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14 16:22
黑龙江粮食 2021年7期
关键词:斑病玉米螟病斑

□ 贾 勇

(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山东 菏泽 274000)

玉米虽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在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的同时,也会产生病虫害问题,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制约行业发展。对此,我们需要重点提升玉米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将其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国北方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土地类型,粮食种植面积较大,在进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需要解决传统的病虫害问题,提升农业生产产量。

一、玉米栽培的有关技术

(一)玉米选种和处理技术

玉米本身是喜温喜光产物,根系发达且植株高大,具有良好的产量。但玉米本身对施肥反应敏感程度较高,对玉米进行施肥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环境因素。在施肥之前,要根据玉米地和玉米选种的不同,以及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地域的差异和其他限制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保障不同玉米品种都能在良好的时间内成熟。例如,一些不需要晚熟的玉米品种也需要让其在秋季降霜之前成熟,以防止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在选种工作完毕之后,就需要人员进行种子的翻晒和浸泡操作。

(二)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在栽培之前,需要对耕地进行精细化处理,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机械化操作,对已经使用过的耕地进行整体翻整,然后将土壤进行重新处置之后,能够让玉米植株充分吸收养分,实现对环境的优化。在玉米植株完全生长出来之后,还需要进行科学灌溉,按照实际的环境条件和天气因素进行灌溉方案的选择,一来可以保证玉米植株具有良好的水分支持,不会因为干旱或洪涝影响产量;二来也可以让土地保持平整,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具体来看,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展开玉米选种。在选种之前,进行拌种处理,作用是增加种子的出芽率。前文也提到相关技术人员会选择浸泡的方式展开处理,例如使用磷酸氢钾等药剂作为拌种处理措施。而玉米栽培前期磷肥不足,可能会影响玉米幼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速度,形成紫苗,并引起后续的收成减产,这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我国北方光照充足且雨水分布具有明确的区域性,此地区可以考虑在每年的5月份就进行播种,时间过短或过晚,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化设备投入应用,可以在产量提升方面提供关键支持,例如在播种时做好行距控制方案。

二、玉米栽培的病虫害处理方案

(一)病害处理

玉米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为小斑病、大斑病。我国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且玉米植株的小斑病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种植人可以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优质品种或是使用有机肥来做好保障措施,来减少病害对玉米产量的不利影响。玉米小斑病的主要症状为病斑呈现椭圆形或长方形,在高温条件下,病斑会出现绿色浸润区域呈黄褐色坏死小点,在25℃以上或是雨水条件较多的情况下,发病更加严重。而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沿着叶脉向两侧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的纺锤形大斑块。这两种病害处理的主要防治措施为使用百功1500倍或纳斯率1000倍喷雾[1]。

玉米黑粉病又称为玉米黑穗病,在玉米的各个生长期间都可产生,以抽穗期最为明显,会生出大小形状不一的瘤状物,且瘤状物之外还会有一层白色薄膜。瘤状物内含有大量水分,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即为病原菌孢子。通常情况下,该疾病多发于甜玉米种类,除了对品种进行选择之外,在田间出现病瘤之后,要采取深耕以减少病原措施,化学防治方面也可采用禾果利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喷雾。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区域流行的一种主要病症,该病的病原菌是因为灰飞虱传播所导致的病毒病害,从传播病毒到发病的潜伏期在20天左右。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农业防治措施,来避免玉米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粗缩病。除了选择抗病品种之外,还可以辅助展开化学防治措施,利用10%吡虫啉拌种之后,如果玉米栽培期间有类似粗缩病情况,则可以使用药物喷洒方案。

(二)虫害处理

一般来说,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包括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叶螨、金针虫、地老虎等。以玉米螟为例,这种类型的虫害对玉米来说危害程度最为严重,对于玉米的植株叶片和整棵植株都会产生巨大危害。该害虫外观呈褐色,可以使用辛硫磷颗粒进行药物防治,将乳剂直接对准蜘蛛中心区域喷洒之后,就可以有效进行防治。另外,玉米蚜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也非常严重,该害虫以群体状态出现呈现黑色,其中生物防治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玉米田里放置一些蚜虫的天敌生物(例如瓢虫或步行虫等)收效甚佳,化学方法多采用敌敌畏进行防治,但由于化学方法本身会产生一定的毒性,需要酌情使用[2]。

玉米大斑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cm、宽1cm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良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每亩用药液50~75kg隔7~10d喷药22次,共防治2~3次。

玉米小斑病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防治措施:①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②加强裁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③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50~75kg,隔7~10d喷1次,共防治2~3次。

虫害处理的农业防治是玉米病虫害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适当的农业保障措施可以减轻病虫危害,且该方法成本较低无污染具有推广和操作的发展空间。具体来看,除了选择良种和合理密植之外,还可以将秸秆充分粉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秸秆腐熟剂,从而加速秸秆腐烂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程度[3]。

生物防治措施,是今后玉米病虫害管理的主要方向,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广bt乳剂或是天敌以进行虫害防治,例如,以玉米螟为例,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就可以组织释放赤眼蜂,或是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超过30%时喷洒bt制剂。考虑到实际的作用和效果,大面积实施灯光诱杀技术也是可以推广的方法,对于棉铃虫或甜菜叶蛾等害虫,可以起到稳定的防治作用。

化学防治技术则是通过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控制病害和苗期病虫害,主要作用在于将病程控制在萌芽状态,或是在达到防治指标要求后,选择早晨或傍晚施药,确保均匀洒透。

三、结语

我国不同地区对玉米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以北方地区为例,北方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非常庞大,对于农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玉米病虫害抗药性提高。在未来的防治措施选择上,我们需要重点降低病虫害破坏程度,保障玉米高产量,并分析病虫害多样性所对应的管理措施,以便于为不同地区提供更加优质的粮食作物。总体而言,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才能从根源上减少问题的出现。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病斑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