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苗
[摘 要]从法规制度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支部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从纵向上来看,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历程中,支部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基础;从横向上来看,支部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神经末梢,始终在国家与社会间发挥着桥梁作用。百年来的历史有力证明:凡是支部建设好的时期,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就会遭遇挫折。总结好支部建设的百年经验,对于贯彻“以党的组织体系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经验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支部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组织,也是组织体系的血肉,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让支部强起来。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支部建设进行回顾与思考,聚焦党内法规制度视角,为新时代推动支部建设的改革创新、提升支部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对于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基础性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切政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内部组织结构来运作政治过程,完成政党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由三大要素 ①构成,即:第一,机构要素,指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而成的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组织。第二,制度要素,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等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党的代表大会等基本组织制度、党委会的议事规则等具体制度。第三,角色要素,即党员。在这三大要素中,支部是机构要素的最基本单位,其运行以制度要素为基本规范,对角色要素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负责,这就是党支部的基础地位所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②,党的基层组织从类型上来看,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可以分为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其中,支部在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比重,地位上处于绝对基础地位,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从技术层面来看,很多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法规重在对支部进行规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度重视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密码。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这是党内第一部规范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回望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百年历程,我们发现:制度始终是党推进支部建设的重要引擎。
二、制度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引擎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党初期与大革命时期,支部作为一个组织形态第一次出现于党的法规制度是二大党章,但支部并不是党的基础组织,在党的组织系统中处于自下而上的第二层级,即:中央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支部-组,组是最基层。支部作为最基本组织是在中共四大确立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 ③,至此,支部的设置原则、基本架构和活动方式基本确立,即依据生产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点来组建,以确保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设置书记或者支部干事会来负责支部运行,其职责不仅在于教育吸收党员,还要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此后,“一切工作归支部”“组织工作是政治性而非技术性”等支部建设方针不断被强调。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将支部建在团上改为支部建在连上,连队是基本作战单位,连队的重要问题都要先经过支部讨论决定方可实施,连以上设党代表,连党代表由党的支部书记担任,既负责连队党的工作,还协助连长抓军事工作,确保了连队在党的领导之下,同时加强了与士兵群众的联系,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将“支部建在连上”规定为建党建军的一条重要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支部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在《党的支部》一文中曾就支部的地位、设置原则等作过明确的要求:“支部是党的最下层组织,也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支部是党团结群众的核心。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 ④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基础组织,按照生产单位、工作单位来建立,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组织原则。这个原则,使我们党的组织基础放在社会组织的细胞中。”“党的基础组织,一般称之为党的支部,特殊地称之为党的总支部或党的工厂、机关、学校委员会。”“支部应该关心每一个党员的政治情绪与政治趋向。”“支部委员会是支部的领导机关。”“支部委员会的领导与切合实际的分工,对于整个支部工作之有效进行,是起着决定作用的。” ⑤至此,以党支部为基础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均逐渐趋于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党要积极发动土地改革运动,以调动农民的積极性,为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提供人力物力支持。194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推广了河北省平山县的典型经验,即“开门整党”,把“党支部会议”和“群众大会”合二为一,七届二中全会后,各地均开展了公开建党活动,并注重在工人中大力发展党员,以夯实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截至1949年10月1日,全党大约有20万个支部。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4年,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明确了过渡时期农村党支部工作的好坏,是以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来衡量。县区委要加强对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把管理支部列入经常的工作日程,要选择一定的支部作为重点,亲自指导,大力培养支部骨干。中共八大党章对党支部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与七大党章直接写明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不同的是,八大党章将“党的基层组织”代替了“党的基础组织”的说法,既强调组织性,又强调工作的前沿性、与群众关系的紧密性。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偏差,各种运动持续进行,支部建设制度也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党支部建设偏离正常轨道,直到1977年党的十一大,党支部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拉开了基层领导体制改革的序幕,与此相对应,党制定了一系列党支部建设的相应法规制度。1987年党的十三大党章明确我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按乡、镇、村来设置。1988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强调以支部为单位有步骤地进行,明确了“五个是否”评议内容和五个方面的基本方法,民主评议党员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 子。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章对基层党组织的定位作了进一步完善,明确其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 ⑥这是对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系统总结。此后,中共中央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国有企业、党和国家机关、农村、“两新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大力推进社区和“两新组织”党支部建设。