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瑞生
英雄楷模张富清的故事让我们难以忘怀。说起来也巧,我的伯父与他同在359 旅,同在718 团,同时跟随王震将军入疆,同时转战到了南疆的喀什,最后又都转战到了阿克苏,在建设兵团农一师。1955年,张富清转业,俩人才分开。
我的伯父叫左凤山(1917-1987),出生在肃宁县河北留善寺乡南曹庄一个农民家庭。祖母生有两子,伯父和我的父亲。在我父亲出生9 个月时,祖母因病去世,那年我的伯父只有11 岁。1930 年至1937 年,伯父给地主家扛长工,也曾与工友们利用早晚闲暇之余一起习武。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肃宁县人民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激起了全县人民保家卫国、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伯父认识到只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1938 年2 月,伯父毅然决然参军,成为八路军359 旅718 团一名战士。
自此,伯父一生从戎,谱写了一曲英雄之歌。他曾任班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后勤主任、副团长;后跟随王震将军入疆,来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任十六场场长;场改团后,任13 团团长,临时兼任过温宿县县长,农一师副师职顾问。
伯父有胆有识、作战勇猛,从不怕流血和牺牲。从1938 年5 月至1939 年6 月,在一年半的的时间里,他随359 旅718 团参加了20余次战斗。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连续两次把6 枚手榴弹绑在一起,匍匐前进到敌人眼皮子底下,炸毁日伪军据点两处,打死打伤6 名日军。
1938 年9 月底,我军在山西省广灵县、灵丘县与日伪军4000 余人交战。一天夜晚,伯父一个人乔装打扮成农民模样,背了半口袋面,装作去给鬼子送粮。有一名伪军放哨,在取得他的信任后,伯父来了一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锁住了这名伪军的喉咙,顺手把头上的毛巾塞进了他的嘴里,让其不能发出声音,将其制伏后拖到了庄稼地里。战友们及时进行了接应,把这名伪军押送到了团部,令其说出了所在部队的日伪军人数、行动计划、日军及伪军人员在各村的分布情况。随后,我军依据掌握的情报对日军进行了交战,于10 月1 日结束战斗。我军胜利完成了破坏和迟滞日伪军进攻任务,毙伤日伪军800 余人,解救民夫2000 余人。也就是这一次战斗,伯父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荣记一等功一次。
之后,在百团大战中,伯父胜利完成了一次伏击任务。全组共10人,由于他技术最精,被任命为第一捕俘手。为便于行动,伯父和战友们趁着夜暗,来到敌人入侵的必经之地埋伏下来。当时起了浓雾,大家的衣服都被打湿,冻得浑身发抖,但仍坚守原地隐蔽待机。一直埋伏到第二天上午9 点多钟,8 名日伪军才向设伏地点走来,呈一字队形排开。当第一个伪军从伯父前面走过去一段路后,伯父猛地一下从隐蔽处跳出,大吼一声“交枪不杀”,扑向第2 个伪军。谁知走在前面的第一个伪军反应还挺快,转过身来“哒哒哒”就向伯父开枪。伯父顺势打了个滚,躲过了敌人的子弹,闪电般地举枪射击,将其击毙。与此同时,战友们也向敌人开火。这时,伯父发现一名伪军吓得躲进石头旁边,就再次猛扑过去,一脚踹倒这个敌人,骑了上去,用铁钳般的大手狠狠卡住这家伙的脖子,将其生擒活拿。战友们把另外6 名伪军打死1 个,打伤两个,其他3 人束手被擒。两分钟的战斗迅速结束。这时伯父才发现自己肚子受伤了,被子弹打了一层肉下来,但未穿破肚子,当时解下腿绷带系在了腰上。就这样,伯父在百团大战中又荣立大功一次。
1944 年11 月至1945 年8 月,伯父跟随王震领导的南下支队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行程7600 公里,克服了严寒酷暑和山河险阻。他与战友们一路行军,一路宣传我党抗日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传八路军是救国救民的人民军队,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一路上,伯父随同部队作战74 次,打击了日伪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攻和阻拦,保存了基本力量,开创了湘赣边抗日根据地。
除却打仗外,伯父还是个生产能手。在南泥湾学会了纺线、织毛衣、做针线活儿,缝缝补补样样会。在一次全团组织的突击手竞赛中,他曾创造了一天开荒3 亩6 分7 厘的记录,是当时359 旅12 个模范标兵之一,并获青年劳动奖章。
在解放战争中,伯父参加了中原突围战役、延安保卫战、壶梯山战役、解放大西北战役、荔北战役、兰州战役、抚媚战役。1947 年,由于在蟠龙阻击敌主力回援战斗中表现突出,被359 旅授予“战斗模范”称号。
1949 年,伯父随军进疆,参加了3 年青藏公路修建工作。当时,整个西藏1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公路。广袤的世界屋脊,仍沿袭着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在雀儿山修路的时候,伯父身为团后勤主任,一到快吃饭的时候就开党员会,把党员们叫过来,让群众先吃,群众吃完了党员再吃,剩多少就吃多少。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找到当地一个叫格桑登的头人商量,让其支持解放军一下,用他家几百头牦牛给部队运粮食,这才解决了战士们的吃饭问题。
不久,伯父徒步行军2871 公里,参加了新疆平叛剿匪工作。他带领战士们历经千辛万苦,进军红柳峡,翻越冰达坂,奇袭北塔山,在人迹罕至、无水无草的500 里戈壁上追击叛匪。其间,他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实行军事清剿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执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区别对待的政策,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取得了剿匪斗争的胜利。
1958 年农一师十六场建场,伯父作为场领导亲自部署建厂蓝图,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建造营房,与广大军垦战士风餐露宿、艰苦创业,为农场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多次评为师团先进工作者。他经常说,我是个老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师里给他们团首长配有北京吉普车,但他下连队都是骑着自行车。到了连队,他首先看那些生病的群众,给他们送温暖。他去伙房吃饭,从不搞特殊化,一碗糊糊、一根大葱、一个苞谷馍馍,坐在地上就吃了,命人把伙房准备的米饭、白面馒头送给病人吃。
1959 年10 月1 日,新中国成立10 周年之际,伯父作为“人民功臣”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10 周年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也就是那一次,伯父第一次回到了阔别21 年后的家乡,那时爷爷已经去世6 年。见到父亲时,哥儿俩一起抱头痛哭。因为伯父不认字,不会写信,家人和政府都认为牺牲了,所以我家由军属改为烈属。直到通信之后,知道人还活着就又改为军属。
1980 年,王震将军去新疆视察工作,由新疆军区领导陪同来到13团,专程看望了伯父。握住王震将军的手,伯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王震将军向伯父嘘寒问暖,问伯父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伯父回答,身体虽有点儿毛病但精神好,比起我们南下北返,比起我们南泥湾时,现在生活好多了,不愁吃,不愁穿,没有任何困难和要求,请首长放心。王震将军说,打仗时你生龙活虎,南泥湾大生产时你一天开垦荒地3亩多,你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这是伯父一生获得的荣誉:一张由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发的特等功报功书,一本记录着军一等功3 次、师一等功7 次、师二等功8 次、团一等功12 次、“战斗英雄”称号10 次的立功证书和18枚奖章。其中有一枚奖章,上面写着“人民功臣”。谁都知道这种奖章的分量:“它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应该是在某个大型战役当中对整个战局有着突出贡献,九死一生才能获得的。”
这就是我的伯父左凤山,一位不折不扣、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