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兴衰:印度尼西亚茶业发展史探略

2021-12-15 05:19李天宇
农业考古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荷兰

李天宇

印度尼西亚地处东南亚热带地区,是一个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被誉为“千岛之国”,自然环境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无明显的四季变化,但有显著的干湿两季。印尼物产丰富,适合棕榈、橡胶、咖啡以及茶叶等多种作物生长,经济作物出口也是印尼重要的外汇来源。印尼并非茶叶的源产地,荷兰殖民者于17世纪80年代将中国茶叶引入种植后,印尼一度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为荷兰殖民者带来巨额收入。当前印尼的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八位。

一、东茶西渐:荷兰与茶种输入印尼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交流经验,传说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华人将中国茶叶带到印尼,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而确切可考的印尼茶叶种植史则与近代荷兰密不可分,新航路开辟后,为寻找东方的香料和黄金,欧洲航海者大量前往东南亚地区,葡萄牙、西班牙先后抵达印尼马鲁古群岛地区;而荷兰则后来居上,并在1596年侵入印尼,又于1602年通过成立“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达到了对印尼的事实统治,由此开始了统治印尼近350年的殖民历史。

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在海上盛行一时,客观上对连接东西方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607年,荷兰商船从澳门将第一箱中国茶叶运往印尼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又在1610年将茶叶贩往欧洲地区,将饮茶的风俗带进了西方世界[1]。最初,茶叶在西方被当作药材出售,不少荷兰著名医生还撰写文章宣讲茶的药用价值。1641年,荷兰著名医学家尼克拉斯·德克斯以尼克拉斯·托尔普的笔名在《医药观察》(Observations Medicae)中指出“没有一种植物可以和茶相媲美。饮茶可以帮助人类远离疾病侵害、延年益寿。茶不仅能让人精力充沛,还能免于罹患尿砂症、胆结石、头痛、感冒、眼炎、黏膜炎、哮喘、胃部蠕动乏力和肠道疾病。他的另一个好处是提神醒脑,可以使人在夜间保持清醒,这对喜欢在夜间写作或思考问题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最大的福音”;荷兰医生庞德戈则认为饮茶可以治疗结石病,他在书中高度推崇武夷绿茶,建议病人一次连续喝50、60甚至100杯武夷绿茶[2](P90-91)。此后茶叶慢慢由药品变成了日常饮品,深入到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荷兰上流社会纷纷以饮茶作为炫耀自身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方式,富裕家庭的主妇都以家中拥有别致的茶室、珍贵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3]。受到荷兰的影响,法国、英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也开始饮茶,茶叶成为各类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饮料,因此欧洲对茶叶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攀升。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从中国、印尼到欧洲的茶叶贸易路线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印尼成为了从中国到荷兰茶叶贸易线路的中转站,来自中国的荷兰帆船上总是载有几箱茶叶。

饮茶风俗在印尼也蔚然成风,当地的欧洲殖民者在社交场合和家庭聚会中越来越多地以饮茶为乐。居住于印尼的白人上流阶级认为相比于酒类所含有的男性化意涵,饮茶是可以包含妇女儿童共同参与的聚会形式,共同饮茶不仅体现出了优雅和礼貌,也能维系家庭的团结。大量殖民时期的印尼白人家庭照和亲朋聚会照上均记录了亲朋好友共同饮茶的美好时光,此类照片风格也被定义为“饮茶时间(Theeuurtje)”[4]。印尼原住民族在殖民者欧洲化教育影响下,也接受了饮茶风俗。168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员工、德国籍植物学家安德烈亚斯·克莱勒(Andreas Cleyer)从日本带回了茶叶种子,在印尼第一次尝试进行了茶叶种植,但是其出发点并非是进行茶叶生产,而是单纯将茶树视为植物园中的观赏作物。1690年,总督坎普赫伊斯(Johannes Camphuijs)认为茶叶对未来印尼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曾经提倡在印尼推广茶叶种植。1728年,东印度公司曾计划向中国采购茶叶种,并派出4名调查人员前往中国考察,以便公司判断爪哇岛是否适宜种植茶叶[5](P73),经过调查和研究,公司发现爪哇岛确实有作为茶叶生产地的条件。不仅如此,董事们还决定茶叶不仅要种植在爪哇,还要种植到锡兰②、好望角和贾夫纳帕特南等地,计划从中国引进生产工艺、雇佣中国制茶工人前往上述地区工作[6](P109)。但是对于当时处在茶叶贸易垄断地位的荷兰来说,维持从中国到荷兰的茶叶贸易显然比花费财力人力种植茶叶更为经济,最终在印尼种植茶叶的提议不了了之。

