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川
(新疆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指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浇灌作业等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举措,依据农田土壤特性和农作物生产情况,把水精准地浇灌到农作物根部,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尽可能节约用水[1]。
在掌握各种灌溉技术优势与特性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效果,减少农业耗水总量,提升农作物产量。侧重对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微灌技术、滴灌技术、局部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可在一定范围进行应用。现对微灌技术、滴灌技术、局部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进行分析。
(1)微灌技术。根据当地农田灌溉周期及农作物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向农作物根部周围进行小定额灌水,同时控制灌溉强度。灌溉时间较短、精准度高、用水量较少等是微灌技术的优势[2]。
(2)滴灌技术。依托农田水利的加压系统以及灌溉系统,采用水滴的方法对农作物根部进行浇灌,既不会给土壤造成不良影响,还能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具体操作时可以将灌溉与施肥两种工序结合在一起[3]。
(3)局部灌溉技术。在局部范围将水直接灌溉于植物的根系部位。这种灌溉技术通常适合于较为集中的种植区,例如果园和蔬菜种植区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灌溉目标相对较大,有助于形成重点灌溉。在采用这种技术时,需要铺设地膜,降低水分过量蒸发,促进农作物生长。
(4)喷灌技术。依据土壤的实际状况,以恰当的间隔在管道上安装喷头,选择合适规格的管道,依托农田间自然形成的落差与水泵的压力实现对农作物灌溉,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节约水资源。
在水资源紧缺的客观事实下,合理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关系到水资源保护,更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节水技术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在满足农业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用水。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加速,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多,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对水资源依赖性较大,当前正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一大因素。为了缓解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应增大节水技术的探究与应用力度,在满足农业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2)提高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率。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采用的灌溉方式以粗放型灌溉方式为主。这种灌溉方式的弊端是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不但能够缓解农业生产水资源匮乏的情况,还可以有效落实国家节约水资源的重要要求,降低水资源浪费率,提升农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农村地区农业增收的客观要求。在使用传统生产模式种植农作物的背景下,农民投入多、回报少,导致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另外,传统生产模式对于大自然有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碰到干旱少雨的年份,农作物产量锐减,农民收入大幅减少,甚至连成本也无法收回。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大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稳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4)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化设施农业稳健发展的技术基础。比如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打造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实现农业系统快速发展,优化农作物生长条件,提升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经过在农作物种植区建造水库、修筑防渗管道,能够提升地区应对洪涝灾害的水平。在农业生产区进行灌溉设施改造,引入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将施肥、农药喷洒与灌溉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农药、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农药、化肥施加量,降低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
(1)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管理制度。主管部门应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作物特征,建立起配套的节水技术运用的管理制度。具体而言,节水技术运用的管理制度应当涉及以下3 个方面:①明确规定农田水利工程必须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稳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②建立行之有效的惩罚制度,若发现不合理灌溉、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可依据有关规章对当事人进行惩罚;③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宣传制度,增强人们对节水技术的认知,促进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普及运用[5-6]。
(2)政府部门牵头组建农田灌溉监督小组,依托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农业生产的灌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使用互联网加大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确保所有农业生产者都能认识到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有关部门开展灌溉设施改造工作,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
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立足整体对农田灌溉区进行全面分析,对农田灌溉区土壤情况、地质水文情况、农田分布等进行深入探究,基于探究结果绘制平面图,依据图纸设计地区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系统,确保灌溉系统满足地区所需,实现节水目标[7]。
应依据当地的现实状况,选用合适的灌溉节水技术。在选择灌溉技术时,应当立足本地实际状况,推进电灌站建设,辅助农业生产灌溉,依托先进的技术举措,严控灌溉质量,提高节水成效。
与此同时,政府应当为农田水利工程与灌溉技术从业者组织相应的培训,提升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进程,在确保农业生产稳定的同时实现节水目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现代化节水灌溉网络系统构建,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网络系统。
(1)地方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智能系统的管理,依托物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等构建健全的灌溉网络体系,由政府主导,采用划拨财政资金等方法采购先进的灌溉设备,提高灌溉系统灌溉能力的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
(2)细化农业生产灌溉区,设立控制区、采集区、检测区,对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依托先进的网络设施及时了解农田墒情,依托完善的网络管理平台对智能灌溉节水系统进行管理,依据墒情实施灌溉作业[9]。
(3)引入高水平的农业灌溉技术,举办以计算机操作为主题的培训,让相关技术人员不但具备扎实的农业灌溉技术,还需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让其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控制系统开展农田节水灌溉工作。
在农业节水灌溉实践中,应组织技术专家对农村地区生产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技术工作者应当定期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滴灌技术。同时,应推进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咨询渠道。在实践中,政府应安排技术工作者为农民举办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培训活动,采用发放实用小册子、现场讲解等方法,让农民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并掌握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方法。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节水成效。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积极响应国家节约水资源的号召,从制度、人员配备、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及技术推广等层面入手,不断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