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美权
(长江大学 湖北 荆州 434020)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变革和发展。经济发展落后、没有自身产业的农村地区日渐衰落是事实。大量土地荒芜,多数家庭的主要收入仍然靠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1]。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同时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自然风貌。
新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新的问题日益显现,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严重,乡村领导力资源匮乏,村庄治理乏力。为了解决乡村发展人才支持不足的困境,国家积极引导新乡贤返乡,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农民实现当地就业,提升村民幸福感[2]。
发展乡村产业,才能吸引年轻人安心留下来支持乡村建设,才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但是现阶段,乡村产业发展因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不够兴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经济发展。
国家连续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相关,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发展与振兴农村,从政策层面体现了国家对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 字方针,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持。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也是两大历史性任务的交棒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深入推进“二次创业”新征程,着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难度、广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要完善乡村的政策执行、制度运营体系,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以更有力的举措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3]。
目前,乡村治理主体力量较弱。乡村凋敝让大量本土“能人”外出,部分村两委干部缺乏创新创业思想,让乡村与城镇的高速发展格格不入。因此,现阶段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乡村主体弱化、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理。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民众环保意识不足、环境保护设施不健全、土壤污染、工业污染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4-5]。
一方面,乡村精英人才流失。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生活条件日渐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工作机会等都优于乡村,这些条件吸引了很多乡村优秀人才前往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乡村存在管理、对象分散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社会的治理。目前,我国乡村治理中存在管理工作不规范、机制创新缺乏等问题,对乡村更高层次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6]。
与此同时,走出去的乡村能人、贤人有资源、资金、故土情结,吸引这部分人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有天然的优势[7]。
从认识论、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探究乡村创新发展路径,为新乡贤助力乡村治理找到适宜的路径。以荆州市典型地区的乡村发展为例,总结了乡村治理中新乡贤助力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应立足实际,根据各区域的特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地区特色,逐步形成乡村地区特色品牌的产业链,推动乡村发展。在价值和利益多元背景下,基层乡村组织应创新人才吸纳方式,提升人才资源的整合能力,使更多新乡贤在基层党的引领下参与乡村治理,探索出真正适宜乡贤助力乡村发展之路。
本研究有利于乡贤文化继承、转化与发展。传统乡贤文化是发源于乡村、扎根于乡村的乡土文化。对乡贤文化、乡贤和新乡贤进行研究,有利于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同时有助于深化对乡村创新发展路径的理性认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乡村创新发展的研究领域,对乡村发展实践起指导作用。
虽然目前很多学者对乡贤助力乡村发展之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乡村发展改革的实施过程,对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必要条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相对较少,且缺少实际案例的数据支持。本研究在乡村振兴发展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部分乡村改革发展中新乡贤对乡村治理的现状、实际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用走访调查收集到的实际案例来说明荆州市当前新乡贤助力乡村发展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拓展了研究深度。
另外,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新星村新乡贤回归助力产业发展建设成效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找寻在新乡贤助力乡村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对策,进而探寻新乡贤助力乡村发展与治理中改革深化的对策与措施,这对进一步推进湖北省乃至全国乡村治理发展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湖北省松滋市街河市镇新星村是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文明村和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是周边乡镇眼中名副其实的“新星”。每年该村都要迎接多批外来学习取经的考察团,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近年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新星村的发展模式属于产业融合中的产业交叉,主要体现在生态农业和农业旅游。新星乡村振兴模式有五大特点,分别是乡贤引领(人才)、集体合作(主体)、文化立村(品牌)、四力共振(动能)、三产融合(形态)。
新星村是如何完成由后进村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蝶变呢?新星村民说,这一切变化还要得益于村支书赵业胜。5年前,泥瓦匠出身、拥有千万资产的赵业胜看到家乡还是泥泞的乡村小道、破旧的房屋、撂荒的土地,毅然决定返回家乡改变这一落后面貌。2014年12 月,赵业胜当选为新一届新星村党总支书记,这是新星村第一届董事长兼村长。上任后,赵业胜与村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终级目标,制订高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想富,先修路”,在赵业胜的带领下,全村12 km 主干道全部硬化,实施3 km 新星大道加宽刷黑、绿化亮化、桥梁加固等工程,对街茶公路新星段进行扩宽硬化、绿化、亮化等。新星村在新乡贤的参与下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
新星村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湖北省“三乡工程”战略相契合,以支部书记赵业胜为示范,在其带动下,雷德忠、邱德琼等一批在外能人纷纷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发展立体套养产业基地,成立合作社,主导特色种养殖,在山坡养土鸡、山腰种果橙、平地种蔬菜和有机稻、池塘养鱼,打造了森淳食材立体套养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通过劳动脱贫致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短短几年,这里荒山变青山,青山即将变成“金山”。
在规划和运营过程中,新星村始终坚持全民参与、集体合作模式。村民是项目发展的主体,村民以土地房屋现金等多种形式入股,并且坚持自己的乡村自己建,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践行共创、共享的发展模式。村民的老房子按照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规划师的意见进行设计,其中,醉乡东篱居文化小院是乡居生活及酿酒体验融合的高端民宿。
深入挖掘新星村原生文化“酒文化”,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移植到本村,高标准进行策划、规划,确定“麦酒原乡·新星村”的品牌定位,以文化为灵魂,撬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新星村将民居改造成古色古香的“麦酒原乡”体验中心,以土法酿造粮食酒,让游客在最短的时间领略到荆楚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古乐乡酒器坊特别引进了陶艺大师夏老师作为新村民入驻,结合陶艺体验、陶艺培训、亲子体验、自然教育等多种形式,夯实新星村“麦酒原乡”的品牌定位。
新星村倡导政府引领、村社落地、农民主体、社会助力的“四力共振”工作方法,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局面,充分发动群众、激活内生动力,实现新星村乡村振兴。
新星村建立以酒文化为引领的乡村产业规划体系,改变原来单一、低效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立体套养产业基地、千亩脐橙产业基地、有机蔬菜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新星村实现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联互动,形成三产融合、多产联动的新星村新产业、新格局。
新星驿站由新星村老村部改建而成,属村合作社旗下产业,2020年“五一”正式开门营业,致力于打造集旅游接待、文化展示、品酒茶诗会、道德讲堂、村民学校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客栈。
新乡贤是新时期从乡村走出去的“能手”“热心人”,他们对故乡情感深厚,又是各领域、行业的优秀人才及精英,掌握着丰富的知识、资金、技术及人脉等重要资源,这些都是目前乡村治理及发展中十分欠缺的,这些精英对乡村有故土情结、热爱乡村事业,能协助政府和村委处理好“以前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如修路、水利建设、乡村公共娱乐设施建设、学校教育投入等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这些都关系到全体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关乎全体村民的共同利益,需要当地乡贤出钱、出力、出点子。在日常村务管理中,有时候政府解决不了乡村环境保护、村民矛盾纠纷等问题,新乡贤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与村民的关系更为亲近,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单纯靠赞助是解决不了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应发挥乡村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发展乡村经济,新乡贤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超前的视野,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为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土地高效利用、乡村科学创新发展等重要事项建言献策,新乡贤助力乡村建设,使乡村发展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