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12-15 09:48曹俊盈
山西农经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农科院毕业生农业

□曹俊盈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晋中 030801)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久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1]。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且在经济危机、中美贸易冲突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3]。

在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值得深入分析。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农业人才资源分配的问题,其合理与否,不仅与农科院校的办学声誉休戚相关,更直接影响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4]。因此,解决好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农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需要,是农科院校当前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5]。

1 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1 农科院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 年已达到874 万人,是2000 年的8.17 倍。在当前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不均衡、农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使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等,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多困难[6]。

1.2 农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岗位选择上与专业不对口

理论上讲,农科院校毕业生应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但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农科院校毕业生从事与农业无关的工作。相关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农科学生学农不爱农,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放弃本专业。很多农科院校毕业生缺少发挥自己所学专业为农业农村发展作贡献的意识。

2 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个人因素

2.1.1 就业观念陈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农科专业在我国现有各类专业中处于劣势,导致很多农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多数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足,许多农科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许多农村籍毕业生也不愿意回乡发展。

2.1.2 就业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低。当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些农科院校大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安排的教学内容,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较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大部分学生不注重自身能力提升。

2.1.3 实践经验不足

农科院校一般位于市郊,农村籍学生较多,缺少生产和社会锻炼的渠道,而在学校内通过实践实习、“三下乡”等活动提升能力的效果欠佳,因此大多数农科院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就业竞争的大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2.2 学校因素

农科院校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品牌、学科结构。如今,很多企业将“985”“211”“双一流”作为招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的品牌效应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基础,而大多数农科院校在办学水平和影响力方面很难与综合类院校相比。

从全国各高校总体就业形势来看,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情况明显要好于农科类的,因此学科结构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2.3 社会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关注点不仅在量,更注重质,这无疑对农业生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政策,不断提高农学相关行业的职业地位。但由于历史、家庭等多方面原因,社会对农业行业存在一定偏见,再加上目前大部分农业行业就业地点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工资低、环境相对较差,造成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3 解决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综合能力

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在于农科院校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明确,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对本行业的形势不了解,一味追求薪资等;另一方面,大部分农科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存在短板,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农科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身定位,不断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并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在以自己所学专业和爱好为出发点的前提下,不盲目追求高薪和岗位,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要乐于去农村基层工作。农科院校毕业生要树立危机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当前的社会所需,增长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农科院校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确立切实可行的创业目标,加入创业的浪潮中。

3.2 农科院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2018 年6 月21 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农科院校作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型农业人才的摇篮,要改善当前的就业形势,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就业指导上作出努力。

首先,农科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定期开展调研,将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实习环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农科院校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打造特色强势专业,对于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可以考虑隔年招生或者取消。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农科院校要统筹各领域、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教师和就业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使教师能够将就业知识与专业课程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实现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构建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协同育人格局。

再次,农科院校要创新就业指导体系,疏通就业渠道,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在就业指导方面,农科院校要改变服务对象只有应届毕业生的现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全程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即在大一,对学生进行就业启蒙教学,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在大二至大三,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传授,夯实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大四,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实践,实现学生的自主就业。农科院校要广泛利用有利于就业的各种社会渠道,发挥校友资源,强化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扩大就业信息来源,定期举办毕业生双选会,推动学生就业,拉动企业发展,在一推一拉中,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3.3 政府要发挥主导力量,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更离不开农业人才的支撑,因此政府对于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不断提供就业机会,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首先,对农科院校可以适当增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名额,积极引导农科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同时加强这个过程中的监管机制,保证公平就业,也要注重相关配套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其次,进一步完善保障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学生、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将相关条例纳入国家法律体系,切实保障毕业生的根本利益。

再次,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创业的大学生给予税收、市场准入等各方面的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最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企业吸纳更多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4 结束语

促进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学校和政府等多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农科院校就业现状,缓解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猜你喜欢
农科院毕业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