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皓迪,何 峰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国家战略的整体布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乡村农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关系到未来中国的整体发展能否均衡,能否尽快实现城市与乡村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我国的基本农田在设定的时间内,通过农田土地的整治计划,形成便于集中管理、应用设施配套、产量高、效果稳定且生态健康的农田。这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经济和经营方式相吻合,其中包括经过整治后的基本农田和经过计划整治后才划入的基本农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的特点与我国当前农田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有直接关系,其中农村镇域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因为大多数地方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没有被完全破除,导致城乡之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差距,乡村农田建设与发展跟不上城市的速度。加上镇域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处于非常严峻的状态,因此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行差别化的整治计划,从农田、蓄水、道路、种植等多方面进行农田整治,促进乡村高标准农田经济迅速发展。
做到长期坚持从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展,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鼓励村民采取多样化的农田种植形式[2-3]。
另外,需要对村民普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知识,只有让村民了解什么是高标准农田,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的推行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在新科技的发展下,农田建设与发展给村民农业种植带来的改变。比如农田种植方式的改变会为村民节省更多时间,节省耕种力气,形成高效可循环的持续种植模式。镇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更为通俗的含义是“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树成行”,这意味着农民需要在指定的区域内建设高产量、高稳定度、设备齐全、抗灾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农田。
首先,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食品、粮食的生产能力迈入新的阶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建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持续性增长,农村经济与民生得到了全面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民顺利脱贫,成功解决了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相关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村的生态文明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了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农村经济发展趋于稳定,为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发布的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农田种植水资源使用得当,其中水质必须符合高标准农田灌溉的标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农田的土壤状态适合农作物生长,同时确保土壤不会受到任何污染。
其次,农田建设相对集中,可以集中连片地开展种植工作,农民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在每个区域之间来回奔走,省时省力。在农田建设工作过程中,需要水利、便捷的交通以及电力方面等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如果农田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会导致农作物错过最佳的种植时期,使工作进度严重落后。因此,地方政府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积极性[4]。
再次,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贴标准,依据相关的补贴标准实行农田建设任务。财政部在2018 年发布的《2018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一定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作首要任务去执行,可见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程度。只有明确补贴标准,激发村民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农民将热情投入到农田建设当中,促进经济发展。以农村内部的家庭农场、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为例,在平原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一定不能少于333.33 hm2,如果在丘陵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只要不少于133.33 hm2就可以顺利申请高标准农田的经济补贴。在一般情况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贴标准是1 500 元/667 m2,但是并不是每个地区都一样,北京、上海等地的补贴可能会更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降低抗灾减灾能力,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天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最后,资金统筹以及建设设施等方面存在不到位、不匹配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使建设管理工作到位。
近些年,人口密度大幅度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随之提高,对食品、粮食方面的需要与标准持续上升,要在有限的农田耕地上尽快实现农田建设发展目标,发展核心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乡村农业的综合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推进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乡村农田建设的综合效益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统筹规划方面,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完善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将其中的主要目标任务逐一分配给每个县,充分建立部门之间的信任感,形成部门联动、互帮互助的工作模式。在农田规划方面,各省的农田布局规划都遵循统一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开发已经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水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土壤资源比较丰富的农田,帮扶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推进农田建设。加强中低产农田改造,全面提升乡村高标准农田的集中化、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程度。提高农作物生产率,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完善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政策,健全合理的资金流转机制[5]。
组织开展农田、蓄水、道路、种植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畅通农田灌溉渠道,充分协调与推进农田地块平整、灌溉渠道、乡间小路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农民树立积极的农田种植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重视农田的土地改良问题,大力推广乡村的农田灌溉与耕种工作,帮助农村有效节约水资源。
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有关部门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作资金投入的重点项目,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田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其他地方也需要制订本级的财政支出计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作农田建设的重要改革目标。另外,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借助社会资金的帮助,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渠道,为农田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
积极探索各乡村的土地规划与整治方式,平衡各地农田之间的收支耕地指标,各农村根据具体指标情况进行相关安排。可以利用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实施农村新型的经营方式以及投资计划,从而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施工项目,使各农村尽快将新的投资模式以及融资模式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时,各农村一定要借助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让新型融资模式在安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落实,同时实时掌控融资中的风险。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工作以政府为主导,要借助政府的帮助进行财政性融资。但这种形式不能满足当前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需要多方面探索投资与融资模式,这是未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为首要任务,要大力推广农田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治理与规划乡村农田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现代化乡村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的竞争力,进而完善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