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刘俊 丁坚 仇效东
(1.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1135;2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00;3.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体育组 江苏南京 210000)
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等一线工作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中等职业体育是围绕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同样应具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性,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与支持。因此,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围绕职业人才培养的体能需求大胆创新,从而构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中职体育课程体系。
职业体能是指从事职业劳动(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工作(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能力,以及对工作(劳动)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否能够满足未来岗位体能需求,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否能够适应新时期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中职体育课程体系的关键。该文结合笔者就职的中职学校及周边中职学校所开设专业的职业体能需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师生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对接的认识、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场地与设施、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当前中职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需的基本素养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学校体育是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1]。将中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是中职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于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来说,体育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两大主体,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对接的认识,是构建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中职体育课程体系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对中职体育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有明确的表述,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提升防范职业病的意识,掌握防范职业病的体育锻炼手段,提升防范职业病的能力。笔者围绕就职中职学校及周边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对接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对接认识调查表(n=40)
调查结果表明,有55%的中职体育教师认为将体育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相结合、相对接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而有45%的中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相结合、相对接的看法为没有必要或者持有不关心的态度。说明当前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应该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观念尚没有达成共识,同时也说明了,在当前时期开展中职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很有必要,还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职院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中职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对中职体育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有明确的表述,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一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运动项目、通过体育课程学生认知到体育运动在就业、创业中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未来的职业岗位一般是服务业一线岗位或者是生产一线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能以及耐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再加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更需要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2]。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关系以及自身职业体能认识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职学生职业体能认识调查表(n=998)
调查结果表明,还有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不大或者不清楚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作用,54%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体能有信心,大约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体能尚需进一步提升或者不清楚自己的职业体能能否适应未来职业要求。这说明,一方面中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还不清楚,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由于对未来职业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职业体能要求还不完全清楚,需要专业教师及体育教师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体能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差距,增强参与体育课程及提升职业体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师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执行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标准和境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目标,还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教学内容则是依据教学目标所设置的具体的开展内容。对于中职体育课程来说,教学内容就是依据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以及比赛方法等[3]。
目前,笔者就职的中职学校和周边学校大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设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置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4]。其中,运动参与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运动技能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能够科学开展体育锻炼,并掌握两种以上健身运动的技术和方法;身体健康目标则是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测试和评价学生的体质情况和健康情况,进而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5],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适应目标则主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以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合作意识,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6]。
除设置整体目标之外,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在不同学期,针对不同的体育授课和练习内容,还设置有不同的学期阶段性目标。如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入学,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发展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期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在第二学期,则开展部分如篮球、排球等专项运动项目,学期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则调整为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体育道德和合作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等;在第三学期主要开展的是田径类的体育项目,在此学期主要的阶段性目标则是改善心理状态、培养坚强意志,同时提升学生运动素质和健康状况;第四学期主要开展部分如太极拳等拓展类的体育项目,阶段性目标则偏向于让学生掌握两种以上健身运动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上述调查表明,当前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仍主要以增进学生体质与健康为主,很少有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设置提高学生职业体能、预防职业病意识与能力等教学目标。即使在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7]、社会适应目标中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自觉锻炼习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等与职业体能培养相关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征,与学生专业具体的职业体能要求的匹配度并不高。因此,需要中职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重视增进学生健康,又重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从而体现出中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该地区中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2+1”模式或者“1+0.5+1+0.5”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4个学期。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入学,以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内容为主,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块;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则以专项运动技能如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体育道德和合作意识,改善心理状态,培养坚强意志;第四学期主要开展部分如太极拳等拓展选修类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掌握两种以上健身运动的技术和方法。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时安排如表3、表4所示。
表3 中职体育课程开课方式设置调查表
