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从国内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经验来看,深圳具有典型的样板特征。深圳是全国最早提出“质量强市”理念的城市,明确将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把“质量成就未来”确立为城市质量精神,出台了全国首部质量促进型地方性法规,走出了一条对全省乃至对全国都有一定示范意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因此成为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此外,深圳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功的标杆城市,据《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深圳高居榜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
深圳发展理念历经数次更迭,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主流。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再到“深圳质量”,深圳市率先全面迈向“质量时代”。1995年,深圳确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策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21世纪初提出“效益深圳”理念,实现“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2011年颁布《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提出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2017年颁布《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提出“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理念,把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长远重大战略,把创新摆在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日趋成熟,探索出以产业为基础的发展路径。深圳特区建立40多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改革和飞跃,经历了起步、推进、转型、优化四大阶段。
“双碳”承诺提出后,深圳已提出明确的配套目标举措。2021年6月,《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提出“双碳”目标。“双碳”举措方面,专门用3000余字的篇幅,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美丽宜居生态城市”两类城市的口号,指明六大发展思路,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法治层面,深圳坚持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创新,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在立法创新上,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中首创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制度,后被国家立法吸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运用微信召开环保立法听证会,作为推动公众参与环保立法、环境保护的新尝试,等等。
考核层面,实行一年一考,压实责任,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文明考核工作,并作为保留“一票否决”考核事项的六项考核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为深圳绿色发展的“指挥棒”;创新引入第三方评审团机制。
产业层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发展与保护双赢,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先后出台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深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公众层面,强调社会治理和市场牵引,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生态保护路径。深圳持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政务微博、新闻发布会、新媒体等渠道,除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外,还主动公开“白皮书”“治污保洁工程”“鹏城减废”“深港环保合作”“深莞惠环保合作”等本土特色内容;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化工作,全力推进“数字环保”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管理和公众服务水平,强化公众参与权益保障;创新公众参与载体与模式,鼓励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深圳作为国内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发展模式较为典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方法举措,对中国其他城市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一是落实生态环境治理领导和管理。虽然大部分地方已将生态环境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但由于生态建设的经济属性较弱,低碳建设仍为基层政绩考核的边缘领域,部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不够全面。为此,可提升生态文明考核的核心度,将生态考核作为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借鉴深圳“一年一考”的制度要求,增强生态考核频度;同时,由于低碳建设具备一定的技术难度,可纳入专家评审制度,定期更换专家团成员,避免自评自考问题。
二是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受实际情况影响,资源有偿使用存在一定监管难度,违法行为的治理成本较高,资源违法利用的监测较难实现滴水不漏。可借鉴深圳“有堵有疏”政策,以堵为方法,改进环境监管执法模式,推动“查管分离”执法模式改革。
三是增强信息披露。社会公众在低碳建设评价上具有“結果导向”特征,而气候环境变化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和不可知性,因此,有必要构造畅通有效的民众沟通渠道,将政策措施广为人知,增强双向互信。国内大部分地方政府在公众宣传领域基础较薄弱,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深圳作为新经济发展主体,善于调动市场媒体资源,创新大众沟通渠道,“深圳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此外,深圳样板对国际城市的低碳建设也具有借鉴价值。过去30余年,高增长的中国发展模式已得到全球见证,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具有极高的市场认可度;作为中国模式的代表,深圳经济基础从薄弱到繁荣,经济结构从粗放到先进的发展过程,能够广泛被发展中国家借鉴。
作者单位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