200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明确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确保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街道、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2012年3月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非公经济党的建设做出了系统规定,如,明确了非公经济党组织的“两个作用”:即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强调“两个覆盖”: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抓好“两支队伍”: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支部建设,可谓“形神兼备”。从“形”来看,十九大党章将“党的支部”单列一条,明确了“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发布,这是党内第一部直接规范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主干法规,在此基础上,围绕以党支部为基础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制定修订多部党内法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围绕党支部职责要求制定修订一系列法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细则》等。从“神”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意识,在整个组织体系之中,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百年经验
1. 要站位在党的组织体系格局下来认识支部作为基层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要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 ⑦党的组织体系可谓“一体两翼”,一体则为自上而下的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两翼”为党的工作机关和党组。根据党章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为地方组织,从层级来说,自此之下便为基层组织,从领域上来说,覆盖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在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党的工作机关和党组中,凡是有党员三人以上的都会建立支部,所以以党支部为基础的党的基层组织,不仅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还是“毛细血管”,贯穿于“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之中。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组织体系的优势和威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⑧从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到新时代的抗疫一线党支部,都是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战斗堡垒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而加强党的支部建设不能就支部谈支部,而是要站位在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来认识、强化其使命意识。
2. 要把握政治性而非技術性是党的支部建设的根本属性
政党是政治组织,支部是政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因而对政治性的把握程度是支部建设水平最关键的衡量标准。从国家-政党-社会的关系来看,政党始终作为国家与社会的桥梁,支部的政治使命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为政党完成使命夯实基础;第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第三,团结服务凝聚群众。这些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在建党初期,支部所发挥的凝聚群众的功能被较多提及,如中共五大党章规定,支部的使命重在领导日常斗争。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支部作为战斗堡垒的作用会更多地被提及。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发展史上,政治性始终是作为党的根本属性,“支部建在连上”之所以成为建军的重要传统和优势,其关键在于“连队”是主要作战单位。周恩来为贯彻六大决议撰写的《告全体同志书》中指出:“所谓支部生活,并不仅仅是开会,听政治报告,纳党费就算完事,最要紧的是讨论当地的政治问题,工作问题,无论是一工厂,一学校,一军营,一农村,一街道,范围虽小,都有他的不同的政治环境与工作的方法,要能把党的政策正确的运用,首先要了解一切实际的情形。这是每个支部的任务,每个同志的任务。” ⑨新时代,习近平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概括得十分清晰,那就是“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 ⑩。因而,新时代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必须强化政治功能,切忌单纯地“把党建工作做成党务工作”。
3. 要厘清党支部建设的基本属性和把握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百年支部建设实践,让我们能清晰地把握支部建设的基本属性和基本方法。基本属性方面:第一,伸缩性。在革命战争年代,支部与党的基层组织基本可以画等号。到中共八大,根据党的基层组织形式需要伸缩性的要求,将基层组织以党员人数为基本依据划分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同时给予一定的变通空间。目前的实践是以党员人数3人、50人、100人分别作为支部、总支、党委的成立依据,但调研发现,实践需要更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如老龄化比较严重的社区,若严格按照数字来划分,部分社区要选出能够胜任的党支部书记和委员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更难以实现党支部建设的高质量。第二,差异性,如前所述,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几乎覆盖基层社会组织的所有领域,正因如此,必须把握支部在不同领域的共性与个性,共性方面在于其地位都是战斗堡垒,都要做好支部的党务工作,比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而个性方面更多的是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在支部建设实践中,要充分把握不同领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差异性。
基本方法层面:第一,发挥模范支部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按照‘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的思路,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 !1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在党的支部建设史上,以模范支部带动后进支部是增强党的支部力量的重要方式。第二,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党的支部建设历史告诉我们,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建设中最核心的环节。陈云在《党的支部》中强调:“要保证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或支部干事》必须是政治坚定,忠实执行党的政策,有工作能力并为大家所信仰的党员。” !2第三,激发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 !3,党员是支部的主体,要建强党支部,必须激发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曾专门论述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至今仍有强烈的启示意义。“在这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 !4新时代,在困难面前仍然“共产党员先上”,这在新冠疫情防控和脫贫攻坚中都已得到充分彰显。
注释:
①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123页。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80页。
④ !2《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5、147页。
⑤夏利彪编:《中国共产党党章及历次修正案文本汇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131、132、134、135页。
⑥张明楚主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4页。
⑦ !1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1期。
⑧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求是》2020年第15期。
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709页。
⑩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代党员》2018年第19期。
!3《中国共产党重要党内法规学习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15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作者系中共宝山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