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客船”海上遇险,海上专业救助力量根据遇险海况、水文气象和客船的结构特点,为保障遇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采取“水下—海面—空中”三位一体海空搜救实战技法。
關键词:“客船”遇险;海空搜救;实战技法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至今,海上航运行业始终都没有摆脱灾难的笼罩,从“泰坦尼克号”、“自由企业先驱号”“爱沙尼亚号”,到21世纪韩国的“世越号”渡轮翻沉、中国的“中华富强”轮火灾事故。尽管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政府加强了立法管理,航海技术、船舶工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客船海难事故仍难以完全消除。随着海上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海上事故的发生机率、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将进一步增大。如何应急搜寻遇险客船,提升打捞能力成为衡量海运大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水下—海面—空中”三位一体的联合搜救是“客船”遇险,海上人命救助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 三位一体的海空联合搜救
三位一体的海空联合搜救是指潜水员、救助船舶和救助飞机三方根据各自的技术专长,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海上遇险目标,实现从潜水搜寻打捞,海面救助到空中搜救的救助模式。
1.1 水下搜救
水下应急搜救打捞是海空联合搜救立体行动中的重要环节,完善和创新这个环节已是海上应急搜救发展的趋势之一。欧美发达国家在潜水技术及海上搜寻、救助、打捞方面相当发达,法国COMEX公司、荷兰Smit打捞公司、美国OTECH公司等,均代表了当今世界潜水打捞及水下作业工作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
水下救助是在水下搜寻过程中,运用潜水技术,从水下、沉船、潜水器或其他特定环境中,实施水下人命救助。依据性质可将水下打捞划分为救助打捞和清障打捞。
但是,对于其他非发达国家,在水下应急救助打捞中,由于装备不足、技术及营救手段落后,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
根据国家“加强救助,发展打捞”的战略思想,全面加快我国海上救助打捞事业发展的蓝图,为确保我国水下搜救打捞技术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水下人命、环境、财产救助和水下应急抢险打捞能力。采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和理论,加强科技投入,更新技术装备,实现在大深度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水下搜救打捞作业装备的开发,加强现代大型深水打捞及作业技术装备的配套应用,掌握海洋水下搜救打捞工程作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带动我国深水救助打捞技术装备,全面提高水下潜搜救打捞能力。救捞系统建成了深远海救捞团队和特勤救助队伍,并日臻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救助能力。
1.2 水面救助
国家专业救助力量获知遇险信息后,迅速收集遇险信息进行评估,及时采用最佳行动方案启动救助,在最短时间内派遣救助力量前往现场进行水面搜救。
(1)水面搜寻。水面搜救是救助遇险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救助力量多少和水文气象决定运用方形、扇形平行航线等搜寻方式展开搜救。一般情况下,使用扩展方形搜寻客船遇险位置附近。若搜寻区域明确或位置确定,则可使用扇型搜寻或其他搜寻模式。一旦确定搜寻区域和搜寻模式,下一步就是安排搜救力量执行搜寻。
搜寻船舶的船长要履行许多职责,包括确保航行安全、船舶操纵、通信和海图作业等,确保船上有足够的船员执行有效的搜寻。为使瞭望员得到休息提高搜寻效率,最好实施轮换。瞭望员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为此需使用适当的设备如夜视仪、红外设备等,系统地渐进搜寻。
(2)水面救助。搜寻发现遇险人员时,应立即大声重复喊叫“左舷(或右舷)发现落水人员”,在舷边向水中人员投下带自亮灯的救生圈或其它可漂浮物(注意投掷浮具的落点有利于漂向落水者,以免遭致二次伤害同时,避免附绳缠绕船艇螺旋桨)。
在小型救助艇上发现时,始终聚焦落水人员,用手顺着扶手小心地移到艇长或其他艇员能看到的位置,向艇长指明方向;在较大的救助船上发现时,难于边移动边保持注视落水者,通常应停留在人落水的一舷或能看见落水者的位置,保持呼喊,直至其他船员听到并报告驾驶台。如发觉无人听到呼喊,只能用当时可能最快的方法报告驾驶台。
(3)救助水面漂浮人员。无论使用何种设备和方法,安全地将人救起都需要精巧细致的操作。救助船员抵达营救现场时,根据风和流的方向,选择接近落水人员的适当角度,立即展开营救。在营救期间始终注视水中人员,向船长报告他们的方向和位置;如放艇救人,应指定一人用便携高频电话与艇上人员保持通讯,并向艇上人员指引落水者的方向,适时向救助指挥员报告抵达时间;根据水中人员是否有知觉或受伤的状况以及当时的海况决定使用浮具,如抛投式救生袋、救生担架等设备救人。
(4)转移客船遇险人员。在海上转移人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从遇险客船上转移遇险人员更加不易。如果有伤员或者不习惯海上环境的人员,海况可能非常恶劣;如果遇险船没有倾覆沉没或其他迫在眉睫的危险,人员留在船上是较为安全的,较稳妥的是由救助船拖带遇险船到安全海域后再转移船上人员,有时可等候风浪较平静时再转移人员会更安全可靠。
