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康星星
(榆林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为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免疫系统出现进行性损伤导致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发生等概率显著上升[1]。近期调查[2]显示,我国HIV/AIDS患者数量显著增长,其感染人群也逐渐由高危人群扩展至普通人群,因此防治形势日渐严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及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也是我国常见慢性疾病,由于与HIV/AIDS传播途径、危险因素存在相似性,因此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相对普遍[3]。研究[4-5]显示,HIV/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为慢性乙肝速度比单纯HBV感染患者高4倍,患者病情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风险上升,病死率显著上升,不利于HIV/AIDS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病情防治。本研究拟对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为后期HIV/AID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HIV/AIDS患者476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据相关诊断标准[6]确诊为HIV/AIDS患者;②入组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③精神、意识正常,可以配合研究;④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依从性不佳;②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③免疫缺陷疾病由化疗及激素等所致;④同时参与其他研究。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负责,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文化程度、职业、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等)及感染相关因素(包括感染途径)。
1.2.2 病毒感染情况测定:患者入院后收集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获得血清后检测HIV/AIDS、HBV、HCV、TP感染情况。对于HIV感染,送至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证实。对于HBV、HCV病毒感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V表面抗原及HCV抗体阳性表示存在HBV、HCV感染。对于TP感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测定,两者均阳性表示患者存在TP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比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情况 所有HIV/AIDS患者中,HBV、HCV及TP感染者分别为47例(9.87%)、83例(17.44%)和26例(5.46%),HBV+HCV、HBV+TP、HCV+TP感染者分别为20例(4.20%)、13例(2.73%)和17例(3.57%),HBV+HCV+TP感染者为15例(3.15%)。
2.2 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见表1。HIV/AIDS患者双重感染与患者文化程度、民族以及感染途径有关(均P<0.05),三重感染与患者年龄、感染途径有关(均P<0.05),四重感染与患者感染途径有关(P<0.05)。
表1 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例(%)]
2.3 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小学及以下学历、性传播、吸毒是HIV/AIDS患者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吸毒是HIV/AIDS患者三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性传播是HIV/AIDS患者四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
表2 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HIV感染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影响,造成CD4细胞功能损伤,导致机体出现进行性慢性免疫功能损伤,因此患者较易感染其他病毒,多种感染死亡风险显著上升,全面评估HIV/AIDS以及合并感染情况意义重大[7-8]。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HIV/AIDS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疗效及预后相对较差[9]。HIV感染会影响HBV感染进程,导致HBV-DNA聚合酶活性变化,同时HBV中HBV X蛋白会促进HIV中长链末端重复转录序列复制,因此HBV、HIV感染会相互促进,导致患者病情进展[10]。本研究中,HIV/AIDS患者中HBV、HC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87%、17.44%,HBV感染率较低主要与乙肝疫苗普及和接种关系密切。乙肝疫苗应用时我国HBV感染率显著下降,但是HIV感染相关抗病毒药物会影响患者肝脏功能,而HIV又是肝脏损伤重要危险因子,因此对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积极监测肝功能,同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在进行相关知识普及时重点对高危人群进行知识宣教、行为干预以及病毒筛查,以防止HIV/AIDS与HBV交叉感染。研究[11]发现HIV/AIDS患者HCV感染率为2.28%,低于本研究中HCV感染率。本研究中HIV感染患者TP感染率达到5.46%,明显低于陆亭屹等[12]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HIV与TP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普通人群,分析原因为梅毒患者较易出现生殖器皮损及炎症反应,而这种皮损为HIV病毒的进入门户,炎症反应激活所致T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又可以为HIV受体提供有利环境,导致HIV及TP双重感染率上升。另一项研究[13]则显示,合并HIV/AIDS、TP感染患者病情会相互促进,因此合并感染患者疾病传播及进展风险增加。朱晓娟等[14]研究认为HIV/AIDS与梅毒均为性传播疾病,传播途径相似,梅毒患者因为皮肤存在溃疡,皮肤保护屏障受损,导致HIV感染风险上升3~5倍,而HIV不仅使TP感染风险增加,还会使梅毒症状加重,并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由于两种感染症状及流行病学上存在协同作用,因此患者就诊时需要同时检测HIV及TP抗体。本研究中三重感染发生率为2.73%~4.20%,而四重感染率则为3.15%,显著高于相关研究中HIV/AIDS合并HBV、HCV三重感染发生率[15],分析其可能原因为本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
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学历、性传播、吸毒是HIV/AIDS患者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HIV/AIDS患者学历越低,对于相关传染疾病的防护意识就越差,因此各种传染疾病发生风险显著上升。研究[16]显示,HIV/AIDS患者学历主要以大专及以上者为主,与本研究不同,该研究认为应该加强对低学历人群HIV/AIDS及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该群体对HIV/AIDS的认知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性传播、吸毒是HIV/AIDS患者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吸毒是HIV/AIDS患者三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性传播是HIV/AIDS患者四重感染危险因素,因此性传播是导致HIV/AIDS患者多重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17]发现,HIV合并HCV感染中有近82.4%为吸毒所致。研究[18-19]则显示,HIV/AIDS患者通过吸毒感染HCV的风险是性传播途径的63.54倍,显示HCV主要经血液尤其是吸毒方式传播,经由其他性传播方式传播相对较少。霍炜等[20]研究则认为,HIV/AIDS患者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转化为性传播,尤其是近期男男性行为增多、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低、频繁更换性伴侣等导致HIV/AIDS以及其他病毒感染风险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HIV/AIDS患者较易合并HBV、HCV及TP感染,双重感染、三重感染以及四重感染影响因素各不相同,需要及时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