二、名列三甲:荷属东印度时期的茶业

经过荷兰商人的买卖,原本盛行于东亚的饮茶文化在欧洲得到了推广,对茶叶的需求也激发了更多国家追逐茶叶利益的欲望,前往中国、日本采购茶叶的商船络绎不绝。在进口之外,各国也希望能自行生产茶叶,省却运输和进口的高昂成本,特别是在世界贸易中后来居上的英国,通过不断打击荷兰的海上航线,逐步获得了海上的绝对优势。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在茶叶贸易中的利益,积极组织人员前往中国各地收集考察茶叶信息,在其殖民地印度四处实验茶叶种植,对荷兰的茶叶贸易造成了进一步威胁。感受到威胁的荷兰人终于认识到掌握茶叶种植对维持贸易的重要价值,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荷属东印度①(以下简称荷印)推广茶叶种植,以对冲来自英国同行的竞争。

荷兰政府面对日渐紧张的财政收入,也需要尽快提振荷属东印度的经济发展,1826年国王任命德·希锡尼斯(L.P.J.Viscount du Bus de Gisignies)出任东印度总督。希锡尼斯深知国王对自己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发展殖民地经济,他注意到印尼广袤的土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因地制宜地以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其提振经济的着力点。在他的主持下,巴达维亚迅速成立了农业委员会,大力支持种植农业的发展,茶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很快被委员会选中。同年,农业委员会决定在本地种植并生产茶叶,聘请植物学专家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Balthasar von Siebold)前往中国和日本考察茶叶种植情况,西博尔德在日本期间广泛收集各类种子,其中包括多种茶树种,他不断将采集到的各类种子运回印尼,这些茶种在爪哇岛城市茂物(Buitenzorg)和勃良安等地的植物园得以成功栽种[7](P2)。1827年荷兰贸易公司派出雅各布森(J.J.L.J.Jacobson)作为技师,自1828年起先后来华考察六次,他在中国各地拜会政府和茶园,收集茶叶信息的同时也向各地茶园购买茶树运回印尼。考察中,他认为印尼若想成功种植茶叶,离不开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因此他也不断雇佣中国技术工人前往印尼茶园工作。雅各布森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功,1829—1830年他第二次考察时从福建带回11个品种的茶树种;在1830-1831年他的第四次考察期间,从中国带回243株茶树和150颗种子;在1831—1832年间的第五次考察中,他带回了30万颗茶种[6](P112),还带回了中国工人共计32人,其中包括栽茶者1人、制茶者24人以及其他工人7人[7](P2),而第六次考察期间,更带回了高达700万颗茶种以及15名工人,包括制茶工人和制作茶叶包装的工人,还带回种植茶叶所需的各类工具若干[6](P113)。这些茶树、种子、工具以及中国工人的到来,对印尼的茶叶种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荷印政府也在井里汶、勃良安和加拉旺等地开始了茶叶种植活动,根据统计,到1833年时,上述地区的茶树数量已经超过了5万株[8](P30),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与雅各布森考察中国茶园同时,1826年起荷印各地也一直在尝试种植茶树,此前带回的茶树种在茂物等地的植物园不断被种植,总数已经超过1000余株,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828年时,仅剩余750株尚能存活,雪上加霜的是爪哇的害虫将剩余的茶树也摧毁殆尽。希锡尼斯总督要求当地从仅存的已经开花结果的茶树中制作茶叶,为此,荷印政府找到了在当地生活的多名华人负责制茶,虽然取得了成品茶叶,但是其质量既不符合当地饮用的标准,更与出口欧洲的目标相去甚远。总督认为,“该产品质量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缺乏制茶所需的足够工具”[6](P114),因而在此后的种茶制茶中,政府非常强调对专业经验的重视,也更加倚重雅各布森从中国带回的茶叶种和专业工人。1829年,在结束第二次考察中国的行程后,雅各布森和其所带回的中国工人利用茂物植物园种植的茶树成功制成了绿茶、红茶、小种红茶和白毫,这些样品茶也在1829年6月至7月于巴达维亚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了银牌,此后印尼生产的茶叶还上贡于荷兰宫廷,也有小部分在荷兰市场进行销售,这些成就给予了雅各布森极大的信心。荷印政府任命雅各布森为茶叶种植督导专员,并且授予其荷兰最高荣誉——大十字狮子勋章。他本人也结合自身考察经验和种植实践,在印尼工作的15年内不断为茶叶种植和生产制作而奔走,指导了大量的茶园生产,还在1843年于巴达维亚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茶叶的图书——《茶文化与制作手册》(Handbook of Tea Culture andManufacture),总结了关于印尼种植茶叶的相关问题。鉴于雅各布森的卓越贡献,他也被称为荷印茶业的奠基人。

