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渝北区紧扣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目标,坚持民生发展导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聚焦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推动镇村干部重心下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农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地方创新设立“民情茶室”,通过“一室、一桌、一茶”,听民情问民需解民忧,调纠纷化矛盾办实事。
渝北区是重庆北大门,全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千米,辖11个镇19个街道,常住人口166万人。近年来,渝北区着力在推进“三治融合”、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形成了“大事共办、小事村办、民事民办、难事商办”的乡村治理生动局面。“民情茶室”突出民生导向,聚焦加强基层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镇村干部重心下移、在老百姓居住集中的地方创新设立,通过“一室、一桌、一茶”,听民情问民需解民忧,调纠纷化矛盾办实事。
不少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愿到当地政府说,不想去村委会说,对此,渝北区将工作地点搬到老百姓家门口,主动在居民聚居点建立“民情茶室”,提供免费茶水,让老百姓愿意走进来、坐下来、说出来。一是把基层党组织延伸下去。坚持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治理的根基,围绕“建强战斗堡垒、加快乡村振兴”,按照政治思想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双强”标准,在“民情茶室”把基层党组织的牌子亮出来、把优秀党员派进去,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使之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把民心民力拢起来。坚持将“为民服务”贯穿始终,着力为群众答疑释惑。成立由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组成的民意小分队,轮流在“民情茶室”听取群众意见,以茶为媒,调纠纷、搞教育、增感情、办实事,将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从“为什么”“怎么办”“群众干什么”“干部怎么办”入手,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一张方桌,几杯茶水,众人围坐,共商难事、共解难题。三是把新机制建起来。推行党员干部“123”遍访制度,即镇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遍访联系村(社区)辖的1个社,驻村组成员每月至少遍访所驻村辖的2个社,村(社区)干部每月至少遍访本辖区3个社。建立群众点单到访、干部值班接待、领导一线化解等机制,及时宣传相关政策、定期收集群众问题、摸清查摆辖区情况、为民解忧办实事。切实开展民情夜谈、民情访谈、民情约谈“民情三谈”。将上门“送访”与定点“接访”相结合,实现群众在“家门前找干部”“心底里亲干部”“行动上信干部”。
围坐在一桌,有事桌上说,“一张桌子”让群众有话可讲、有理可评、有诉可求,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是桌子上定规矩。发挥自治固基作用,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载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民监督小组会为监督主体的村级“一核三体”运行机制。推行“党务公开我知情”“村务决策我参与”“产业发展我支持”“我的资金我知道”“办事程序我清楚”“勤廉双述我评议”等活动,让村民在茶室里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激发群众参与到村务自治的热情,形成了“一起向党看、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生动局面。二是桌子前讲法律。发挥法治引领作用,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法律顾问入驻“民情茶室”,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实现村法律顾问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化。着力依托“民情茶室”法治宣传中心,通过开展“法润万家”“普法村村行”“宪法在身边”等系列活动,利用法律大讲堂、手机短信、多媒体互动、法治公益节目、以案释法等形式,把法律送到老百姓身边,使群众明真相、辨事理,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按理解决。三是桌子下涵道德。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乡风润村,依托“民情茶室”阵地,积极开展“和谐家风润万家”活动。采取“红黑榜”“积分制”等方式,评选“星级文明户”“邻里和谐户”“文明院落”等,引导村民参与村级活动,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民间艺人、退休教师、能人、意见领袖、党员代表等组成的群众参事会,开设“茶香品德”宣讲活动,轮流坐镇“民情茶室”,每周组织村民参与“茶香品德”宣讲,用先进典型教育人、引导人、带动人,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围。
一杯清茶捧在手中,一段家常讲在心上,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群众慢慢放下了心理顾虑,“话匣子”逐渐打开。一是喝好“顺气茶”。聚焦精准脱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态富民特色产业,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七化”要求,全区启动实施了农村“双十万工程”(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为消除前期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困惑疑虑,努力让群众参与到治理和发展中来,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知晓、大家认同、大家支持、大家办理,“民情茶室”成员主动上门,拉家常、话里短,群众疑虑彻底打消,矛盾被化解在源头,让“糟心”变“顺心”,让“怨气”变“顺气”。二是喝出“智慧茶”。“民情茶室”既能传递党的声音,又能倾听群众意见,让群众深度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从民情民意中“捕捉”推动当地发展的“金点子”“好声音”,汇聚群众智慧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民情茶室”纳入全区智慧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在“民情茶室”设立综治信息平台服务端,利用“9+X+N”综治信息平台、“平安渝北”APP等移动终端,实现对“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一网汇聚、统一集成。茶室实现了“群众智慧+数字智慧”治理的集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智慧建设、协商共治”的方向发展,以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安定,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三是喝来“知心茶”。“民情茶室”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老党员等进行“一站式”现场办公,形成“群众聊天—干部办理—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通过上门“送访”与定点“接访”,联系群众在一线、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解决在一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群众工作基础,提高了服务群众能力。
“民情茶室”设立以来,累计现场调解矛盾纠纷416起,解决408个实际问题,化解农村积案933起,群众反馈满意率达100%。收集乡村治理意见建议209条,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交流活动613场次,走访帮扶困难党员群众725人次,群众一批急忧愁难问题得以有效协商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目前“民情茶室”已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成为引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