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军
来西宁的第16个年头,在无数次擦肩而过之后,因为等孩子兴趣班学习的空档,终于来到虎台之下,才想起自己在西山顶上照相时,总把这宏伟的土丘当作相片边角里的配色。
从那以后,春夏秋冬,有空闲时,总会独自或同家人来虎台游玩散步,这个长宽200米的公园中,核心是历史的遗迹——阅兵土台,土台周围是辕门、阅兵场、玉玺和铜鼎、三王雕塑、篝火台,西侧是西宁市博物馆,东侧是五峰书院,闲暇时光,是个活动身体、安静读书的好去处。
看着作为在西宁周边唯一在史册中开国立号的王朝——南凉的遗迹,不禁想起那战火烽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的时代。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时代,它夹在三国和隋唐几个明星朝代之间,历史教科书上往往是一笔带过。翻开史书,有人说这是一个被称为炼狱的时代,混乱值爆表,生灵涂炭;也有人称这是一个梦幻般的时代,精彩度冲天,英雄辈出。这个时代有中土豪杰,有胡人干才;有铁血战神,有名士风流;有草根逆袭,有贵种复国,但这个时代更多还是万千黎民的血泪和血腥杀戮之后剩下的累累白骨,是两汉、三国、魏晋以来积累有形无形财富的灰飞烟灭。
来自东北的鲜卑秃发部建立的南凉,之所以有机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要从一个权欲熏心的女人引发的一场藩王骨肉相残的亡国惨剧讲起。
西汉武帝以来,为防止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藩王谋反之祸重演,自西汉、东汉到三国时代,历代帝王无不对藩王加以限制和提防,但同姓的藩王之患虽然得到抑制,却免不了朝堂被权臣、外戚、宦官所把持,灭亡西汉的王莽正是集外戚与权臣于一身的典型。东汉光武皇帝刘秀有鉴于此,于是设立尚书台,以小官治大国,将权臣、外戚、宦官都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尚书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秩不过千石,位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可惜这套体制最核心的要素是需要一位贤明睿智且富有权威的皇帝,东汉自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于是西汉末年的场景在东汉再次重演,进而成为国人熟知的《三国演义》的开篇,外戚大将军何进死于宦官“十常侍”之手,之后又被权臣董卓断了东汉气数,因而才有了魏蜀吴三国的诞生。魏文帝曹丕死后,权力很快在“高平陵之变”中落于权臣司马懿之手,待其孙子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时,检讨曹魏短祚的教训,认为是没有封建同姓诸王的缘故,于是司马炎称帝后实行其爷爷司马懿之兄司马朗倡议的“五等分封制”。历史轮回,在西汉藩王发动“七国之乱”420年后,西晋的藩王分封又重回老路,从西汉以来被压抑的藩王们又开始手握实权。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低能儿晋惠帝司马衷无力掌控朝政,皇后贾南风(其父为西晋权臣贾充)凭借权术,通过挑起藩王争斗,希望一个一个剪除对手后完全掌握权力,结果干政弄权之下自己也被杀死,由她亲手挑起争斗的司马氏诸藩王,为争夺朝政大权而引发自元康元年(291年)断断续续到光熙元年(306年)的内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内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除最后胜出的司马越是病死外,其余全部死于非命,平民死于战乱者更为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各种矛盾瞬间爆发,把所有的人推向灾难深渊,导致了西晋短祚亡国以及华夏大地近三百年的战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
“八王之乱”最后胜出的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后,天下早已大乱,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其亲信及部将率10余万西晋最后精锐护送其灵柩还葬东海封地时,在苦县宁平城被南匈奴刘渊的部将羯人石勒屠杀殆尽,史称“宁平城之难”。至此,西晋的中央军队丧失殆尽,一个月后国都洛阳亦在败局中陷落,西晋的第三个皇帝晋怀帝被俘后遭杀害,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惨遭屠杀,史称“永嘉之乱”。北方残余的地方军阀和流民势力各自为战,晋人再无力控制中原,只能退保南方荆扬之地,北方汉族为求活纷纷南迁,“衣冠南渡”指的便是这一时期,出身旁支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而广大的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期间虽有祖逖、桓温、刘裕等北伐,但均因主客观原因失败。原本以公元397年左右河湟谷地的资源、人口和生产力水平,这里不会出现类似唃嘶啰一般的短暂割据政权,但西晋灭亡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创造了这种条件,乱世之下,开国立号者比比皆是,偏狭的河湟谷地才有了建立南凉的条件。