但是,荷印政府所进行的茶叶生产在前期一直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荷印政府对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强制国有化政策。该政策使荷印茶叶在数十年内无法与其他产品进行竞争。由于比利时革命等连续不断的战争造成了荷兰政府的财政每况愈下,更强调从印尼榨取更多的财富以补空缺。为达压榨殖民地之目的,1830年新上任的荷印总督范·登·玻斯(Johannes van den Bosch)发布了“种植制度”(Cultivation-System),规定除土地税外,印尼农产品产量的20%必须交由荷印政府用于出口,或者农民必须在国营种植园中义务工作60日。在实际执行中,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为荷印政府所有,而农民的劳动天数也远远不止60日。在“种植制度”的影响下,荷印的种植园几乎全部变为官营,私有资本和小农种植园消失殆尽[9]。茶业方面,政府要求各个茶园均附设茶叶加工场,由政府统一修建茶叶精加工厂,对各茶园粗制的茶进行二次精制,但是由于交通所限,将茶叶运送至精加工厂需要耗时数月之久,不仅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茶叶的品质。1842年,荷印政府稍微修改了规定,允许部分茶园改由私人经营,但是仍然保持精加工厂的国营,故而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1849年,废除了精加工厂,允许各地茶园自行进行精加工。但是,荷印当局依然掌握着茶叶统一收购的权力,政府对茶叶收购价格过度压低,使得厂商只得通过降低茶叶品质来保证获利,低质量的茶叶又致使出口价格不断降低,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也不佳,产自荷印的茶叶在荷兰的售价为每磅1元6角,然而每售出1磅则会亏损6角[10]。荷印茶业年年亏损,至1860年,亏损总额已经达到600万荷兰盾,使得政府对茶叶实行的国营政策难以为继,1865年荷印政府出于无奈中止了对茶业的管理,将茶园租给民间企业自行运营[11](P101)。经过数十年的强制国营化政策,荷印的茶叶种植面积和茶树数量均出现大幅下降,全印尼在1870年仅有15座茶叶种植园尚在从事生产,其余已转为种植咖啡和其他作物。

