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为民 赵复利/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新沂市近年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牢牢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主线,立足实际,科学统筹,对标找差,走出了一条“综合发力、规模推进、高效集约”的高标准农田整县(市)推进建设之路,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0.42万亩、财政投资近8亿元。截至2021年5月,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4.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87%,位居苏北前列。2021年3月入选江苏省2020年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8个拟激励县名单,2021年4月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新沂召开。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条块结合、镇村联动的总体思路,谋篇布局。
突出规划先行。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新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市)推进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相衔接,与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等建设相统一,切实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科学谋篇布局。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对“四河一湖”(沂河、沭河、新沂河、中运河、骆马湖)粮食主产区、高亢丘陵特色农业优势产区提升改造。在项目取向上,优先向“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安排。在项目编排上,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确保建成一片、达标一片、产业兴旺一片、致富一片。合沟、新店等镇项目区已成为全市集中连片开发的粮食生产示范区。在方案设计上,根据平原区与丘陵区的不同地貌特征、水源条件、作物布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渗渠道、低压管道等不同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近三年来,全市已形成10万亩规模连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4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20个,新增旱改水面积3万亩。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工程,纳入各镇(街道)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出台《新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考评办法》,把责任分解到镇村组,落实到田头地块。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同步组建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一线推进,形成了政府牵头主导、部门分工协作、镇村齐抓共管、农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目标,坚持把水网、电网、路网、林网配套建设作为重点,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打造质量过硬的惠民工程。
突出灌排设施配套。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与提档升级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有机结合,推动田间沟渠与骨干工程无缝衔接,抓好农电线路配套建设,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灌溉保证率90%以上,有效缩短农田灌溉周期5天以上,亩均节约灌溉费用30元。港头镇付庄项目区作为典型的旱作物轮作区,过去一直依靠井水灌溉,通过实地勘察,项目采用新戴河泵站提水、大口径PE管道引水、疏浚沟道、修建节制闸蓄水的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为干旱型高标准农田规划树立了样板。
突出耕地质量提升。抢抓国家耕地轮作制度试点、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等机遇,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统筹实施土壤改良、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秸秆还田等重点任务,确保耕地质量只增不减,绿色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监测站,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病虫害监测等,全面提升农业防灾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
突出田间道路畅通。按照“宜机化”耕种要求,注重田间道路与村庄户户通、“四好农路”建设相结合,形成互联互通,确保各种大型农业机械通行和农产品出田出村“零障碍”,田间道路通达率100%。
突出农田生态良好。大力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农村水系连通、农田林网更新与修复建设,抓好农业投入品包装等废弃物统一回收工作,加强农田生态建设。近三年来,通过整合投入,全市累计完成农田林网建设20万亩,营造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建得好,又要管得好。
加强指导严监管。加强对规划设计、项目评审、工程招标、工程监理、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各个关键环节指导和监管,强化镇级主体作用,严把开工关、材料关、质量关、安全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通过监理“盯”、专人“查”、党群“看”、过程跟踪审计、第三方验收等多项措施,实现对桥涵闸站单体工程以及路基、渠道、管道等工程的隐蔽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构建监理、业主、镇村、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
优化流程抓进度。把牢施工季节。抢抓春秋两季施工“黄金时期”,提前做好工程招投标准备、镇村清障落实等工作,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流水作业、多点施工等举措,实现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完善施工设计。积极采取渠道一次成型机、装配式建筑等新型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工程设计变更快速审批制、大宗水泥采购集中议价制、合同工程节点报账拨付制、完工工程及时验收制等,有效解决了原材料涨价时施工企业“等一等”“拖一拖”的思想,加快了施工进度,实现了当年项目、当年完成的新突破。
构建机制长管护。年度项目竣工验收后,统一上图入库,并按照受益范围,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落实管护主体。市政府出台《新沂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要求镇村每年度组织人员对已建工程开展调查摸底,发现损毁工程及时统计修复,用足用好工程管护资金,初步构建了“市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久持续发挥效益。
绩效评价优决策。聘请第三方机构,围绕项目规划设计布局、工程质量、建设效益、干群满意度等方面,通过查资料、看现场、访农民等形式,评价项目建设总体成效,为今后年度项目建设方案的确立提供科学依据。
注重系统思维,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释放高标准农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促进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水稻亩均产量620公斤以上,小麦亩均产量430公斤以上,亩均粮食增产60公斤以上。“十三五”以来,全市通过项目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000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6000吨,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绿色稻麦、优质油料、有机果蔬等特色产业,打造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的产业新格局,不仅保障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供应,而且新店镇稻田画、棋盘镇油菜花等成为城乡居民假日休闲的“打卡圣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促进了土地规模流转。项目建设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差田变好田”,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镇村农业公司进行土地规模流转,统一开展耕、种、防、收等生产服务,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了农田产出率,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出家门就能打工挣钱提供了新途径。目前,新建项目区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规模面积基本在200亩以上,妇女、老人在农业园区打工日均收入都在70元以上。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农田公共空间治理、平田整地、清理废沟废塘、清理零散墓地、建设管道灌溉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增加了用地指标,而且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唐店街道双山片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采用清理塘坝、填埋废弃坑塘等方式,进行复垦平整,新增耕地面积10.86亩,实现了当地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零突破”。窑湾镇许楼村在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可耕种面积360亩,统一流转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30万元,通过企村联建等带动其他经营性收入,2020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从省定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集体经济增收明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