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产业对我国多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产业。文章选取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定量分析我国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度,以便为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信息产业;关联效应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5.060
1 引言
信息產业由于其高产值、高效益和渗透性强等特点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桥梁枢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产业间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近几年来,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信息产业关联效应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例如,从全国的视角,徐丽梅(2010)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信息产业的性质、特点及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唐守廉,谢小可和夏雨(2013)认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属于消费依赖型产业,且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及效应不显著,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省际的角度,主要有熊俊顺、刘干(2005),王欣、王钢和彭录海(2008),舒波、郝美梅和荣艳蕊(2011),朱宗尧、李宁和王建会(2012)等,他们依据2002年和2007年的行业分类,利用产业关联理论和投入产出表分别对浙江省、吉林市、北京市、上海市的信息产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各省的实际情况不同,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以及对不同部门的关联效应大小也不尽相同,但是信息产业对各省经济都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正逐渐凸显。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信息产业的研究热情高涨,相关理论探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2002年或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年代较久远,数据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充分反映当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因此,本文基于信息产业内不同产业部门的视角,为中国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提供理论依据。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信息产业的内涵并划分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个子部门;其次,以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深入剖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最后,在总结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 信息产业关联度
对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表明,信息产业对我国GDP贡献份额尽管不是很大,但已经超过第一产业。信息服务业占总产出的比重小于信息制造业,但是其增加值在总增加值的占比却超过前者。
2.1 信息产业与其后向产业的关联度
为分析不同部门与信息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以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见表1。其中,限于篇幅,表1只列出了部分行业。
第一,信息制造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50,表明信息制造业每生产1万元的信息产品,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在5012.23元以上。除此之外,金属、化工等部门为信息产业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与能源。
第二,信息服务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消耗系数分别为0.12和0.09,表明信息服务业每生产1万元的信息产品,信息制造业投入生产要素约为1236.96元,信息服务业约为935.54元,两部门投入占比高达21.73%,信息产业内部间的需求较旺盛。除此之外,第三产业对信息服务业投入最大,尤其是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投入。
第三,无论是信息制造业还是信息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需求几乎为零,表明我国信息产业对农业的直接依赖程度低。然而,两部门与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却表明信息产业与农业存在较为明显的间接关联效应,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不会直接带动农业的进步,而是通过对作用于其他部门或者生产的中介环节间接促进农业的发展,此种效应在其他产业部门间也广泛存在。
2.2 信息产业与其前向产业的关联度
为分析不同部门与信息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计算各部门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见表2。其中,限于篇幅,表2只列出了部分行业。
从表2中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来看,可以发现。
第一,信息制造业对自身的直接分配系数最大为0.367,其次是电器机械和器材、信息服务业等部门。部门产品在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后,再提供给电器机械和器材和信息服务部门,其他如通用设备、租赁和商务服务等部门也是信息制造业的主要供给对象。
第二,信息服务业对自身的直接分配系数最大为0.12,表明在42部门中信息服务业对自身的需求最多。但总体而言,对该部门产品需求最大的产业为第三产业,金融、建筑等部门尤为突出,这表明我国金融和建筑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信息服务业对这些部门的渗透力度大,对其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信息产业两子部门对第一产业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比较两子部门与第一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可知,信息制造业对农业的直接需求甚微,但是间接需求较为明显,在每1万元的农业产品中,有约113.57元的中间产品或生产要素来自于信息制造业。然而,信息服务业对农业的直接和间接需求均较小,这也表明信息服务业产品在农业的扩散和渗透率低,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明显推动农业的进步。
2.3 综合分析
第一,从信息产业作用于其他部门的方式来看,直接作用和间接影响并存,且间接影响更甚。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系数中,完全系数均明显大于直接系数数值,这表明两部门并不会直接带动某些产业的发展,但是信息产业的成果通过渗透到各个领域,从而间接带动这些部门的发展。
第二,从信息产业内部的关联来看,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存在较强的前后向关联,这表明信息产业两子部门间的依存度高,一方的发展为另一方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内部需求,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从产业关联来看,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条较长;从产业性质来看,信息产业的两个子部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从信息产业内部的关联来看,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间存在较强的前向关联,该产业的产品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以中间产品或生产要素的形式被信息服务业大量使用;另外,信息服务业在对信息制造业表现出较强后向关联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前向关联。
上述结论表明,信息产业两子部门间存在显著的内在依赖关系,信息产业通过内部需求,由信息制造业推动信息服务业,再由信息服务业带动信息制造业,并通过产业链拉动经济增长。
总之,尽管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及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均较小,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我国政府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第一,注重信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信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政策支持。现阶段我国有关信息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备,专门性的政策比较缺乏。为此,在政府着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促使其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径时,需积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政策有序、有力地进行,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立法基础和保障。
第二,注重信息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現的新形势下,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不仅可以为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而且还能增强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合作和交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研发载体,开放信息资源。
第三,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并促进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非平衡增长的模式,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对重点产业制定倾斜性的政策(李新和王敏晰,2009)。为此必须要加大信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除此之外,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和资本产出效率,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梅.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应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82-86.
[2]唐守廉,谢小可,夏雨. 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J].情报科学,2013,31(4):10-15.
[3]熊俊顺,刘干. 浙江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浙江统计,2005(8):8-11.
[4]王欣,王钢,彭录海. 吉林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情报杂志,2008(1):106-109.
[5]舒波,郝美梅,荣艳蕊. 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产业关联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4):71-74.
[6]朱宗尧,李宁,王建会. 上海现代信息服务业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2(9):43-53.
[7]李新,王敏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J].软科学,2009,23(9):21-24.
[作者简介]廖萃举(198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供职于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市政公用事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