而19世纪中期英国在英属印度种植茶叶的成功则与荷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从最初对中国茶种的培育转为对印度本地阿萨姆茶种的深度开发,辅之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阿萨姆茶的产量大增,成为国际茶叶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品,这令本就亏损的荷印茶业面临更大的威胁。面对日渐增加的挑战,荷印茶企决定像当年学习中国一样,向英属印度学习茶叶种植制作技术,并自1872年起向印度购买阿萨姆茶种,在印尼尝试种植这一新品种。1878年,熟悉印度茶叶生产的荷印茶商约翰·皮特(John Peet)力荐荷印各茶厂改为生产阿萨姆 茶[6](P120),经过 英 国同行的指导,荷印茶企逐步认识到,虽然印尼气候与印度类似,但是其用中国方法管理印度茶叶的模式无法复制英国在印度的成功,于是逐步将阿萨姆茶种连同英国技术一并购入。依靠工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茶园在印尼各地广泛成立,机械设备取代了来自中国的手工工具,大型干燥机替换了老式的煤炭炉。同时,为驱动机械设备,荷印茶厂也根据茶园位于多雨山区这一自然环境特点,修建了大量中小水电站以作为动力来源。早在1880年,西爪哇地区就建设了第一座用于茶叶生产的水电站。最初因电力传输技术限制,水电站常常设在茶园附近,此后伴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水电站与茶园逐步分离。根据历史统计,西爪哇地区在1910年时已经有超过40座私营茶园兴建了水电站,到1925年时,已经有400个总容量为17000马力的小型发电厂在整个爪哇岛运行[12]。

荷印茶企也强调行业协会的重要价值,1881年12月20日,由11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联合成立苏加武眉农业协会,协会内包括茶业、橡胶和其他企业。茶企通过农业协会,定期举办经验交流活动,聘请专家对茶叶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加强同荷印政府的联系,向当局提出与茶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意 见和建议[7](P4)。协会也重视对国外茶业的发展进行考察,首任秘书蒙特(G.C.F.W.Mundt)于1885年被派往锡兰考察当地茶叶生产情况,回国后出版了他的考察报告《锡兰与爪哇》(Ceylon and Java)[6](P122)。荷印政府与民间茶企的合作也不断深入,由荷印官方牵头所设立的制茶研究所在1902年于茂物成立,茂物植物园园长南宁加博士(Dr.A.W.Nanninga)领衔所长职务,研究所最初仅能从事土壤分析,此后在众多茶企的不断赞助支持下逐渐发展。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茶叶种植生产中所遇到的一切技术问题,聘请的专家学者则涵盖了“植物分类学、化学、病虫害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范畴[7](P4)。如此规模浩大的研究所成了当时最为专业的茶叶科研机构,甚至连英国帝国经济委员会在报告书中也对荷印的茶叶研究机构给予盛赞。1906年,制茶研究所又分设一独立机构,定名为茶叶评鉴局,负责对茶叶的品质进行鉴定,以便制定合适的交易价格标准[6](P124-125),该机构在出口前也对茶叶质量进行把关,避免次等产品流入市场,为荷印茶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凭借对阿萨姆茶种和科学生产技术的引进,以及对茶企协作、茶叶研究和茶叶质量的重视,荷印的茶业迎来迅速发展,成功走出了连年亏损的困境,并且其产量和出口产值在世界市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1910年,荷印有超过200个茶叶庄园,总产量超过18000吨,出口数量为15000吨,到1918年时,总产量已超过中国,成为继印度、锡兰后的世界第三大产茶国,甚至荷印茶叶可以远销中国,对中国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印尼茶叶产量有所回落,但在战后再度迎来大规模繁荣,茶叶种植范围也从最初的爪哇岛扩大到苏门答腊和苏拉威西,至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入侵印尼前,荷印茶叶年产量达到了21.3万吨,成为当时荷兰在殖民地获利的重要来源,茶叶出口使荷兰赚取大量外汇[13](P162-163)。可以说,荷印时期是印尼茶业发展的巅峰时代。但必须强调的是,繁荣背后伴随的是荷兰殖民者对印尼财富无休止的掠夺,多数利润均为宗主国所有而与印尼人民无关。