表4 中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调查表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中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比较丰富且课时安排、开课形式比较合理,既有相关理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关专项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体育活动技能。然而,虽然内容设置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需求,但是大致还是停留在教授学生运用技能的层面上,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关键的职业体能考虑不多。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对体能的特殊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开设能够提升学生职业体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体育运动项目。
传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而在传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称为教学方法。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又是影响课程教学内容传授、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按照原有班级授课和按照所选项目编班授课,是当前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上课形式。由于当前该地区中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2+1”模式或者“1+0.5+1+0.5”的教学模式,3个学年中共有4个学期开设体育课程。开设体育课程的年级主要是一年级和二年级,还有部分中职院校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体育课程。在3个年级中,不同年级学生年龄不同,身心发展情况也不相同,在体能状况、心理健康状态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中职学校按照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上课形式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一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多,职业意识还相对薄弱,在此情况下建议尽量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合作意识和养成正确的体育竞争观;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进一步成熟,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别的差异、专业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然后体育教师按照学生所选的体育项目进行编班和上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直接面对着就业和顶岗实习,建议按照学生专业职业体能的要求来进行分班上课,同一专业或者职业体能要求相近的专业可以分在同一个班,每一个班级中按照职业体能要求强化体能训练以及拓展训练,以提升学生工作环境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作手段以及学生开展学习手段的总称,既包括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知识与技能讲授、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接受消化知识进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对适宜的教学方法,而每一种教学方法又有其特定的要求和特点。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表5所示。
表5 中职体育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调查表(n=40)
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和游戏法)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部分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自学探究、多媒体演示等较新的教学方法。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职业体能培养是体育课程需要着重学习和练习的内容,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体育课程中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团队协作、自学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多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变练习为游戏,从而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讲解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课程内容的态度,学习动机则是激发学生朝向一定目标而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学习动机是否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会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态度调查结果如表6 所示,学生主要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
表6 中职师生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态度评价调查表(人数/占比)
表7 中职学生参与体育课程主要动机调查表(n=998)
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习态度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习成绩普遍不佳、没有考上高中),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体育教师反馈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态度总体一般,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高,中职体育老师可以从教学氛围入手,通过以就业为导向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动机方面,中职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动机,很少是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或者是提高职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也验证了中学生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认识不足的结论,需要体育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性教育,向学生灌输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性的思想。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是让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动力。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职院校职业性特征,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8],应能够全面、准确、公正、客观地反映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情况。除此之外,在教育教学改革迈向深水区的今天,过程性评价已经成为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除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职业体能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完成情况之外,还需要将学生进步等过程性评价内容加入进来。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情况如表8、表9、表10所示。
表8 中职体育教师开展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调查表(n=40)
表9 中职学生教学评价满意度调查表(n=998)
表10 中职体育教师加入过程性评价度调查表(n=40)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虽然大多数教师尝试将过程性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之中,但是所采用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还是过于简单(大多数体育教师仅采用出勤情况这一个指标作为过程性评价方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成长性,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很多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并没有将职业体能以及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如合作意识等纳入教学评价之中,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职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体育提升和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性。
完善的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设备、设施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正常进行和学校体育运动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学校以及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相应的建设标准,配备相应的场地、器材和设备。同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还规定,各级学校要在教学仪器供应计划中,将体育器材纳入进来。对于中职院校来说,除需配备配齐《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场地、器材和设备之外,还应根据中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添置能够满足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应设施或者体育活动器材。笔者就职的中职学校场地设施、地区中职院校师生体育场馆及设施满意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 中职师生体育场馆与设施满意度调查表(人数/占比)
表12 学校体育场地一览表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包括中职院校在内的职业院校资金投入比较大,中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建设与配备情况大大改善。师生中各有超过67%的调查对象对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表示满意,说明当前中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情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能够满足学校学生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活动、教师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能够为职业院校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基本保障。但在场地设施调查中发现,中职院校场地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中职院校室外运动场地相对充足,但是室内运动场地相对不足,仅有室内健身场地和室内乒乓球台,不利于室内相关体育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是拓展类运动场地相对不足,不利于学校开设体育拓展类相关课程或项目。此外,学校场馆建设中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如服务业专业是当前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类型,而在学校的体育场馆调研中,很少有学校有专门室内康乐相关场地。
该文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和职业体能需求出发,从师生对体育课程与未来职业对接的认识、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场地与设施等5个方面,对当前中职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方面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联系比较少,尚不能满足学生职业体能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