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娟
(莱西市姜山镇人民政府 山东 青岛 266600)
随着我国深度布局新一代信息产业,大数据及与大数据相关的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取得了长远发展,并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我国农业大数据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探索,并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1]。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风险防范、农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大数据是指在进行农业相关活动中的各个经营环节,如农作物生产、合作社经验、技术研发和测试、销售和流通等环节产生的数据。农业大数据除了具备大数据一般的特征(多维度性、复杂性和庞大性)外,还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气候、土壤、水分、市场、价格等息息相关,兼具动态变化的特征。
通过收集、分析和研究农业大数据,能够有效指导日常农业生产,优化相关环节[1],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整体来看,发展农业大数据、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以下3 方面的意义。
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过去,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总体比较粗放,但我国农业覆盖面积相对较广,如果不能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朝着精细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将会面临极大阻碍。农业大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帮助相关人员实现精准化管理和决策,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节约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过去的农业发展过程往往对人力的消耗巨大且效果不尽人意,农业大数据能够全天候监控农作物生长状况,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源使用量[2]。
三是推动农业生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水平。信息技术产生及成熟之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信息收集与活动决策主要依靠农民的生产经验,效率较低。随着农业大数据发展,能够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者把握农业生产中关键节点的准确性[3]。
农业大数据指导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收集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理、挖掘、分析,发现其经济价值,进而反哺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流通的过程。发展农业大数据对于优化农业生产、丰富农业理论、帮助涉农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提供粮食的重要任务。但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制约,不可控因素较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收益。通过发展农业大数据,对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预测农业发展动态,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由短链条向长链条延伸发展。
现阶段,已有部分地区运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化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商业模式创新、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创出了“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的新型产业模式,将传统农业产业链延伸到观光旅游、体验消费、电子商务等领域,大幅提高了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朝着精细化、定制化、专业化方向发展[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逐渐向现代化、智慧化方向前进[5]。用科学理论替代传统经验、用先进设备代替传统农耕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则,大数据技术能够发挥其在信息、资讯上的优势,对传统农业进行预测、指导,解决传统农业信息滞后和决策不科学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业生产效益。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利用大数据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例如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对土壤、气候、降水、湿度、温度等实施监控,依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进行品种选育、种植时间和方式方法选择、灌溉方式和水量调整、病虫害防治等[6],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环节,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产量,保障了农业生产收益。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包含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3 层结构。由于应用层能够直接作用于农业产业本身,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的智能化和数据化水平,因此在3 层结构中最为关键。当前市场上已经有部分涉农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产品市场需求、受众群体结构,进而大幅提高产品销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此类智能分析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数据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指导农业企业经营活动,能够大幅提高涉农企业在农业市场中决策的准确性。我国部分省份已建立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为辖域内涉农企业提供帮助[7]。
此外,依托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将市场和农民联系起来,使农业生产端能够与消费端、需求端完美契合,农民的生产活动时间和方式得到有效配置,避免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大幅提高农业行业人员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性。
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宏观政策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农业政策能够为农业生产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错误的政策则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阻碍。农业大数据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本地农业结构、自然禀赋情况,从而在制订农业领域政策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总的来说,农业大数据在政府层面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政府对本地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调整,干预农业生产活动,使其生产内容更符合市场需求和本地特色。
二是农业大数据的实时性和前沿性能够为地区政府制订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帮助明晰政策导向,为后续提高涉农企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提供重要保障[8]。
在以往的农业发展中,普遍是“靠天吃饭”,从侧面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今通过运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好干旱、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预测,及时提醒农民灌溉或防范,能够大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9]。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构建大数据平台是通过现成的解决方案,此类方法能够帮助一个地区的农产品快速实现大数据覆盖,但缺点是成本极高且无法体现本地特色。因此,未来农业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地特色,健全本地农业大数据库,要充分征求本地农业生产者和涉农企业的意见,对数据库保持动态更新,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目前,农业大数据建设过程中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原因在于农业大数据建设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既了解农业产业又了解大数据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在搭建大数据平台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时,对于农业大数据的专业人才要提高重视,与相关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对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农业大数据本质上是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的跨界融合,是信息技术作为提质增效手段在实体经济的最佳体现。如今,农业大数据领域的应用事例层出不穷,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经验。未来农业大数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有关部门应集合高校农业专家、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众等农业主体,共同促进农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不断更新迭代,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