三、起伏跌宕:印尼共和国时期的茶业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击败荷兰军队并侵占印尼。早在战前,日本就一直觊觎着东南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次进行的南洋调查已经使日本对印尼的经济了如指掌。侵占印尼后,日军为维持战争开支而横征暴敛,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从茶业角度来说,同为产茶国的日本并不需要印尼的茶园,却对粮食和其他热带作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日本强制印尼大量茶叶种植园停止生产,改为种植日本政府所需要的作物。不仅如此,此前用于茶叶生产的工厂和发电厂也被挪为他用或遭到彻底破坏。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印尼民族领袖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并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不甘失败的荷兰殖民者立刻予以镇压,双方打打停停,循环反复4年之久,印尼终于在1950年获得了正式独立,但是自二战以来的十年时间内,历次战争和冲突给印尼造成的损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印尼的茶业也走上了下坡路。

独立伊始的印尼百废待举,战争带来的破坏在缓慢地恢复中,但是印尼的茶业却持续低迷。主要原因在于独立前的印尼种植园主要由荷兰企业和西方资本家所经营,根据印尼与荷兰之间的协定,西方企业可在印尼独立后继续保持经营,因此多数茶叶种植园此时仍属于外国资本;但是受印尼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影响,荷兰种植园主担心财产安全而迟迟不敢投资于恢复茶园。而印荷两国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恶化时,印尼政府在1957年收购了荷兰所属的产业并将之国有化,彻底断绝了荷兰对印尼茶业的控制。不幸的是,印尼政府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和财政政策均出现了失误,过分强调对外来资本的排斥和对私有资本的管制,不仅经济发展水平未能提升,反而造成生产下降、粮食缺乏的困难局面。整个20世纪50至60年代,印尼都无法摆脱严重的通货膨胀,1965年的通胀率更是高达650%,稻米的价格上涨了900%,农村地区土地荒芜,粮食不能自给并发生多次粮荒[14](P254-257)。茶叶作为用于出口的经济作物,在战后低迷的世界茶叶市场中本就受到了冲击,加之印尼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高达55%的赋税,更使茶业陷入绝境,经营者无力改善种植园的设施,进一步导致了产量下降,每年仅有7000吨—8000吨产出③,远逊于荷印时期。

1967年苏哈托总统执政后,改变了此前的国家政策,更加强调经济建设,各方面生产也陆续得到恢复。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又开始推行旨在发展农业的“绿色革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1984年,印尼茶叶理事会(Indonesia Tea Board)成立并实施茶业复兴项目,印尼的茶园翻新,增添了机器设备并且种植克隆的优良茶种;为应对市场变化,又在生产传统红茶之外于1988年引种了需求量更大的绿茶[15](P143)。重新起航的印尼茶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再次迎来了繁荣,近年来更是长期保持15万吨的年产量和7万余吨的出口量,相关从业人员达130余万人,对于提振印尼经济发展具有不小的作用。同时印尼茶业也注重对接西方可持续发展标准,2008年起也推动可持续茶叶生产认证标准勒斯塔里(LestariS tandard)[16](P16-17),发展更符合于现代环保要求的生态茶业。

四、结语

自荷兰人在印尼试植茶树以来,印尼经历了300余年的茶业发展史,经历从屡次失败到20世纪初世界产量第三的辉煌再到当前全球产量第八位,可谓经历了百年兴衰。必须指出的是,茶叶本不是印尼的传统作物而是荷兰殖民者经济殖民的见证,荷印的茶业繁荣实质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勃兴。事实上,在印尼种植茶叶的人工、机械成本较高,印尼发展茶产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印尼种植园转为生产棕榈、橡胶等优势作物的趋势既反映了对殖民经济的修正,也标志着印尼种植业正在走上适宜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可以预见,未来印尼的茶产业将获得更加兼顾生态环保和经济的双重发展,继续成为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之一。

注释:

①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99年宣布解散,其统治的印尼群岛转由荷兰政府控制,正式名称为荷属东印度(Holland East India),首都位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在1949年底荷兰退出印尼之前,一直为印尼的正式名称。

②锡兰,为今日斯里兰卡旧称,当时为英国侵占。

③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1961年至1975年,印尼茶叶产量一直在7200吨至8900吨之间徘徊。具体数据可见粮农组织统计网站:http://www.fao.org/faostat/zh/#data/QC.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荷兰
茶园飘香
凡·高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在荷兰骑自行车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周宁生态茶园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