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12-14 05:55:51岳红琴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农田水利节水

□岳红琴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20)

水资源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然而我国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扰。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低压灌装、微灌等,比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30%以上。因此,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在保障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原则

1.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有关部门要充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对水资源供求情况、发展前景、生态环境状况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制定农业高效节水计划,并对年度发展规划进行充分了解。这有利于确保农田高效节水方案落实到乡镇中,从而有效促进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

1.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时,有关人员不仅要以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以及节水灌溉设施条件为依据,还要充分掌握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方式,从而充分体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环保性与效益性等优势,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此外,在任务分配与技术补助上,要以县城用户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采取科学方法,开展有效指导[1]。

1.3 提升技术,点面结合

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作物种植类型及需水量的差异,制定主要推行模式、滴灌施肥制度以及沟灌技术,充分结合管灌与沟灌技术,有效推广与普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要增强对作物需肥和需水规律的研究力度,提高滴灌技术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完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目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2]。

2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2.1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缺乏合理性

节水灌溉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群众经济收入密切相关。现如今,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进,一方面极大促进了灌溉效率,另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在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中存在缺陷和隐患。

通常情况下,有关设计人员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及完善环节中,没有充分考量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没有与当地农田灌溉实际情况相结合,单纯凭借资料和设计者经验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即使工程在表面上没有问题,但在投入使用后难以满足当地灌溉需要。因此该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未能促进灌溉效率提高,反而带来建设成本提高,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3]。

2.2 缺乏合理的种植结构

受到传统灌溉理念的制约,多数农民在种植时,依旧使用传统方式。由于种植理念落后,使高效节水灌溉难以在种植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比如一些农民在传统种植经验的制约下,选择在春天先种植玉米再种植小麦,这不仅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性及有利作用带来了极大阻碍,而且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带来了不利影响。

2.3 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政府的硬性规定以及行业的正确导向,各相关单位增强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关注度,水利工程建设标准随之提高,最直接的表现是设计与施工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单纯加大对施工建设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假如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维修,仍然会给灌溉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灌溉的有效性和水利工程的效益将会降低[4]。

在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责任承担方。一旦水利工程出现问题,难以找到相应责任人与管理人员。缺乏充足资金以及有效管理方式,导致水利工程难以正常运行。想要解决此类问题,避免水利工程资源的浪费,不仅要明确规划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权限,也要以产权分配方法为依据,制定科学高效的制度,并在实际进行农田灌溉时加强人员管理。

3 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

3.1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有关部门不仅要在确保群众经济增收的前提下对农业结构进行完善,也要增大对先进技术的引入力度,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以及生产效益提升。

应充分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对土地开展科学维护。合理利用企业投资和项目扶持等,推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土地流转。科学铺设滴灌管网,促进节水农业有效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和综合整理资源的创新规定,促进农业成果提升和农民生活收入提高[5]。

3.2 进一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对于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推广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关工程施工人员通过对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引进和大力支持,凭借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节水水平,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这要求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达到两个标准。

第一,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有关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先进技术,有效引进技术,将技术充分落实到实际中。

第二,既要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促进技术进行大规模本土化工作。这项工作虽然难度系数高,但是具有重要作用。有关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要对目前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不足展开进一步研究,与当地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实现对相关技术的本土化,为完成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保障。

3.3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

根据因地制宜理念和各地区不同状况,在对气候、土壤、环境与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进行科学评估之后,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作物与土壤情况,在农作物灌溉技术中选出最适宜的灌溉技术。应以各地区情况为依据分配资源,确保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种植结构,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促进农作物灌溉效率提升[6]。

比如在推动立体种植发展过程中,通过引进和有效利用节水灌溉,科学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目标。如果想要确保对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部门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相关责任有效落实,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保障。

3.4 加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农业生产区域数量多,充分落实节水宣传工作难度较大。建设示范工程既有助于让农民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有助于让人们了解到节水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极大地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同时,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时,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充分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技术运用的科学性,而且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

对于政府而言,应当给予经济作物种植区和农田配备相应的设备,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其开展节水灌溉。通过提高农业示范区经济收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引导作用,使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更加广泛。

3.5 提高广大农民的灌溉节水意识

农民思想理念较为落后,其认识理念受传统观念的限制,这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水利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工具、技术下乡以及印制宣传册等方式,推动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宣传。同时,要向农民教授详细的使用方法,促进农民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灌溉理念,引导农民学习并充分掌握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运用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灌溉水的节约及充分利用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随着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水问题随之凸显,亟待对灌溉用水进行科学管控,对水资源浪费进行有效控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收益,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农田水利节水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0:44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2:46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