东汉光武皇帝刘秀松动了自西汉武帝刘彻“边民不得内迁”的铁律(此律之严,以至于东汉恒帝时的名将张奂立下军功之后,不要封爵赏赐,只要求将自己的原籍由边郡敦煌改为弘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灵宝),例如让南匈奴内附,这原本是国力强盛之下的民族融合之策,但却为乱世诸胡崛起埋下引子。汉末三国时期北方和西部胡人纷纷内迁,为后来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人建立的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十六国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西晋故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而在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零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天下苍生之苦可见一斑。
在那个时代,有千载留名却充满争议的冉闵,有出身奴隶却成为皇帝的石勒,有宽容大度却屡遭背叛最终失败的苻坚,有扪虱而谈却谋比诸葛的王猛,有深沉厚道却战无不胜的慕容恪,有叛逃敌国却最终复国的慕容垂,有击水中流意气慷慨却难挽危局的祖逖,有独撑代北却回天乏力的刘琨,有寄人篱下却反客为主的赫连勃勃,有暴桀雄武却终结十六国的拓跋焘,有家破人亡却遗腹子复国的拓跋珪,有气吞万里如虎北伐成功却功亏一篑的刘裕,与这些十六国明星们相比,在遥远的西北,还有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拓跋乌孤三兄弟。
鲜卑在历史上大致分为拓跋、慕容、段、宇文、乞伏部等,拓跋部是鲜卑诸部中非常复杂的一个部族,其人口组成不仅有原拓跋部本部之人,还有留居漠北的十万余户匈奴,以及被拓跋部征服掳掠来的秽秣人、诸多杂胡,并且在崛起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肃慎人、扶余人,甚至高加索白种人,以至于有的史书称在体貌上拓跋部更接近于白种人。
史书称秃发部鲜卑与拓跋鲜卑同源,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也有说秃发是“被子”的意思等)。相传秃发部先祖秃发匹孤是拓跋部先祖拓跋力微的兄长,在部落首领继承之争中落败,于是在汉魏之际,秃发匹孤率部众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以北游牧。曹魏镇西将军邓艾都督陇右诸军事时,又迁秃发等部鲜卑数万人至雍、凉二州之间,即今陕西省中部及甘肃省一带,最后聚居于凉州东部及青海湖以东,与汉、羌等族杂居共处。
西晋初年,秃发部秃发树机能起兵反叛,后被西晋剿灭。之后经近百年秃发部落统领之位传至秃发乌孤手中,秃发乌孤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先是依附前秦皇帝苻坚手下大将吕光,在公元396年吕光称帝建立后凉之时,秃发乌孤摆脱吕光控制,并于公元397年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年号太初,建立政权,以弟秃发利鹿孤为骠骑将军、秃发傉檀为车骑将军,这算是“南凉”的发端。
有趣的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河西、河湟这块不大的地区,在不长的时间跨度上,先后诞生了5个以“凉”为国号的国家(除前凉之外的4个曾同时存在),在拓跋乌孤建立南凉之前,汉人张汜、氐人吕光先后在姑臧(今武威)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建国的同年,匈奴人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南凉建国后,汉人李暠在酒泉建立西凉。
贫瘠且人口稀少的河西之地一下子挤下这么多“凉”国,究其原因,北魏名臣、也是灭亡北凉结束十六国时代的主要谋划者之一崔浩给出了答案,崔浩认为凉州出现了后凉、西凉、南凉、北凉、西秦这么几个蕞尔小国,是因为当时的北方霸主后秦皇帝姚兴,认为姚兴“好事虚名而少实用”,所以容忍后秦西边凉州的后凉、西凉、南凉、北凉、西秦的存在,而且其中的西秦、北凉,寿命竟然比后秦还长,若换作姚兴的父亲姚苌(后秦的建立者,也是终结前秦皇帝苻坚的人),应该早就将几个小国灭掉了。
南凉是一个短命王朝,共历3王18年,这3王其实是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三兄弟。
