药品月均周转率提高,平均周转天数减少,药品浪费减少,药品使用安全性提高。月均补药品种数由23.93 种增至29.18 种,这是由于综合考察使用量及药品裸片的储存条件和稳定性后,加药量较改进前减少,必然导致某些药品需少量多次补药,但利大于弊,今后仍会不断改进与完善。
文献[13]建议药品生产厂家生产大包装药品,虽然大包装药品可减少药师拆零药品的工作量及药品污染,但仍需考虑药品的稳定性、储存条件、药品使用量、周转率等。摆药机药盒和药品原包装的储存条件、装量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各地气候、环境差异较大,需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而目前对摆药机药盒中药品稳定性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证据尚不充足。
另外,由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广泛实施,药品品种更换较之前更加频繁。更换过程中,新进药品的片形、大小、厚度等均有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原有药盒无法使用[14]。若新进品种使用量较大,且无药盒可替代,只能手工在DTA 托盘中添加,或重新订制药盒,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15]。可考虑引入万能药盒,以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