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泽波 韦明 贾高泉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以喘憋为主要症状,肺部多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严重者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及肺外并发症表现[1-2]。该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抗病毒治疗尚无特效药,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当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往往需要呼吸支持,以及时改善缺氧症状[3]。目前最常见的呼吸支持方式为传统吸氧治疗,但存在无法准确控制吸入氧浓度、舒适度欠佳等缺点[4]。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已逐渐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高流量氧疗与传统吸氧在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42例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前者27例,后者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给予高流量氧疗;对照组20例,给予传统吸氧。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细菌感染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年龄在1个月至2岁之间;(2)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7];(3)存在低氧血症(未吸氧下血气分析提示PaO2<60 mmHg,且有缺氧表现)。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肺部基础疾病、明确诊断的婴儿哮喘、免疫缺陷病等疾病者。本研究经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参考《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治疗方案[7],两组患儿均予以气道清理、雾化平喘、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若病情严重,可考虑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或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临床疗效好者,可尽快停止氧疗;对于呼吸困难加重者,必要时更换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有创呼吸支持方式。(1)观察组予以高流量氧疗呼吸支持,使用高流量氧疗装置(型号:MR850AEA,新西兰Fisher Paykel公司),一般参数设置:氧浓度21%~100%,流量6~30 L/min,理论上最高流量可调至60 L/min;设置温度33~35℃,相对湿度100%。(2)对照组予以传统吸氧治疗,氧流量范围0~10 L/min。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气促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用氧时间、并发症等。(1)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参考文献[8]:呼吸支持治疗24 h后喘憋、气促症状明显减轻,发绀缓解,肺部干湿性啰音减少,低氧血症纠正为显效;48 h后喘憋、气促症状减轻,发绀缓解,肺部干湿性啰音减少或无增加,低氧血症纠正为有效;48 h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低氧血症未纠正,或治疗期间呼吸困难加重,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及肺外并发症,或需要有创呼吸机治疗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24 h时,使用雅培 i-STA300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 PaO2、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 95.5%(21/22)、90.0%(1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 6、24 h 时,观察组 PaO2、SaO2、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 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组内不同时点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气促缓解、肺部啰音消失及用氧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用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气促缓解、肺部啰音消失及用氧时间比较(h)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腹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对照组发生鼻黏膜干燥3例、鼻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4/20)。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病情危急,在寻找病因、处理原发病的同时,应及早给予呼吸支持,改善肺部氧合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减少肺内及肺外并发症[9-10]。目前在儿科病房,对于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传统吸氧仍是最基本的呼吸支持方式[11]。传统吸氧能在一定范围内(流量调节范围0~10 L/min)调节吸入氧流量,但无法准确控制吸入氧浓度,若氧流量过高,气流携带过多水分会影响患儿舒适度[12]。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管壁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小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物增多,纤毛系统清除黏液功能下降等,可引起小气道堵塞、狭窄,进而影响小气道通气及换气功能[13-14]。传统吸氧方式由于气流压力不足,当小气道出现堵塞及狭窄时,气流可能无法冲刷开生理无效腔,无法充分进入肺泡,从而影响肺部通气-血流比例,进而影响肺泡血气交换,难以纠正低氧血症,最终导致呼吸困难、机体缺氧加重[15]。对于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如果合并严重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时,应积极考虑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6]。对于仅伴低氧血症、暂无严重呼吸衰竭表现、尚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可考虑采取传统吸氧、高流量氧疗等呼吸支持模式。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新型无创氧疗方式[17],其工作原理是空气及氧气双管连接于氧疗装置中,设定输出氧流量及氧浓度后,气流经过设置好温度及湿度的湿化器,给予外界加温加湿且恒定氧流量及氧浓度的气体,经鼻导管输入给患者。Korppi等[18]、李正东等[19]报道指出,高流量氧疗可应用于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
本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采用高流量氧疗与传统吸氧两种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并比较两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6、24 h 血气指标 PaO2、OI、SaO2等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方瑜[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高流量氧疗与传统吸氧均为有效的呼吸支持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机体缺氧症状,改善血气指标。此外,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24 h血气指标PaO2、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用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高流量氧疗能快速改善缺氧症状,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用氧时间,与 Christophe等[21]、Monteverde等[22]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流量氧疗的安全性良好。Gordon等[23]对高流量氧疗在纠正低氧血症方面的优势作了归纳:(1)精准控制气体流量及氧浓度,气流易进入气道,并维持相对稳定的呼气末正压,提高通气及换气效率,改善肺部氧合功能;(2)气流具有机体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对气道及肺部组织无刺激,弥散功能良好。
综上所述,在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的诊疗中,当无需机械通气时可采取高流量氧疗,能早期纠正低氧血症,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