在救助船艇抵达现场之前,由遇险船船长、救助船船长与救助指挥员或搜救协调中心商定人员转移方案。救助船艇到达现场后,遇险船船长理解救助船的意图,确知转移人员方案。救助船船长要求遇险船船长签署放弃对救助中人命或财产损失索赔的文件,或通过电话录音确认;要求从事转移作业的所有甲板人员和遇险待转移人员必须穿着救生保暖服或救生衣;要求指定人员保持通信联系,其他人员应避免呼喊指令,以免造成混乱。在风浪中,救助船通常应在遇险船的下风附近安全区,顶风顶浪,选择救助适当的时机和最佳的救助方式。
在海面风浪和涌浪较小的情况下,救助船可以并靠或丁字形接近遇险客船中部,两船内侧一舷放置大型充气橡胶碰垫减缓相互擦碰。客滚船通过舷侧门或最低一层露天甲板,利用滑梯或滑道将旅客迅速转移至救助船甲板上。救助拖轮具有宽敞低矮、平坦清爽的尾甲板,也是最适于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旅客的船舶,这是平静海况下从遇险船上迅速转移大量旅客的最佳方法。
1.3 救助飞机空中搜救
目前,我国沿海水域客滚船已取代了单载旅客的客轮,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峡、琼州海峡和舟山群岛。客滚船是各类客船中安全性能较不稳定的船型,主要弱点有首尾门易受损坏、安全管理和应变反应难度大、车辆及车载货物易于移动和失火、统长甲板上的汽车舱进水会迅速倾斜导致车辆移动丧失稳性失去浮力。多种弱点使客滚船易于发生倾覆、沉没、失火等毁灭性事故,险情发展迅速,往往难以保全船舶,易于造成大量生命损失。
在客船遇险实施救助过程中,为实现快捷高效的海上人命救助,救助飞机速度快、机动灵活,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80千米/小时以上;视野广、搜寻范围大,居高临下易发现海上目标;可悬停在空中救人或者快速转运人员,适合危重创伤、特殊人员急救或漂泊水面人员搜救,救助作业不受水深的制约。
2 船机联合搜救
(1)联合救助。船舶海难发生后,人命财产极度危险,由于搜救目标繁多或具体位置不确定和搜寻目标较小等因素,救助船舶很难较快到达或难于发现搜救目标,遇险人员处于紧迫需要救助的情况下,需要直升机迅速飞临遇险事故海域,实施快速搜救。发现遇险目标后,直升机可根据情况先行施救,同时引导救助船舶快速接近遇险目标进行协同救助。2013年8月14日香港籍矿砂船“TRANS SUMMER”轮在珠江口大万山岛附近海域受台风“尤特”的影响,船体倾斜,就采取了海轮—飞机混合救助模式并最终成功救助全部遇险船员。
(2)大量遇险人员转运。客滚船遇险属于群体性救助,遇险人员多,直升機运载能力受限,无法单独完成对所有人员进行快速有效救助。尤其是客船遇险处于大风浪海域或浅水区、养殖场、礁石区时,救助船舶难以靠近难船,救助船舶和直升机必须协同作战。船机联合救助,将大量遇险人员迅速地从难船快速转移到附近的救助船舶或其他安全的处所,最大限度地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否则,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翻沉事故造成290人死亡的惨剧,教训深刻。此次事故后,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组建了海上专业救捞队伍,承担起我国海上人命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洋环境保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同时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救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大力加强救捞能力建设、装备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救助、打捞、飞行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具备了水下潜水打捞、水面快速反应、空中立体救助的综合功能,圆满完成了海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海上救捞能力显著增强。
(3)直升机协助带缆。船舶遇险,往往由于气象恶劣,人工撇缆、抛缆枪等无法实现带缆,或难船船员已弃船而救助船员无法登船时,采用直升机将救助船员和引缆一同吊运至难船实现带缆。如果不尽快控制随风漂泊的难船,将可能发生碰撞,触礁等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极端恶劣的海况下直升机协助带缆是一种有效的救助方法。
3 总结
综上所述,“客船”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海难,对遇险“客船”及其他财产进行的救助是海上群体性海难救助的重点、难点之一。“客船”遇难遭受灾难的人数多、难度大、损失重、影响大。本文通过水下搜救、水面救助和空中搜救,实施三位一体海空联合搜救是“客船”遇险,海上人命财产救助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最大限度地拯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海上专业救助队为国家海上安全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永娥.浅析客滚船安全及“三超”装载的危害[J].中国船检,2000(1):36-38.
[2]尤庆华,肖宝家,许忠锡,等.实现中国海空立体救助体系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航海,2008(1):70-74.
作者简介:吴国军(1971—),男,湖南郴州人,本科,工程师(八级),研究方向:救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