在397年建国后,被称为南凉武王的秃发乌孤,通过进攻吕光的后凉,取得了一些战果,取得洪池岭南五郡(广武、西平、乐都、浇河、湟河)地,秃发乌孤因此改称武威王。但在399年八月,乌孤因酒醉坠马受伤死。其弟秃发利鹿孤即武威王位,迁都西平(今西宁),这一时期,利鹿孤通过对北凉、后凉用兵,进一步扩大了地盘,控制了今河湟、武威、甘肃西部一带,利鹿孤于401年(建和二年)改称“河西王”。402年三月,利鹿孤卒,史称“南凉康王”。其弟秃发傉檀立,更号为凉王,迁都乐都,改元弘昌,史称“南凉”,于是南凉始见于历史。404年,因摄于北方霸主后秦的威势,秃发傉檀去除年号,向后秦称臣,但408年傉檀击败后秦军后,秃发傉檀复称“凉王”。
应该说建立南凉的秃发氏是能征善战的民族,立国后几乎连年征战,但国小地狭、强邻环伺,加上秃发傉檀继位后穷兵黩武,屡败于强敌之手,国势日益艰难。
公元407年,建立胡夏的赫连勃勃向秃发傉檀请求娶他的女儿为妻,秃发傉檀没有答应。赫连勃勃怒而率军攻打南凉,杀伤一万多人,抢掠二万七千人和数十万牛马羊,秃发傉檀率领军队追赶到阳武时,被赫连勃勃打得大败,死伤数以万计,南凉被杀十多员大将,尸首被赫连勃勃堆成了封土的高台,取名为“髑髅台”。
自公元410年起,秃发傉檀起屡次败于北凉王沮渠蒙逊之手,损兵折将,都城乐都也几次被北凉围攻,势穷之下,以至于秃发傉檀先后将自己的3个儿子交给北凉王沮渠蒙逊做人质。
到了公元414年,南凉大旱,连年不收,上下饥窘,秃发傉檀在困顿之下,决定由太子虎台固守乐都,决定率军向西抢掠较为弱小的乙弗部(鲜卑旁支),并取得大胜,掳掠了四十多万头牲畜。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早年曾经在南凉当人质的西秦王乞伏炽磐(也是秃发傉檀的女婿)乘机奔袭乐都,一战而下,南凉太子虎台被俘虏,乞伏炽磐将乐都百姓万余迁于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失去根据地和人口的秃发傉檀,无奈之下遣散部众,向西秦王乞伏炽磐投降,短祚的“南凉”在艰难存续18个年头后,至此灭亡。公元415年,秃发傉檀被自己的女婿乞伏炽磐毒死,史称“南凉景王”。
西秦王乞伏炽磐的皇后秃发氏,史书记载是乞伏炽磐唯一的正妻,生逢乱世,也注定这位女人在娘家和夫家的互相倾轧中痛苦挣扎,公元423年,隐忍积蓄力量的秃发皇后与自己的哥哥秃发虎台,联络武卫将军越质洛城,准备暗杀丈夫乞伏炽磐,为父报仇,结果秃发皇后却被自己的亲妹妹(也是乞伏炽磐的侧室)告密,参与密谋的秃发虎台与自己的妹妹秃发皇后等十余人被盛怒之下的西秦王乞伏炽磐杀死,身死魂灭,这就是与虎台这个土丘同名之人的结局。
南凉定都西平城(今西宁市)时间不过4年,大多数时间仍是以乐都为都城。但如今乐都看不到太多遗迹,反倒是西宁留下的虎台遗址,在河湟谷地中深深刻下这短命王朝的痕迹。
南凉短祚在五胡十六国并不是特例,十六国绝大部分都是二世、三世而亡,平均存续时间不过三十年,例如与南凉并存的北凉、西凉、后凉,都是二世而亡,国运短祚,称帝之人身死族灭,从这其中也足见那乱世纷争的惨烈。
南凉被西秦灭亡后,原秃发氏部人大部分为西秦所统治,后来西秦又被赫连勃勃的胡夏所灭,胡夏之后又被吐谷浑灭亡,西秦领域大部分被并入吐谷浑,后又为北魏所占有。在陇西、河湟的乞伏、秃发鲜卑最终与北魏拓跋鲜卑同被汉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原本以为秃发氏便就此族灭终结,一日在西山高原明珠塔下骑车时,中途歇脚,无意中发现了一块介绍北魏名臣源贺的牌子,查阅资料发现源贺原名秃发破羌,作为秃发傉檀之子,与哥哥秃发保周一起逃过了灭族的惨祸,先投靠北凉,之后又投靠了北魏。
秃发破羌历事北魏太武帝、文成帝、孝文帝,在灭亡其父的死敌北凉的征战中,说服祖父秃发思复鞬的鲜卑旧部投降北魏,这些部落在北魏军攻打北凉首都姑臧(在今甘肃武威)时起到很大作用,五胡十六国时代也因北凉灭亡而宣告结束。秃发破羌用北凉的灭国,洗刷了父亲秃发傉檀屡次败于北凉的耻辱,历史的轮回、王朝兴亡是如此的富有戏剧色彩。
北凉灭亡后,秃发破羌因功迁征西将军,进爵西平公。此后数年,破羌随太武帝征讨柔然、五城吐京胡、匈奴叛将盖吴,屡立战功,拜散骑常侍。史称破羌为人勇猛果敢,每遇强敌,都亲自陷阵,因而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欣赏,并对他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赐秃发破羌汉姓源氏、名贺,任命为殿中尚书,晋封他为西平侯,从此秃发破羌改称源贺。源贺因此被尊为源氏一族的始祖,世代相传至今。
源贺在拥立文成帝、孝文帝登基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后被封为陇西王,最后的辅佐的孝文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贤君,全面推行汉化,史称“孝文汉化”,为我国的民族大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源贺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魏书》记载:“源贺堂堂,非徒武节而已,其翼戴高宗,庭抑禅让,殆社稷之臣也”。
承载着千年记忆的虎台,见证了多少王朝国祚兴衰,多少人物命运浮沉,曾经的长河落日、大漠飞沙、野火烽烟、隆隆金鼓、战马嘶鸣、刀光剑影、枯骨荒冢……都逐渐远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